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想必大家烂熟于心,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饱受战乱之苦,来到苏州避难,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观赏苏州城外的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怀有乡愁的名句。而寒山寺也因诗而名声更响亮。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不仅在诗中出名,还因为寺中的两个字

当然这只是寒山寺出名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于这“和合”二字。寺庙的名字起因也很独特,并非因为某个地名或者重大事件,而是由里面的一个和尚名字得来。而这寺庙里面某块大石头上所篆刻的两个字“和合”也和这位叫做寒山的和尚有关,与之相关联的是另一位叫做拾得的和尚。

关于这两个和尚的由来,有说一个是落第公子,另一个是荒野孤儿,前者因屡次科考不第,一怒之下一个人跑到山上一寒石背后居住,而后者则是被寺庙里面的一个老和尚捡得,才取名“拾得”二字,他们皆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天台山国清寺的厨僧;还有说二人本就是亲兄弟,只因同时爱上一个女子而不忍独占,相继出了家。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两人几乎形影不离,是住在寺庙中非常要好的一对兄弟。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不仅在诗中出名,还因为寺中的两个字

而这和合二字由来,也是因第二个故事延伸出的:寒山因不忍和弟弟抢同一个女子,主动放弃后离家,并在苏州一寺庙削发做了和尚,而弟弟因此也深受感动,也舍弃姑娘前去找寻哥哥,半路上还折得荷花一枝赠与寒山,而后者也赶捧着食盒笑脸相迎。兄弟二人一同出了家,而那个寺庙也因哥哥改了名,成为了后来的寒山寺。

寒山寺建于南朝梁代,到了唐朝的因寒山改了名字,又因一首诗出了名。而到了清代,寒山拾得二人的拿荷盒的形态又罗聘刻在了释迦牟尼的身后,加之这荷花和食盒刚好可以谐音“和合”二字,此后兄弟二人就被称为了“和合二仙”。特别是流传下来的两人那段“八我八他”经典对话,更是时刻教化着后人。而到了后世,这二人的画像开始被印刻在纸张上,成了过年过节民间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喜神。因为在中华的传统道德中本就倡导和为贵,和气仍众和,合心则事和,和合具全,岂不就是真正的喜事?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不仅在诗中出名,还因为寺中的两个字

其实关于这两个字本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为人处世皆以这二字为上作。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是在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是难以言喻的。而这寒山拾得二人所代表的,正是中华对这种文化精髓的推崇与爱戴,而寒山寺作为供奉二位和仙的名寺,也因此迎来一批批游客。当然了,我们小学时候就耳熟能详的七言律诗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不管怎么说,“和合”文化该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是一款寒山寺的模型,可以一边激发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又能让孩子了解中华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