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建共享丨海勃灣區舊平房裏喜事多!

老舊平房區一直是社區管理中的難題,作爲今年海勃灣區首批老舊平房區改造試點,鳳凰嶺街道辦事處新城社區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初步摸索出一套社區、居民協同自治共管、共建共享發展成果的新模式。

近日,記者在新城社區雙擁東街北一街坊老舊平房區管網改造工程施工現場記者看到,給排水、供暖分支管網已經接到居民家門口。按照施工計劃,今年冬季供暖期,這裏的居民將告別燒煤掏炭沒下水的日子,就會享受到和樓房一樣的供暖和排水。

鳳凰嶺街道辦事處城建幹事:地下管網主要包括供熱、給水和排水,現在工程已經完成近三分之二,大概預計10月20號左右能給居民供上暖,用上水。

雙擁東街北一街坊平房區建於1992年,共有225個院落,今年7月份,海勃灣區按照“一核多元、多元共治”的工作思路,由政府主導、居民每戶出資一萬元率先對這片平房區進行改造。68歲的沈佔林已經在這裏住了近30年,也是此次改造的忠實擁護者,對於平房區改造他已是盼望已久。

居民:我在這兒住了28年了,以前是又髒又亂,現在政府把大環境都改造了,我也想把自己家裏也改造一下,我們對這次改造相當滿意。

按照改造方案,此次改造每戶居民需出資改造費用一萬元,這在海勃灣區歷次平房區改造中尚屬首次,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同意改造居民的繳費率已經接近90%,這一數字的背後是社區管理創新的有效探索。

海勃灣區鳳凰嶺街道辦事處新城社區書記:讓居民參與進來,他們纔會珍惜這次改造,而且我們在一起共同治理、管理這個小區,治理髒亂差,爲以後提升居民的生活打下一個良好基礎,只要大家形成家的理念,在以後的管理和使用上都會發揮一個很好作用。

在新城社區老舊平房區改造過程中,“共同”二字是關鍵和核心。從前期宣傳摸底、改造方案設計到共管賬戶資金使用,居民一直是改造工作的主角。改造前問需於民,形成共識。改造中問計於民,達成共建。改造後問效於民、實現共評。居民從改造工作的局外人,變成了貢獻力量的主人翁,也從共同建設中得到更多獲得感。

居民:好處就是居民都能說話,不像以前的工程,居民不參與也不管,現在像工程哪裏不合格,居民都可以向改造委員會提出來,辦事處都會一一給解決,不像以前居民沒有參與權利,現在我們自己說的就算。

據瞭解,雙擁東街北一街坊平房區改造項目計劃投資1000多萬元,除管網工程外,目前其它改造工程也在有序推進。

海勃灣區鳳凰嶺街道辦事處新城社區書記:除了管網改造,我們還改造還包括這麼幾項,飛線改造、立面改造,第三就是地面硬化,最主要還要把以前的旱廁改成水廁,通過多方面的治理,把老百姓的生活設施提升一個更高的層次,爲居民的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精彩推薦

真相丨烏海黑色小蟲滿天飛!啥原因?

重磅丨烏海又一大項目開工 計劃投資15億元!

烏海V記錄丨她畫的石頭會唱歌!

▍來源:活力海勃灣

▍編輯:劉賀

▍美編:張軼博

▍初審:明玉、劉賀、劉琳娜、宋傑、毛成才

▍主編:範鵬春

▍監審:梁文秀

▍發佈:烏海廣播電視臺

喜歡就點個贊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