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南滎陽的玉門渡口曾是黃河上的一個大碼頭,當年從山西運來的棉花、糧食都要在這裏下貨後運往別處。

黃河航運興衰的背後是一代代默默無聞,喫苦耐勞的黃河船工。

黃河船工大多爲強壯年男性,長期處於社會的底層,很多人甚至以船爲家,四處漂泊,生活艱辛。

儘管如此,但他們只能領到低廉的工錢,還要受船家老大和沿途官吏的壓榨,生存環境極度嚴酷。

黃河船工找的就是一份辛苦錢,但凡家裏稍微條件好一些的是絕不會幹這行。黃河船工行船的時候,喫的就是黃河水,經常一碗水裏澄不出半碗清水。

遇到逆風或激流的時,船工們還得上岸拉縴。通常一條船上的船伕是拉不動一條船的,一般都會等四五條船走到一起後,大家一起先拉其中一條,再拉另外的一條。

在當時黃河跑船北到包頭、銀川、蘭州。逆流而上時,都需要船工們揹着纖繩一步步的往上拉,其中的辛苦現在難以想象。

北上蘭州往返一趟就差不多小半年的時間,在這期間船工們基本上都在船上渡過,即便初冬河面結上了薄冰,他們也需要淌着冰冷的河水,繼續前行。許多人的腳上都凍出了大口子,但也必須咬着牙撐下去,實在冷的不行,有的人甚至用剛做好的大餅纏在腰間取暖。

船工們這一趟如果能順利的下來,雖然一路艱辛,但收到的工錢至少還能勉強的養家餬口,始終並種地要強一些。但如果遇到土匪打劫,往往就會落得個人財兩空,兇險異常。

船工們一年到頭的辛苦付出,也就僅僅夠養家餬口,除去喫穿用外,如果節約點還能夠來年跑船的路費。這些船工回到家裏,唯一可以炫耀的便是,可以帶回許多關內少見的新物件和衣服,以至於村裏人感嘆他家裏有錢,其實箇中艱辛只有自己知道。

“太陽出來一點紅哦,三國出了個趙子龍。趙子龍來真英雄,一杆槍能擋百萬兵!”現在人們再聽到黃河上的船工號子的時候,總會覺得消失了的船工文化甚爲可惜。但對於船工來說,隨着時代的進步,能夠過上另外的生活,可比當年跑船拉縴好上太多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