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绍兴的向往来自电影屏幕。三月初的东北万物即将苏醒,但我的心早已是春花柳绿。火车驶入绍兴,我不知道,千百次在梦里的绍兴,如今清晰得见她的容颜,算是一种初来还是一种重逢?

在路上 | 相遇绍兴

寻常巷陌

我和朋友漫步绍兴的大街小巷。走在青石板路上,仿佛自己就是那亭亭玉立穿旗袍的女子,打着油纸伞款款而来。迈上弯弯的月亮桥,微风拂面,河岸上柳枝招展,和对面的玉兰花互抛媚眼,情意绵绵。桥下望去,河水缓缓流淌,乌篷船载着游人水中游,清波荡漾在水面。人在水中,船在画里,一座座小桥流水荡起了绍兴的柔美。

绍兴桥多河多,连着大大小小的街道,清末光绪绘制的绍兴城衢路图就记载绍兴城区有桥229座,是当时苏州城桥梁密度的2倍,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现如今绍兴有桥10610座,古桥604座,桥分梁、拱、吊、浮四式。沧桑易逝,唯桥独鉴。

那一座座弯弯的圆圆的拱形桥,就像母亲的肩膀挑起生活的负荷;那一道道平石桥如父亲的脊梁支撑着一家的重量,记载绍兴人的酸甜苦辣。

缓缓而行,路两边商铺林立,店铺门面挂有红红的灯笼,紫檀色的门窗;院中有院,有月亮门相隔;铺面两边有大块的诗匾,显示主人的高雅品位。

路两旁有卖绍兴特产的小吃店、小卖店。一店主看到我们热情地打招呼,让我们进店品尝这里的特色:各种味道的豆腐干以及油炸臭豆腐;千层雪香酥、桂花糕、茴香豆;还有艾叶饺,用艾叶煮熟与糯米一起包的饺子,表面绿绿的包裹着芝麻、核桃、冰糖,有艾叶的清香,流淌在嘴里,醉在心里。

不时地看到头戴黑色或棕色小毡帽,蹬着三轮车的车夫。据说毡帽也是绍兴的一大特点。我突然想到鲁迅的《故乡》描写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阿Q正传》中的阿Q没有现钱,便用一顶毡帽做抵押。

在路上 | 相遇绍兴

西园漫步

来到西园,这里过去是皇家林园,现在是仿照宋代园林布局重新建成的,具有现代和古典结合的美。

以湖水为中心,亭楼都是对称相邻,四面有四座亭子。我们踏入林间幽静的小路,竹林、树木、花草伴在左右,阳光时隐时现。突然前方有一灰瓦镶边的回廊挡墙,墙上有伞形的窗,另一侧是错落有致的长方形窗。无论在里边观望还是在外面观望,都能看到对面的景致,回廊百转千回,回廊尽头还是回廊。

从台阶下去,是圆圆的湖水,湖畔岸上秀丽氤氲,湖水清澈,树影倒映,湖中乌篷船在水中荡漾,不禁想起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

往前走过石板,来到一楼亭。这里正有几个越剧老友,在乐器合奏下,一男子有情有味地唱着越剧。

每个亭子的名称很有诗意。如“春荣”:意境春暖,所对景致杨柳;“夏阴”:夏听竹,离湖最近;“秋芳”:秋闻菊香;“冬瑞”:对面是梅树,能一览无遗看到梅花盛开。眼前浮现出文人雅士在此饮酒赋诗的画面,春夏秋冬四季,坐在各个不同亭子欣赏不同的景观,抒发各自的情怀,真是人生一大乐趣。

在路上 | 相遇绍兴

兰亭竹韵

兰亭在绍兴郊区兰渚山下,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此处崇山峻岭,沿茂林修竹步入,眼前有一小竹屋,全用竹子搭成,门窗都是竹子,迈上竹子的小桥,手扶竹子的栏杆,来到竹屋前。看到这雅静的小屋,我有种在此永住不想离去的念头。竹林环抱,竹屋静卧,在此景里不是神仙也是神仙。

出了竹林,一碑矗立眼前,上边的字迹是王羲之《兰亭序》。真是“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让人大饱眼福。

一条清澈的溪水流入眼帘,岸边摆放蒲团数个,有文人用的古典读书写字桌。我坐在蒲团上看那曲水流觞,仿佛自己在梦中。来到一平坦处,随着高山流水音乐舞起了太极拳,那一刻我和山水融为一体,一会激昂,一会风平浪静,一会潺潺流淌,飘飘荡荡……

在路上 | 相遇绍兴

伟人思忆

在绍兴,大街小巷都充溢着鲁迅文化,鲁迅中学,鲁迅小学,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单位比比皆是。

来到鲁迅的故居,从祖居一路走到百草园还意犹未尽。在三味书屋,见到了鲁迅先生学习时刻过的“早”字书桌,看到了鲁迅睡觉的床以及他母亲的卧室,桌子上有鲁迅母亲留下的一个小篮子、一把剪刀和一块布,还有厨房用具等。园内有铜像,是鲁迅听奶奶讲故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描写鲁迅童年往事的优美华章。在鲁迅的笔下,百草园里是一个充满颜色和声音的世界,矮泥墙、桑葚、皂角、蟋蟀、蜈蚣,还有传说的美女蛇等,都表现出鲁迅儿时的童心和无限的乐趣。

我们又来到周恩来祖居,看到了一代伟人的家史。周总理生前听说当地政府要把他的祖居重新修建,说你们要重新修建我永远不回来。至此这里一直保持原样。

我陷入沉思,伟人一生造福后人,他的故事也在激励后人。每个人的历史要靠自己去书写。

绍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摇篮,也是伟人辈出的福地,她独有的风情和文化让我流连。

梦中的绍兴,即将告别。我轻轻地来入诗入画,我又轻轻地把山水秀丽的绍兴带走,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燕赵都市报 特约撰稿 张秋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