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近年来大火的盗墓剧吧,《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等,随便一个系列都看的人心惊胆战。我们都知道,盗墓是违法的,甚至关于国家正规的考古队,社会对他们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事实上,考古这种事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家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文明,一方面也很难再保证这个遗址的完整性。不过,让我国发布“十年内禁止挖掘帝王墓”法令的原因,还是得从郭沫若挖定陵墓说起。

郭沫若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后期对历史文学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根据史料记载,完整的《永乐大典》就藏在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中,于是郭沫若便动了挖长陵的念头。当时也有不少人反对,但是郭沫若像走火入魔一般,帝王之墓对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他坚持启动了挖陵墓的计划,只不过,长陵是找到了,但是入口却大半年都没有找到。没办法,只好先从万历皇帝的定陵开始考古。

据说定陵的入口也是花了好大功夫才找到的,定陵总面积1195万平方米,分为前殿、中殿、后殿,就像我们平时在盗墓电影中看到的一样,非常壮观。打开了万历的棺木,也不能说是没有收获,毕竟考古专家从万历的骸骨上,发现了一件事,为这位号称“清朝最懒”的皇帝伸了冤,原来万历不上朝的原因是因为左右腿不一样长,也就是说是个瘸子。只可惜那个年代考古,往往损失总比收获多。

因为没有保存文物的技术,所以陵墓中的很多古董文物,甚至是金银财宝等,氧化之后有些腐烂掉,有些直接灰飞烟灭了。据说当时的三口金丝楠木棺材竟然都被直接扔掉了,实在是让人痛心!开定陵一事受到了很多考古学家的指责,所以挖长陵的计划也被强制暂停。后来郭沫若又提出要挖秦始皇的墓,当时就受到了周总理的指责。不久后,乾隆的陵墓又被人发现,为了防止郭沫若打乾隆墓的主意,众多考古学家联名上诉,最终国家发布了“十年内不允许发掘帝王墓”的规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