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性價比暫無對手,產品力不輸特斯拉

“目前爲止,從性價比方面來講,我們還沒有看到直接的競爭對手。”

雖然在知名度、融資規模方面沒有優勢,產品也還未面世,但博郡汽車董事長、CEO黃希鳴對自家的產品充滿了信心。

“十一”收假後的第二天,在博郡汽車上海辦公室,黃希鳴與億歐汽車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單獨對話。在交談之中,這位在汽車行業浸淫20餘年的“技術帝”雖然話語不多、語速不快,卻不斷傳遞出他對自己公司的強大自信。

1994年,黃希鳴拿到了美國佛吉尼亞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專業博士學位。畢業後不到一年,他便進入美國汽車巨頭福特,負責整車性能開發,參與了多款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工作。2007年開始,黃希鳴進入創業階段,先後創辦了美國先進車輛技術有限公司(AVT)和上海思致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爲車企提供汽車產品方面的性能開發、設計、性能分析與改進、專家諮詢服務等方面的服務。

2016年12月,博郡汽車註冊成立,進入汽車業20餘年的黃希鳴正式走上了爲自己造車的道路。

趕超海外車企的機會來了

在汽車性能開發、專家諮詢等方面工作10年,讓黃希鳴對幾乎每一家主機廠的能力都有了比較深的認識。在他看來,中國傳統車企在變速箱、發動機、底盤以及整體性能方面均存在短板。

雖然一直懷揣着造車夢,但黃希鳴遲遲沒有進入造車業。他認識到,自己雖然在傳統汽車方面能夠克服底盤平臺、整體性能等方面的短板,但無法克服在變速箱和發動機方面的短板。“僅僅開發一款高性能的智能變速箱,我可能需要在海外找的不是1個人或10個人,而是1000個人,難度太大了。”他坦言, 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追趕海外車企已沒有太多機會。

然而,黃希鳴在電動汽車產業中看到了圓自己造車夢的機會。目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在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加,而價格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遞減,所以電動車性價比超過傳統燃油車將是遲早的事情。此外,電動車補充能量、維修保養的成本也遠低於燃油車。“我認爲,2020年到2025年之間,電動汽車將會取代傳統燃油車。”黃希鳴表示。

此外,黃希鳴在國內、國外都有公司,擁有衆多經驗豐富的研發人員。同時,他自己也已在汽車產業工作20餘年,所以在資源整合方面也有一定優勢。

從機會、技術、人才、資源方面均已看到自身優勢,黃希鳴最終下定決心加入造車大軍。

單車衝10萬輛年銷目標

目前,博郡汽車已經開發出了A、B、C三個純電動汽車生產平臺。其中A平臺產品尺寸稍小,主打年輕化;B平臺主打中產階級、城市白領及普通大衆,C平臺針對喜愛電動化、且收入較高的受衆。黃希鳴表示,三大平臺推出的不同車型未來將覆蓋90%的汽車市場。

博郡汽車推出的首款產品將誕生於B平臺,新車將由一汽方面代工生產,於2019年上海車展正式亮相,2019年底量產。這意味着, 博郡汽車從一開始就是針對補貼完全退出後的市場佈局。

其第二款產品誕生於C平臺,將於2021年推出,由其南京工廠生產。博郡汽車南京工廠已於2016年12月在南京江北新區浦口開發區正式開工。該工廠總投資規模達100億元的,佔地面積爲1300畝,一期規劃產能15萬輛,二期建成後總產能則爲30萬輛,這也是該公司建造的首個整車生產工廠。

博郡汽車的首款車型定位爲中型SUV,軸距達2.9米,車長接近4.7米。公司將爲該車推出兩個版本的車型,第一個版本車型的續航里程爲500公里,百公里加速爲8秒,第二個版本車型的續航里程爲600公里,百公里加速6秒。黃希鳴預計,這款產品將會在2020年逐步進行產能爬坡,並在2021年實現10萬輛以上的銷售規模。

年銷10萬輛意味着什麼?首先,從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2017年全球沒有一款車型的銷量達到8萬輛,2018年也僅特斯拉Model 3一款車型有望突破10萬輛。其次,從中型SUV市場來看, 2017年在中國實現年銷10萬輛以上的產品僅大衆途觀L、別克昂科威、奧迪Q5等7款產品,預計今年能達到這一規模的產品會更少。

也就是說,博郡汽車希望自己推出的首款產品就能夠直接衝進整個細分市場的前幾位。即便目標如此之高,黃希鳴仍表示:“我們對於銷量還是很有信心的,我們更多考慮的是產能、電池供給量能不能保證訂單需求。”

產品力對標Model 3,性價比做到極致

相較蔚來、威馬等新造車勢力,博郡汽車首款產品的交付時間晚了一年以上,但黃希鳴並不認爲這會對其銷售有負面影響,“汽車行業沒有先發優勢之說,只有品牌優勢和產品優勢”。從歷史來看,老牌產品被後來者打敗,在汽車市場確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此強大的自信究竟從何而來?在黃希鳴看來,兩大優勢不可或缺:第一,對標全球最頂尖產品的技術指標;第二,極致的性價比。“我認爲, 產品在國際上要能夠和最優秀的品牌競爭,比如特斯拉、奔馳、大衆,不然就很容易被‘打死’。 ” 他表示。

目前在售的純電動汽車中,特斯拉Model 3已經成爲三電系統方面的行業標杆。黃希鳴認爲,博郡汽車的產品在這一技術指標方面已經可以與特斯拉Model 3對標。同時,他還表示,博郡在輕量化、整車性能、人機交互方面甚至比特斯拉更加優秀。

