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的深入發展,“拆遷”這件事情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拆遷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相信每個人最期待的就是補償了。但拆遷補償有一把尺子,測量有度。量得少了,拆遷戶不高興;量得多了,徵收方不開心。作爲拆遷戶,爲了提高生活質量,自然是希望補償越多越好;而作爲徵收方,爲了利益最大化,則傾向於給予的補償越少越好。那麼當兩方不能在補償上達到 一致的時候,雙方又會有怎樣的應對策略呢?

拆遷方陰招數,拆到一半不顧不問,不談補償也不拆?心計居然在這

相信實際生活中,不少人在面臨拆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倘若補償與拆遷戶自己的預期相符,那麼他便會順暢的同意把房子搬離,可要是與預期不相符合,甚至拆遷後的生活質量還不如之前,那麼需要被拆遷的住戶肯定不能輕易同意拆遷。此時,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就要展開了,補償談判的過程變得十分艱難。對這些拆遷戶來說,就算周圍的鄰居逐漸搬走,周邊的房子慢慢的變成廢墟,都不能使堅守的決心受到動搖。但是當徵收的一方突然表示“不拆了”時,這些堅守的住戶反而慌了手腳。四川王先生的遭遇便是一典型案例。

周邊房價5000元每平,拆遷補償卻600元每平,四川王先生實在不甘

5月份,四川王先生終於撥通了律師電話,他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拆遷辦說不拆了,真的會不拆嗎?”原來,當王先生他們表示不願搬離後,拆遷辦說不拆他們幾家了。

事情得從頭說起。王先生所在的村子去年貼出了棚改聲明,此後便一直爲此時忙裏忙完。據王先生介紹,在年前的時候他們收到了評估單,自家的磚混300多平的房子依照一平600多元的價格來補償,其他的簡易棚、豬圈等附屬物都算下來也不到5萬,這些全都加起來也就25萬多。但周邊的房價已經高達5000元左右了。

看到這樣的補償結果,王先生感到很寒心,於是遲遲不肯在協議書上簽字,並且曾多次到拆遷辦反映情況。即便王先生的反映協商也的確產生了一些好效果,補償慢慢的提高了3萬,但也僅此而已,並不能符合心理預期,而拆遷方也不願再提高補償了。協商沒有結果,最終,王先生和其他幾戶被釘在了原地。

由於棚改的這個問題,王先生已經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沒有好好的休息了。再看看周邊被拆除的廢墟,想到紛紛搬離的老街坊們馬上就會拿到一筆補償款,王先生心裏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徵收方說不拆了,難道自己這麼久的堅守都是在白費功夫嗎?

拆遷方陰招數,拆到一半不顧不問,不談補償也不拆?心計居然在這

補償協商不好,徵收方說“不拆了”,是真不拆還是別有心計?

經過政府審批的徵地拆遷項目才屬於合法項目,在沒有很特別的情況下,是不會隨意更改的。徵收拆遷不是兒戲,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拆遷項目說不拆了就不拆了。事實上,徵收方說不拆了,只是一種逼迫你同意簽訂協議拆遷的招數,被拆遷方可不要因此而慌了手腳。

徵收方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下面兩個目的:

一、擊潰拆遷戶的心理防線

徵收方暫時不拆了的這種行爲,其實是在給被被拆遷方的心理施加壓力。在看到拆遷方這樣強硬的態度後,被拆遷方的心理往往開始發生了變化,開始琢磨“是不是我提了過高的補償”“是不是應該主動同拆遷方再談一談”,開始質疑自己的想法與做法,變得不自信,心裏發虛。心理防線崩潰,於是當徵收方再次給出不太符合自己期望的補償價格時,很輕易就會妥協;又或者時自己主動提出降低補償。

二、將被拆遷方從內部分化

雖然人數多力量大,但人數多心也雜。倘若有一戶或家庭中的某一成員被拆遷方套路了,就會使被拆遷方內部的凝聚力分散,使內部矛盾滋生。總之,說不拆了,這都時徵收方試圖少給補償款的招數。

拆遷方陰招數,拆到一半不顧不問,不談補償也不拆?心計居然在這

面對徵收方這樣的招數,建議倘若被拆遷方不是胡亂要價,就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不能讓拆遷方將主動權佔據到。被拆遷方如果對徵收的目的、範圍存在疑問,可以向政府申請信息公開,查看拆遷方的工作人員沒有主動告知你的信息。只要自己的房屋、土地屬於徵收的範圍,基本上就不會出現拆遷方所說的不拆就不拆的現象。

與此同時,被拆遷方可以多瞭解一下這方面的法律知識,最好在第一時間就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權益,因爲“不拆了”這幾個字很可能就代表着拆遷方在後期會採取強制的辦法來拆除房子,或者使用其他手段來逼迫被拆遷方拆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