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還是有才的,畢竟劉備在啓用並完全信任諸葛亮之前,連個像樣的地盤都沒有,被人像捉老鼠一樣東躲西藏,諸葛亮出山後,幫助劉備不但擁有了荊州和益州,還正兒八經的建立了蜀漢政權。

諸葛亮號稱決勝千里,爲何6出祁山都無功而返,是庸才還是英才

這些作爲個人成就來說,已經算是蓋世奇功了,但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確有失水準,至少與劉備拜會他時,躬耕南野,卻能夠知曉天下大勢,並提出讓人點頭稱道的見解,前後差別還是很大的。

諸葛亮號稱決勝千里,爲何6出祁山都無功而返,是庸才還是英才

難道天下的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高瞻遠矚與一步一個腳印的距離有點大?諸葛亮自身的能力是沒的說的,但是,不管任何時代來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要說諸葛亮身上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太“獨”,任何事情都要親力親爲,任何事情都要插手過問,甚至連一些具體得行動細節都給下面的人敲定好了。

諸葛亮號稱決勝千里,爲何6出祁山都無功而返,是庸才還是英才

當然,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心思縝密,已經最大限度的考慮到了任何一場軍事行動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就他本人來說,的的確確做到了防微杜漸的地步,但是,現實情況的複雜程度,卻又遠遠超過諸葛亮的謀劃。

諸葛亮號稱決勝千里,爲何6出祁山都無功而返,是庸才還是英才

諸葛亮就沒預測到魏延會把他的七星燈,間接吹滅,三國演義只說諸葛亮知道魏延是有反骨。孔明知道魏延有些本事,知道他不好,就該早除他,留一個不聽話的,不能順應上司意思的將領,留着就是隱患,後面的事也證明這是生死之患。我看演義其實也看了,諸葛亮想殺魏延,劉備看他有才就留了。這也是印證一個道理,無德有才不該用,用了也是白用。

諸葛亮號稱決勝千里,爲何6出祁山都無功而返,是庸才還是英才

不管他怎麼謀劃,總有遺漏的地方,不管他怎麼謀劃,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新情況,而且這些遺漏的地方以至於新情況,還都會從諸葛亮點到的地方發源。

這時候一旦再出現意外,達不到預期目的,就顯得諸葛亮聰明能幹,而底下的人不聽話了,諸葛亮就會哭着鼻子扼腕嘆息,怪大家怎麼就不聽話怎麼就不聽話。

諸葛亮號稱決勝千里,爲何6出祁山都無功而返,是庸才還是英才

這是一“獨”,還有一“獨”,那就是諸葛亮在培養新人方面的不作爲,由於第一“獨”,諸葛亮不願意別人發揮主觀能動性,怕出意外,因此大家能聽他的話基本上都聽他的話,也不用動腦子,久而久之腦仁都退化了,不會研究事了。

這些都導致諸葛亮六出祁山,六次無果而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