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限競房上半場遇冷,美好時代還是生死之年?

洗牌的時候到了

林志願/文

李惠聰/編輯

2018年北京樓市出現一新物種,在些許人眼裏是天使,亦有人視它爲魔鬼。

它的出現帶來了一大批低總價的房子,所以對購房者來說它是天使,但在利潤壓縮和產品限定的情況下,對開發商來則是魔鬼。

這一新物種便是限競房

自2016年11月起北京首宗限競房土地供應以來,至2018年9月已出讓限競房土地63塊,其中可售商品住宅536.7萬方。除西城、通州外,在北京14個區均有分佈。其中中心城區20個,近郊區33個,遠郊區10個。

距首宗限競房土地供應以來,如今北京已有18個限競房項目入市,限競房迎來了集中入市銷售的階段。

限競房土地出現之初,由於價格優勢,普遍認爲其入市理應是“日光”,但就目前市場開盤情況來看,事實並非如此。

相關成交數據顯示,2018年1-9月限競房成交1833套,成交面積16.78萬平方米,成交均價49360元/平方米,成交金額82.82億元,除了個別推售套數較少的項目外,普遍的開盤認購率僅僅在30%以內。

未來,限競房何去何從?

 

限競房的上半場:冷熱不均

限競房入市之前,因總價低之因備受購房者關注。

“限競房搶到就是賺。”今年春節之時一位房客對新地產財經說道。

而在開發商眼裏,限競房由於限價,比周邊商品房價格略低,所以對市場極爲樂觀,“敢不敢打賭我們項目開盤便能清盤。”某項目營銷總曾對新地產財經自信地表示。

但期望有多高,現實便有多殘酷,限競房入市後,大部分項目的認購率不到50%,基本處於30%左右,有些劣質項目僅認購了10%左右。

“限競房認購率超過50%的便是現狀市場裏面的贏家了。”知名地產評論人韓樂表示道。

“限競房的上半場成交分化冷熱不均的現象非常嚴重。這種分化與項目所在的區位,包括其產品還有項目周邊的資源情況都有一定的關係,是多元的因素造成的。另外也與入市時機有關係,限競房早期備受關注,入市早的項目去化率高,後期市場冷卻了,再入市的項目便沒有多大的關注度了。”韓樂分析道。

查閱數據顯示,位於孫河板塊的中糧瑞悅府是最早開盤的限競房項目,開盤的去化率達到了80%,據中糧內部人員透露,該項目已接近清盤,而目前北京市場上已難有項目達此高度。

而在7090的政策下,開發商的產品創新增加了不少難度,限競房的同質化也使很多項目失去競爭性。

而在同質化的情況下,項目所處環境爲項目支撐起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早期開盤的灜海府挨着南海子公園爲項目加分不少。

上述的中糧瑞悅府挨着溫榆河,因爲溫榆河是北京少有的森林溼地公園,稀缺的水流環境也爲瑞悅府造就了優勢的條件。

除此之外,限競房起初的備受關注來源於總價低,但從近期的市場來看,房山以及平谷的限競房項目銷售都遇到了極大的難度。

原因是房山以及平谷的房產均價本身並未達到限價的高度,儘管是限競房但限價並不影響項目距本身的定價。

以位於大興亦莊的項目和悅華錦舉例,該項目今年共去化143套,項目總價500萬元,但亦莊多爲改善區,動輒兩千萬的項目比比皆是,和悅華錦500萬元的別墅產品在該區域價格優勢明顯,但在房山、平谷,高端項目多爲400萬元左右,500萬元的限競房並未有價值優勢。

“總價比的是相對值,不是絕對值。”韓樂表示道。

所以在限競房的上半場,熱銷的項目具備了開盤早、稀缺的環境、相對值總價低的優勢。

而保利北京營銷總監袁野認爲,“限競房冷熱不均說明現今的購房者更加冷靜了,不是貨比三家,而是貨比十幾家。

另外他還認爲,“在價格、區位都一樣的情況下,項目的銷量出現偏差,與企業的品牌口碑度、營銷總的能力以及產品的設計都有關係,此前積累下好口碑的房企的品牌效果在現今越來越明顯。”