在黃希鳴看來,成本是設計出來的,不是廠家砍價砍出來的。他表示,“節約成本,不光需要依賴對供應商的成本分析把控,還要通過工程設計來不斷優化。技術優勢是成本優勢最重要的來源。博郡汽車在成本控制方面已經做到了極致。”

隨着電動汽車成本的不斷下降和技術的不斷成熟,黃希鳴表示:“我們的車推出之後,就已經能夠跟傳統燃油車競爭性價比優勢了。”他認爲, 當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達到500公里以上,可以有效解決里程焦慮問題,再加上使用成本低廉的優勢,他們的產品完全可以取代傳統燃油車。

擁抱“新零售”,補足傳統4S店兩大短板

在性能、成本已有足夠的優勢後,如何提升車輛銷售效率將成爲博郡汽車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問題。未來,博郡汽車將率先在50餘個一二線城市開啓銷售,之後再逐步向三四線或更低級別的市場滲透。面對一二線城市高昂的地價,博郡汽車計劃在傳統4S店模式之外,通過“新零售”的方式將產品推向用戶。

要想做好“新零售”,必須要意識到傳統汽車零售的問題所在。黃希鳴認爲,傳統汽車零售有以下兩大短板: 一個是傳統營銷渠道成本居高不下,另一個是4S店的地理位置離客戶越來越遠。

針對以上問題,博郡汽車計劃採用服務與營銷脫離的銷售模式予以解決。該公司將在大城市的主要商圈佈局體驗店,爲消費者提供講解、體驗、試駕等觸達方式。在購車方面,他們將爲消費者提供在線上線下兩種模式。在售後服務方面,該公司將通過一體店、維修交付店和到家服務等多種形式提供服務,以節約大規模建設4S店的成本。

此外,博郡汽車還計劃對消費者進行從對車輛感興趣開始到產品報廢的全生命週期管理。爲此,該公司專門設立了顧客社羣管理部門來加強公司與顧客的聯繫。同時,其在後臺將打通從體驗到購買、到產品維護、到產品升級、到回收置換等環節的全面跟蹤。

雖然產品在年底纔會開始交付,但爲了獲取更多客源,博郡汽車將於2019年年初開啓針對產品的對外傳播。爲何不更早進行,黃希鳴表示,產品推出之前的宣傳大多是2B的,爲了融資而做的宣傳,而博郡汽車對於資金的需求還沒有那麼迫切。

目前,除了黃希鳴和他此前創辦的公司外,博郡汽車的其他主要投資方包括中科招商集團下屬產業基金、南京浦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南京江北新區發展基金等多個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參與的盛世投資和中化國際等。 雖然其融資規模未預計遠不及蔚來、小鵬等新造車勢力,但擁有更加強大政府背景。

汽車共享化商業模式暫不成立

如今在談到汽車業時,電動化、網聯化、自動化、共享化是無法逃避的問題。在黃希鳴看來,目前的汽車產業裏,電動化和網聯化走得相對較快,而自動化和共享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博郡汽車率先推出的產品都會是電動化、網聯化和具備一定自動駕駛的產品,但完全實現自動駕駛仍需要時間,暫時還不會涉及共享化道路。

雖然完全自動駕駛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黃希鳴表示,博郡汽車也希望能夠加速這一產業的發展。今年3月,該公司發佈了《智慧交通白皮書》,提出了建立智慧交通體系的構想,指出需與交通系統設計建設集團合作,推行人車分流,打造功能純粹的暢行道路,並與電信等運營商一起,制定智能交通信息體系標準。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希望依靠高度智能化的車輛與智慧道路共同實現車路協同,可靠、高效和低成本地實現無人駕駛真正落地。

黃希鳴認爲, 目前分時租賃等汽車共享的商業模式還無法成立,只有當完全自動駕駛落地後,共享化才能在商業邏輯上實現有利可圖。 所以,博郡汽車前期只會推出面向C端用戶的產品,針對B端市場設計和開發的產品預計將會在未來A平臺產品上進行。A平臺首款產品將於2021年問世,可以預見,其針對B端市場的產品預計不會早於這一年。

與不少車企在新車還未推出之際便與分時租賃或網約車公司簽單相比,博郡汽車的共享化之路顯得有些過於保守。黃希鳴表示,該公司不需要通過合作B端用戶獲取數據,良好的市場佔有率和全生命週期管理會爲其提供足夠的數據積累。

“硬指標”自信,那“軟指標”呢?

2018年,汽車業已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整個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下滑。伴隨着“車市寒冬”,行業“洗牌”也已開始加劇:鈴木汽車退出中國市場、北汽幻速全面停產、龐大變賣資產……“由於融資困難,很多企業已經將股權100%質押,這些企業已經快不行了。”黃希鳴不由感嘆這一輪“洗牌”潮的猛烈。

然而,在行業不景氣、大批車企被“洗牌”的當下,億歐汽車從黃希鳴的身上卻根本感受不到壓力的存在。“洗牌是好事,”黃希鳴表示,“ 不健康的企業會攪亂市場,一次市場‘寒冬’會將效率低下、發展不健康的企業淘汰掉,這是培養一個健康市場的前提。

顯然,在黃希鳴眼中,博郡汽車的發展屬於相對健康的一類,完全不用擔心“洗牌”對自身的影響。儘管公司目前的聲量還比較小,但這位技術出身的董事長並不擔憂:“說那麼多沒什麼用處,畢竟賣的是產品,而不是你的口才。”

黃希鳴的自信無疑來自其對自身技術硬指標的理性判斷。然而,消費者是感性的,“顏值”已成爲影響不少客戶選擇產品的重要因素。那麼問題來了,博郡汽車在對技術硬指標擁有足夠自信的同時,在感性軟指標方面是否能給人以驚喜?對於這一問題的答案,還需要等到明年的上海車展才能揭曉。

本文來自億歐,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賺錢的7000種生意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