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此话来自《中庸》。可见,“诚”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不诚无物。

一个人只有做到了“诚意”,诚自己的“意”,没有丝毫隐瞒自己的本心,才能抓住世间万事万物的那根把柄,让万物为我所用。从而游刃有余地挥洒自己的“德性”于万事万物之中,调动周围一切对自己有利的资源,来帮助自己达成所愿,最终将生命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做到“诚意”的关键是你的“意念”是否被你的真我引导到“阴阳”的平衡点,如果内心状态不平衡,则会导致心绪混乱不堪,说明杂念丛生,并非诚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意向”的引导,并非是你的理性思维在运作,而是“真我”,也就是王阳明心学中的“良知”。判断是否是真我在引导的办法是觉知你是否是在“刻意”而为之,因为“刻意”与“诚意”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灵动气方式。

这如同狂风吹树枝,“刻意”是树枝一动不动,凭风吹打,最终导致枝折叶败。而“诚意”就是与狂风打太极,你来我斜,你去我直,这样就把狂风的施力于无形之中化为虚无。

实际上,上面这些文字只是“诚意”的原理原则,所谓万法归心,找到你的心之所现,其实要做到“诚意”就简单得多了。

篇幅有限,人各有习性深浅,门道只能靠你自己去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