袁野的觀點受到旭輝北京區域銷售總監常天旗的贊同,他分析道,“整個大市場成交數據還好,只不過是集中供應的量很大,市場被分攤了,所以項目的去化率都不高,但這市場並不冷,而是買房必漲的年代已經過了,客戶不是冷靜而是‘有點蒙’,項目太多,不知道選哪家的好,所以進入了觀望期。”

據數據顯示,從大興來看,現在整體限競房都是早先的7090用地,2018年區域內70-90平米麪積住宅產品供應量,截至今年9月份是1308套,該數超過2015、2016、2017年三年的供應量總和。

“從我們項目數據上來看,平時售樓處的訪客量並不少,同樣的區域購房客擁有更多選擇,房子是終身的事,購房者會去考量生活半徑,思考未來生活規劃,以及軌道交通、商業等配套問題,所以他們的冷靜也是人之常情。”常天旗補充。

“所以冷遇只是暫時的,而冷靜也是短期的,最核心的是對於一個經濟環境、一個市場環境來說,它是供求關係比例的問題,供求關係是需要時間來消化的,這個波段也是需要不斷調整的。所以在這個時間節點大家還能選的情況下,選擇質素好的項目是非常重要的。”常天旗說道。

另有金地華北區域營銷總監馬丹分析道,“現今買房的人羣,八年之後纔有再次更換的可能性,所以大部分購房者考慮的限競房大多以家庭結構爲主,八年內,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會有變化,所以學區、地鐵、醫院等配套,對項目影響也很大。”

目前,北京限競房市場的週期來看,已開盤的18個項目皆未售馨,而在今年四季度依然會有不少項目入市,海晏春秋、祥雲賦、和悅華璽、華萃西山等熱搜項目皆會入市,另外在明年入市項目或高達40多個,限競房下半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To be or not to be?

限競房的大量入市,在集中供應和限價雙重擠壓下,開發商的利潤空間以及操作餘地都被大大地壓縮,不少專家更是將2018定爲限競房的生死之年,不過也有極度相反的聲音,樓市迎來了最美好的時代。

馬丹認爲現今正是美好時代。她表示,“對於購房者來說,今年是北京第一年集中大量供應限競房的時期,大概五千多套限競房進入市場可供剛需和改善的客戶選擇,有很大的選擇餘地。今年一定是他們在近幾年遇到的最美好的時代,沒有之一。”

另外,袁野表示,“對於開發商來說,現今的市場最能體現企業的價值,產品同質化嚴重、總價低,只有更好更優秀的產品,能爲客戶服務更多價值的產品才能勝出,這個時代對於開發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拉開差距的時代。”

而常天旗認爲,“現今的市場不是一個好的年景,但尚未達到生死的地步,對於開發商來說,最不舒服的是利潤被攤到極其薄,價格亦被限死,而市面上競品又多。”

“不過也正是這種嚴峻形勢,才能清洗這個市場,讓市場變的更健康。”常天旗補充道,“對地產行業這是一個好的時候,所謂生,即是讓更好的產品、更好的企業有更多發展空間,所謂死,是讓一些投機取巧的項目變得無路可走。其實所謂生死,對一個行業來說是一個好的方向,對於一些之前投機取巧的項目來說就可能是死。

遠洋北京區域營銷總監周楚表示,“在限競房的市場環境下,開發商是需要去做減配的,但減配的房子不代表粗製濫造,好的裝修也不代表是最好的產品,我們可以從好的戶型、好的設計、好的居住解決方案上提升房產的價值。”

土地成本沒變,價格又被限制,限競房唯一可變的量是什麼?就是開發成本,所以在限價之下,不少項目“缺斤少兩”備受房客詬病,而能在節省成本卻能造出好房子的開發商,在限競房的市場將會走的更遠。

微信名:地產雜誌

微信ID:dichanzazhi

《地產》雜誌,中國房地產首席專業期刊。《地產》雜誌官方微信,權威業內新聞發佈平臺,名家供稿、大行視點、引領趨勢。給你獨一無二的閱讀體驗。不一樣的房地產新聞,盡在《地產》官微。

想了解更多?

趕緊掃碼關注我們

地產雜誌新媒體爆料請加微信↓↓↓↓

lihuicong2005;linzhiyuan358234;frx91573122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