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这方而技术较落后,完成此类商品化处理的水果只占水果总产量的1%左右,贮藏比例也不足20%,致使水果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贮藏、批发、零售整个采后流通过程中的腐烂损失相当严重,每年约有25%的产品因腐烂变质不能利用,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白白消耗掉了。而长期以来,中国重视水果采前栽培、病虫害的防治,却忽视采后,而水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如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却正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

进入2019年,我国生鲜市场进入了平稳增长期。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前期大量中小型企业涌现,并依靠外来资本迅速崛起,但多数厂商依靠烧钱补贴和价格战来获得用户,盈利困难;2016年行业迎来洗牌,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巨头携带资金和物流等大资源入局,资本向头部集中,企业资源不断整合,模式逐渐多元,线上线下趋向融合。

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进步,水果行业吸引了很多电商进入,缩减中间流通环节,提高毛利水平成为水果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互联网工具的加入,水果品牌因素旳展现、传播变得容易,消费者还可以便捷、系统地了解水果的产地、品质、知识等,甚至,消费者还能够直接面对小型批发商或者果农,直接促成交易。

然而,在生鲜物流系统上,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弊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很多小、中型生鲜电商都因为冷链物流系统或是供应链问题,被资金流拖垮,退出生鲜市场。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企业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5%,他们的农产品生鲜供应链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田间采后预冷——冷库一一冷藏车(船)——批发站冷库一一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

而长期以来,中国重视水果采前栽培、病虫害的防治,却忽视采后,而水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如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却正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国内这方而技术较落后,完成此类商品化处理的水果只占水果总产量的1%左右,贮藏比例也不足20%,致使水果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贮藏、批发、零售整个采后流通过程中的腐烂损失相当严重,每年约有25%的产品因腐烂变质不能利用,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白白消耗掉了。

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果蔬采后的腐烂损耗,几乎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国外水果经过采后贮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而中国还处于1:1:8的水平。

此外,中国水果在质量控制、营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80年代以来,中国曾经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比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品加工生产线,但果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分配不合理,引进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果品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大量果品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经不起市场的竞争。

因此,首先,我们必须要树立现代果品产业化管理观念,鼓励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改造中国现有的水果加工企业,形成规模经营。同时要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开拓水果产品市场,开辟水果运销“绿色通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其次,要提高水果采后附加值,在果品进行商品化的过程中做好分级;消除病虫害,减少果品采后的损耗;做好采后包装,目前我国水果包装行业仍然面临着包装形式单一、包装标识不能突出产品特性等诸多问题。

此文由《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