摘要:听李润讲、日本鬼子扫落时,他们几个人钻入南洞中躲藏,在洞中走了很远一段后,才捡了一个小洞口钻了进去。1972 年时,朱砂洞村几个中年人钻南洞,返回时,丢了一个,大家返回洞中寻找,大声呐喊,最后才用一条绳子从垂直向下的一个洞口把那个人拉上来,谁也不知他是怎么钻下去的。

井陉朱砂洞,至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面目

​ (范文魁)朱砂洞位于井陉县城西北35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中,有两个洞口两洞洞口同处在一条狭窄的山沟中,呈南北正面相对,距离不过45米。为了区别,当地人分别称它们为南洞、北洞。传说,这是王母娘娘的两个藏宝洞,内有朱砂、银汞等宝物。因此,洞内暗河、深潭,不辩深浅,大洞小洞,相互连环,扑朔迷离,险象丛生。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都曾深人洞中,涉险取宝,不少人竟未能走出。

1958年,国家地质队一行6人曾进洞探宝,不获而归。听他们讲,进洞后手电只红不亮,还不如点麻秸火。又说,在洞内遇到一条大河,过不去了。1970年,有当时住在朱砂洞村施工的胡仁村青年杨味堂等,曾6次钻人这两个洞中游玩。听他讲,每次进洞的路线都不相同,洞内是大洞套小洞,四通八达,哪儿都可以钻,那都没钻到尽头。只得记准路线,作准记号,不然,就出不来了。

他在钻北洞时,就多次发现已经朽烂了的人股骨,手一抓,都碎了。北洞洞口有大门口那么大,高宽分别约2米。一进洞是个空旷的“大厅”,像个戏楼台一样,可容100多人。“大厅”的东北、西北、东南分别有三个口,其中,东南那个洞口很浅,里面铺着草,像是有人住过,另两个洞可以钻。他是从东北角那个洞口钻进去的,进300米,又有三个口,作准记号,拣一个钻,钻不远,就见又是一个大厅,有两间房子那么大,厅内上上下下有六七个洞口,再做好记号,拣其中一个钻,不远又是一个大厅,只有不足间房子那么大,又有四个洞口。

怕记不准路线,才往回爬。杨味堂讲,他钻北洞共三次,每次走的路线都不同,但大洞套小洞的情况是完全相同的。1970年,有部队上一位营长来游北洞,临入洞时,告诉勤务员在润口等待,10点钟出洞返回,结果到了11点时,人还没有还没出洞。勤务员害怕,到村里叫人进洞寻找,出动广约100多人手拉手进洞寻找。找到他时,他正在离洞口不远的一个地方摸索。

据朱砂洞村老人李润讲,他十儿岁时,曾跟随大人进这个北洞游玩。进洞不远,遇见条大河,大人们淌水过去了,没让孩子们过。

1970年时,因缺水,曾有一位技术员小周深人北洞找水,并已作出规划,从北洞中,把那条地下河引出来。当准备就绪,再进北洞后,却再也没能找到那条河。人们分析,可能是地下河断流,也可能是洞内扑朔迷离,没能找准位置,不管怎样,反正几十年来,没有人再找到那条地下河。另据朱砂洞一青年讲,进入洞口大厅后,先从西北角那个洞口往里钻,约4米,分为三岔口,旁有两巨石,颇似雄狮、猛虎。在三岔口往左转,匍匐前进,约10米,见光隙,但因缝隙极小,人不能过,退回至三岔口处。再向右转,洞顶变高,通道渐宽,向上爬一段缓坡后,见一侧洞,再爬一段下坡,遇一三岔口,洞壁上有粉笔画的箭头指向左侧洞口,返其道而行,右转至一狭长夹道,前进约20米,复折回洞口大厅,原来走了一个大循环。

考虑北洞内况不止于此,于是复回身从大厅东北角洞口钻人,洞壁上多有前人用粉笔所作的箭头,按箭头方向前进约150米,似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间或有较宽绰处,亦不能容二人并行。走廊两侧,不断发现其他侧洞洞口,共有11个。行至200米处,为一又高又敞的大厅,大厅底部呈一个陡峭的大坡,坡长约5米而落差约3米,坡即不平,且有胶泥,再往前爬,巷道渐见,前行50米,遇到水,堵满了道,不能前进了。复到200米大厅处,向右看,有一木牌,上书“仙人桥”三字,近前细看,是洞口,洞口很低,进此洞时,必须从洞口处的一块悬空的长条石上爬过去。

长条石形状像桥,因此叫仙人桥。仙人桥分为上下两个洞口,仍从上层洞口匍匐爬入行约8米,方见一大厅,直起身子。大厅越一间房子那么大,有三个洞口,倾斜下方的一个洞爬约一米又见一处宽敞的大厅,因找不到指示性的箭头,原路返回。到200 米处,再推出北洞。计算时间、整整用了两个小时。关于南洞。

