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解讀六卷之:《大學》要想人不知 除非己莫爲

《大學》之要想人不知 除非己莫爲

【原文】

小人閒居爲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譯文】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裏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自吹自擂。卻不知別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見你的心肝一樣,掩蓋有什麼用呢?這就叫做內心的真誠一定會表現出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就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解讀】

此節論述的道理正是俗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的道理。這節論述是在倡導以誠爲本,力求做一個“慎其獨”道德高尚的君子,不要欺世盜名,言行不一。

[小人閒居爲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孔夫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又如:孔夫子說“鄉原,德之賊也”(《論語·陽貨》)這都是在責斥那些貌似內非,言行不一的僞君子。如果此文是出之於孔子所言,必當是面對春秋時勢混亂的局面,責斥那些迎逢強權,趁勢作亂的亂臣賊子欺世盜名的行爲。

廣義而論,在普通百姓中出現如此知錯而隱的行爲,應當屬於人之常情並非少見。兩千多年前有其人其事,就今天而言,如此隱過行爲還真是司空見慣,習以爲常了。如此知過而隱的行爲,應當劃分不同性貭來加以理解,不可一概而論。

第一類隱過行爲,是自己做了壞事面對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躲身避迴。對這種行爲相對而言,說明了他內心還存在着“羞恥之心”的具體表現,說明了這類人其內心還存在有知恥之義德。這類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現象,由於羞恥而隱避自己過錯的人,只能算是自我修身尚未至誠而矣。如此知羞而隱的人他之所以犯過錯,一定是受某些外因所促使,然後造成了犯錯誤。但是其內心仍然存在有羞恥之情,並沒有喪失仁義之德,可以算是能知過悔改之類。

第二類人雖然自己犯了過錯,其內心也明知是錯誤,可怕的是他不但不能恥過悔改,反而是用巧言花語來掩蓋事實,用一些歪理邪說還不知恥的自吹自擂,甚至言過其實的美化自己。更有甚者巧言善辮,強詞奪理甚至將自己過錯美化的好像很是理所當然。知過而存有羞恥之心的人,還可算是有藥可救;如果把自己的過錯說的理所當然,這樣的人可就真的無藥可救了。如此混淆是非拿着不是當理說,道貌岸然,甚至賊喊捉賊的小人他是不能反省悔改,與人爲善的。

[人之視已,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這段論述是在警誡爲人立世要以忠誠爲本,不要自欺欺人。個人的行爲必將是受衆目所關注很難隱避得了,所以掩蓋沒有用。自以爲是自己有智慧欺人文過,卻不知別人識人的智慧也許比你更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所以自己爲非做惡的行爲,隱瞞不了衆目睽睽,智者識人。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如此所言之意講的是,人的內心思想一定會在感情上表現出來。“察言觀色,智者識人”關於這方面的儒家論述屢見不鮮。一個人的具體行爲一定會表現在他面代神色上,所以他的行爲方法,欲達到什麼目的,在這些方面都會表現出來,胸中泰然,表現就會坦蕩安然;心懷愧疚,表現必是惶惶不安。

孔夫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論語·述而》)所言之意是說君子尚仁崇義,隨緣而安,無愧無疚,無恐無懼,坦然自在,心安理得,泰然安康。小人天天憂心忡忡,患得患失,心中有懼,心神不寧惶惶不安。如此君子與小人不同的內在心懷,都會在外部行爲神色上表現出來,此之謂“誠於中,形於外”的道理。

文章最後說,“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這句話所要講的是,在個人獨自的時候也不要違背道德做壞事,這樣才能真正的獲得胸襟坦蕩,無憂無慮,無恐無懼,安然自得成爲一個高尚的人。我們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其內涵道理也是現代社會普遍現象。正如俗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對待錯誤的態度不可採取自欺欺人,應當胸懷 “知過善改,樂莫大焉”的聖人精神。

孔子說:“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論語·憲問》)可想而知,如此說話不知羞恥不顧義德,做事好玩弄小聰明的人,這不正是那種“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的小人嗎?孔夫子認爲這樣的人是沒有辦法教化了。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能做到“慎其獨”在於“義”德的修身至善。關於這個“義”字,孟子與對立學派告子是有不同觀念的。孟子認爲“義”德是內在之固有,孟子認爲當自己做了缺德的事,即是沒有人看見自己內心也會感到愧疚。告子認爲“義”德是外在不是內在之固有,告子認爲在沒有別人看見的情況下,自己是無羞恥之感的。由此可鑑,如此兩種觀念各具其理。根據兩者不同觀念來讀“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就會感到“慎其獨”之高尚可敬了。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這個要求其標準很高,現在還有這樣的君子嗎?處世爲人能在別人知道或看見的情況下,或許能做到知恥而不違背道德;如果在沒有人看見知道的情況下,仍然能做到格守善道,因爲違犯道德而感到羞恥的人,就今天而言不多了。“君子必慎其獨”做到並不容易,難道不是嗎?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君子必慎其獨”天下也就沒有喪德犯刑的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