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人跑步多少有点孤单,那么一群人跑步或许就是一场狂欢。

在火爆而热烈的山城重庆,就有这样一群居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他们相伴跑步、聊天、聚会,真实上演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故事。

图为海跑团部分成员。程群英供图

小区里的跑团

在跑步爱好者李伟居住的小区,有一个70人左右的跑团,跑团里大部分成员是小区业主。

2015年,小区业主程群英将小区里爱跑步的人集中起来,成立了跑团。程群英介绍,当时小区里爱跑步的人不少,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组织。“我知道跑圈里有很多跑团,心想为什么不能在我们小区成立一个跑团呢?”于是她建了一个微信群,看见小区里有人跑步就上前去加微信,慢慢地群里的人越来越多。程群英用小区名字中的“海”为跑团命名,起名海跑团,“也是希望大家在一起,能够越跑越嗨。”

程群英在比赛中。

到2017年,海跑团已经在小区里有了不小的影响力。彼时的李伟,正被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困扰着,一次体检,他被查出患有脂肪肝,身体多项指标不达标。那张布满问题的体检报告单让李伟意识到,该减肥了。2017年5月,受小区跑友的影响,李伟加入海跑团,开始了跑步减肥之旅。

像李伟这样受跑团影响开始跑步的人并不在少数,小区的租户王印来说,自己因为工作关系来到重庆,工作之余喜欢在小区里跑跑步打发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程群英并加入海跑团,从此爱上了跑步,一发不可收拾。

跑团成员相约在公园跑步。程群英供图

程群英说,成立跑团前,自己只跑过一次半马,而更多的跑友只是以健身为目的跑个三五公里,大多数人并没有跑马经验。跑团成立后,大家相约一起训练,交流跑步心得,跑友们的整体跑步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相互鼓励又暗自较劲

2017年广安红马启动报名那几天,跑团群里异常活跃。程群英说:“广安是邓小平的家乡,又离重庆这么近,很适合跑团的人组团去参赛。”此前没有任何跑马经验的李伟和王印来都报了全马。

加入跑团之前,王印来甚至不知道有马拉松这样的比赛,对于他来说,参加广安红马就是“稀里糊涂跟随跑友一起报了名”。好在他之前有一些跑步基础,报名后也经常跟跑友们一起训练。

王印来在比赛中。

与王印来相比,李伟的计划性显然强得多,在跑团跑友的帮助下,他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在半年多的准备时间里,李伟跟着小区跑友们一起训练,交流跑步经验,还参加了专业的马拉松训练营。即使工作繁忙,他也将自己每个月的跑量保持在250-300公里。“当时还是有点忐忑,毕竟之前连半马都没有跑过,但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李伟说。

李伟在比赛中。

2017年10月15日,在2017广安红马,李伟和王印来都完成了自己的首马。李伟的成绩是413,王印来的成绩是419。经过不断训练,一年后的2018广安红马,李伟将完赛成绩提高到346。赛后翻看组委会提供的冲线小视频,李伟发现王印来铆足了劲儿加速冲刺,但最终还是与他相差了10秒左右。李伟调侃道,“实力不济的我连续赢了他两次,也不知道他服不服气。就算不服,也只有明年再战了。”

在跑团里,大家平时相互帮助,交流跑步心得,真心为对方的进步高兴,却也不甘心自己被超越。“我们不会一味地追求成绩、PB,但任何一项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都需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李伟说。

跑友间的邻里情

海跑团成员在邓小平故里景区合影。

对李伟来说,加入跑团,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和跑友们一起分享、交流经验,会让自己跑得更远。”而海跑团对小区跑友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程群英介绍,自从成立了跑团,邻居们的关系更亲近了。她告诉我们,以前小区里喜欢跑步的人也不少,但大家都是各跑各的,可能住在楼上楼下都不认识。因为有了海跑团,大家交流更多了,邻里情也就跑出来了。

海跑团成员在参加完2018广安红马后聚餐。

除了跑步,海跑团的跑友们还经常一起聚会,交流跑步经验、聊聊自己的近况。他们经常相邀去各大城市参加马拉松比赛,像家人一起去旅游一样。2018广安红马比赛前一天,刚好是跑友王印来的生日,同行的跑友准备了生日蛋糕,一起为他庆生。

在李伟的一篇参赛手记中,他提到其实当时自己在广安红马和另一场赛事之间徘徊,但因为广安红马是海跑团的聚会,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跟大家一起参赛。

对于海跑团的成员来说,马拉松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在哪个赛场、跑多少成绩,大家在意的,是跟这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以跑步的方式,将这份友情延续下去。

来源:韵动中国 作者:龚媛媛 张纳瑞

责编:李玉朗 兰 宇

监制:王道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