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許多人眼裏,將軍謝有法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古板”,凡事都得按着“規矩”來,任誰也沒法讓他壞了“規矩”。謝有法,興國縣長岡鄉秀水村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175位將領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6年和1958年,又有兩位高級將領先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這177位爲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重大貢獻的開國中將中,最年輕的一位,是興國長岡的謝有法。

在許多人眼裏,將軍謝有法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古板”,凡事都得按着“規矩”來,任誰也沒法讓他壞了“規矩”。

謝有法,興國縣長岡鄉秀水村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79年2月,謝有法將軍被任命爲瀋陽軍區副政治委員。

都說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好些人想要宴請他,怎奈向來節儉慣了、見不得大喫大喝的“老古板”。

謝有法將軍卻不隨這個“人情”,所有飯局都被他統統拒絕了。

PART

01

有一次,單位特地安排他到牧民家喫飯,說是“體察民情”。結果,他來到牧民家進門一看,桌上赫然擺着一隻烤全羊,還有許多酒。

謝有法心下了然,眉毛一挑,故作驚訝地說:“你們這兒‘民情’可真是天下第一了,是不是已經實現共產主義了?”

負責人連忙上前解釋說:“請首長見諒,這兒的風俗就是這樣,用最好的喫喝招待貴客,入鄉隨俗嘛。”

謝有法陰沉着臉站了起來:“既然是入鄉隨俗,那我就到別家喫,這樣的‘俗’我不隨。”說罷便拂袖而去。

大家沒想到這領導這麼不近人情,一屋子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很是尷尬。

一頓飯看似小事,但在謝有法看來,喫喝是奢靡享樂的開端,管不住嘴將來必定收不住手。

藉着“體察民情”大喫大喝就是“舌尖上的腐敗”。

自己身爲領導幹部怎麼能帶頭大喫大喝?上樑歪了,下樑豈能正?怎能因爲礙於情面就丟了原則、壞了規矩?

謝有法夫婦及其兒女

PART

02

謝有法不僅不近人情,而且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鐵石心腸”。

謝有法在瀋陽任職時,組織上給他配了公車,但他的公車從來不私用。

當時,他夫人賀偉也在遼寧省建委工作,謝有法上下班都要路過省建委,無論是寒風臘月還是盛夏酷暑,他從來不讓夫人搭順風車。

有一次,臨近下班突然天降大雨。賀偉打電話讓謝有法送傘。謝有法毫不猶豫地說:“傘可以送,但車是公用的,不能去。”

結果,賀偉在路上摔了一跤,弄得滿身泥水。有時孩子從外地回京,行李太多太重,打電話讓他派車接站。

謝有法聽了很不高興:“公車是組織上配給我辦公事用的,你沒資格享受。”無奈之下,孩子只能拖着大包小裹坐公交車回家。

無論謝有法身居何職,家裏人從未沾過他的“光”。

謝有法的兒子在南京軍區工作,而兒媳婦卻在福建某部醫院當護士,兩人一直兩地分居。

風波過後,謝有法恢復了工作,大家都以爲只要他出面打打“招呼”,這對“牛郎織女”就可以團聚了。

可他們等呀盼呀,直到孩子出生了依然沒有解決異地問題。每次提起這事,謝有法總是有各種“大道理”。

一晃幾年過去了,孩子也到了該上學的年紀,謝有法仍然無動於衷。一天晚上,兒媳含淚走進謝有法的書房說:“您老人家雖然離休了,可許多老部下和學生都在高層,只要您打個電話,咱們一家就能團圓,我最後求您這一次。”

看着她聲淚俱下,謝有法滿臉歉疚,沉默了許久纔開口:

“這些年真是委屈你們了。可問題的關鍵不是你最後求我一次,而是該不該辦,該辦的事情不用求也得辦,不該辦的事情根本就不應該辦嘛!”

謝有法一家祖孫三代人

說完,謝有法長嘆一聲便不再說話了。有人說謝有法真是“鐵石心腸”,寧願看着孩子奔波勞碌,也不順手幫一把。

但他們怎知對於謝有法來說,“規矩”大過天,凡事都得合乎“規矩”,即便是親人也不例外。

所謂規矩,即原則。

俗語云:“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乃處事之規範,做人之準則,爲官之底線。謝有法將軍實乃講原則、守規矩之楷模。

1995年,謝有法逝世後,張震將軍出席他的追悼會時感慨地說:“幾十年如一日保持和發揚了老紅軍的本色,真是難能可貴!”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