听李润讲、日本鬼子扫落时,他们几个人钻入南洞中躲藏,在洞中走了很远一段后,才捡了一个小洞口钻了进去。进去后,用被子、石块把洞口一封,在里面蹲了一天。同行的伙中,有两个没进这个小洞,往前钻了整整有半天的时间,估摸怎么也有十来里路,仍没有探清洞子的尽头,只听得前面有呼呼的的风声、不敢往前钻了,才退回到这个小洞中来。

李润还介绍说,南洞原来的洞口没这么大,是上世纪80年代为开发旅游才放炮拓宽的。原先进洞口,往左拐不远是一个高坡,坡上全是胶泥,很滑,老百姓把这里叫三间楼。再往上是一个大水谭,像个锅似的,直径约5米,人们只能顺着水潭右边小心地走。老百姓把这里叫“锅沿"。顺锅沿往前走5米,向前有夹道可行,但向右方也有一个洞口,洞口不大,人得猫腰才能进去。过洞口不远,下坡,即可见一个很宽阔的大厅,能容200米人、地面也较平。厅中有一条河,水还不小。老人们说。

原先这条河上曾有过一个简单的木桥。当地人叫这个地方为西河滩。按当年开发旅游的计划,曾想把西河滩开辟为舞厅。于是村里组织力量炸平了三间楼,炸没了“锅沿”,意图是修平通往西河滩的道路,但路修通后却再也找不到通往西河滩的那个洞口了。然而在放炮施工期间,施工者却挖出了一个铁炉,炉于直径30分,高50分,上部是个锅,下部是灶,估计是炼银汞用的。90年代,县旅游局出资6000元费了很大的力,寻找西河滩但没找到。就在那次放炮施工不久,有石家庄市一位芦姓企业家,曾拉着许多电线等进洞探宝,找到一块一百多斤重的银矿石,很高兴,以后又找了几天,电线不够了,才回石家庄,没再来。

洞口现在装有高大的铁门。打开铁门,是一个可容五六辆卡车停放的大广场,“广场”高12米。“广场”左侧是进人南洞的通道。站在“广场”上,顺着通道往里看,极像城镇里一条宽敞的大街,街宽约8米,长约30米,有两个洞口,因无标志,未敢擅入。李润讲,这是上世纪80年代村里组织拓宽的。“大街”尽头是个三岔口,方向不同的两个洞口都可钻人,都有当年架设的照明电线。顺着右侧洞口,跟着电线前行约200米,有一池水,不得过。在这200米中,所过大多是仅可容一人弯腰行走的窄道,两侧的洞口约30余个。

为了探奇,拣其中的两个分别钻了一段,其中右侧一个洞很矮,是爬着进去的。约爬了20米才能蹲起来,再爬5米,是一大厅,有洞口三个,不敢擅人,退了回来。另一个洞口高一些,有人行痕迹,前行约10米,遇两个洞口,顺一个洞口继续往前爬,越爬越低,以至无法前行,然而指示前行的电线却明明就在洞顶。这可能是洞中过洪水时,泥土把洞口封住了。因洞中套洞,洞口很多,返回时极易迷失路径,到处都有洞口,不知钻哪一个对。1972 年时,朱砂洞村几个中年人钻南洞,返回时,丢了一个,大家返回洞中寻找,大声呐喊,最后才用一条绳子从垂直向下的一个洞口把那个人拉上来,谁也不知他是怎么钻下去的。

诗人贾默《探朱砂洞》

水绕青封飞鸟啼,问津老叟说离奇。

小桥尚待武陵客,始信桃源过洞溪。

古人讲,世界上的宝贝都藏在深山险洞中,非有心底虔诚、不后联险的人才能找到。朱砂洞村人则对人讲,进洞后。不管见什么宝物都不要带。不然就走不出来了。多少年米,究竟有没人洞中取出过宝物,朱砂洞村人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康熙年间,黑水坪村建了一所关帝庙,村民印喜全神前许愿。进朱砂洞取朱砂,为关公涂朱砂脸。于是背一个褡裢钻入北洞,很顺利的找到了朱砂,满满装了一裕裢,兴冲冲洞外走,不想所带麻秸火已用完,难辩出洞路径,于是抓一把朱砂场起,产生一道亮光,借此可前进一段,待走出洞口时,整整搭链朱砂扬没了。

回村后,扫了扫褡裢布缝中的朱砂,恰好涂了一张关公脸,初步了解朱砂洞,可以这样说,朱砂洞内肯定有宝,但任何一种有益于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的发现,无不是那勇于探索,敢于探险的人们历经千难万险,不懈奋斗才得来的。朱砂洞内的宝物,等待着当代有志之士深入探测,进行开发。朱砂洞的真面目,有待人们进一步揭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