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統計貧困戶,其他人很積極,當了貧困戶後,還會因各種不滿而繼續爭得面紅耳赤。劉成福老人雖然當了貧困戶,但他卻總抱着一種“自己不能給共產黨拖後腿”的想法!

劉成福老人今年72歲,是杭錦旗塔然高勒管委會烏定補拉格村八社農民,患腰間盤突出已有10多年,走路還需柺杖支撐,更別說從事勞動,家裏30畝薄田和60來只羊,全靠老伴兒一人忙前跑後耕種飼養,由於多年的艱辛勞作,加之年歲的增長,老伴兒也患上了高血壓、心臟病,最要緊的是,住了近40年的老房子也成了危房,兩人一年的醫藥費還得東拼西湊,何談改善居住環境。可以說,這幾年老人的生活不僅窘迫,而且艱難。

年初,烏定補拉格村駐村工作隊瞭解到劉成福的情況後,通過入戶走訪、摸底調查、村級評議等程序,將老人納入了新識別貧困戶。很快,危房改造扶貧項目、產業扶持和健康扶貧等各項扶貧惠民政策像春風一樣吹拂而來,讓老人的愁容漸漸舒展。經過幾個月的努力,50平方米的新房拔地而起,在烏定補拉格這深山溝裏顯得格外醒目,簡單裝修後,8月底,老倆口迎來了喬遷之喜。這一天,劉成福家的幫扶幹部、駐村工作隊、村民紛紛趕來送祝福,爲了增添喜慶的氛圍,旗烏蘭牧騎的演員也走進了這個嶄新的農家小院獻上《好日子》,以表達幹部盡幫扶職責的喜悅之情。

隨後,按照產業扶持的有關政策,劉成福用1萬元的產業扶貧資金購買了15只絨山羊,想發展絨山羊產業。蓋起了新房,有了產業,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對於老人來說,他還是認爲自己給共產黨拖了後腿,要自己乾點啥,致富還得靠自己。恰逢駐村工作隊引進的村集體經濟有機黑蘑菇項目在村裏落地生根,蘑菇種植基地建起來後,駐村工作隊還分批選取了幾戶貧困戶,種植蘑菇促增收、助脫貧,工作隊第一時間把這一脫貧增收致富項目落實到劉成福家。黑蘑菇種植之初,老人還猶豫了一陣子,擔心掌握不了種植技術,害怕自身精力條件達不到要求,擔憂蘑菇銷路不好。但仔細又想,眼下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自己也得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兒,不能給政府再添麻煩了。觀念一變天地寬,於是,老人安心種起了黑蘑菇,種植初期正值炎炎三伏天,駐村工作隊的幹部們和技術人員頂着酷暑埋頭在蘑菇種植的彩鋼房裏,和老人一起查看菌塊、除菌降溫、研究技術,共同爲老人脫窮“帽”而獻計獻策。再過十來天就是蘑菇豐收的時節了,按照目前的市場價計算,老人今年種植面積達24平方米的蘑菇就能收入3千元。

房子蓋好了,產業發展起來了,如今的劉成福老人特別滿足,他高興地說:“我就一個字,幹!脫貧一方面是靠國家,一方面還得靠自己。個人不努力,就永遠脫不了貧,而今天我脫貧有希望了!(郭彩梅)

原標題:向幸福進發

內容來源:鄂爾多斯新聞網

本期編輯:阿拉騰其木格 總編輯:劉曉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