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雞”動了!最強淨利暴增50倍 4家A股公司上半年賺翻!白羽雞最牛週期殺到? 來源:e公司

2019年,是白羽雞產業收穫的一年,四年供需錯位、替代豬肉效應,疊加百姓對白肉需求的釋放,白羽肉雞苗、雞肉、雞肉深加工產業成功收割業績。

業內主要的四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成績單都很亮眼,不過,花開花謝潮起潮落,白羽雞產業的這波週期能有多長?哪家公司能夠扛過週期的波動?

豐年足雞:四家上市企業賺得盆滿鉢滿

2019年,是白羽雞行業的豐年。

8月10日,益生股份(002458)30週年慶在煙臺國際會議中心舉行,30歲生日加上迎來行業週期的巔峯,益生股份今年的生日過得很是敞亮,現場給核心員工發放金牌,給核心客戶送重量超過150克的金雞。

公司人士介紹,爲了獎勵員工和客戶,公司這次拿出了1000多萬元。

公司的豪爽很大程度上源自上半年暴增的利潤。

在白羽肉雞行業,境內主要有四家上市公司,三家在山東,即益生股份、民和股份(002234)、仙壇股份(002746),還有福建的聖農發展(002299)。這四家上市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賺了個盆滿鉢滿。

仔細分析,這四家公司的業務範圍有重疊,但更多是差異。

益生股份處於白羽肉雞產業最上游,是國內唯一擁有曾祖代白羽肉種雞的企業,公司進口哈伯德曾祖代白羽肉種雞,繁育哈伯德祖代白羽肉種雞。公司祖代肉種雞的市場佔有率爲30%以上,引種量連續10多年位列全國第一,父母代肉種雞的市場佔有率連續多年位列全國前三名。

民和股份是益生股份的下游公司,2018年,公司雛雞產品收入爲9.7億元,佔到公司營收的53.34%,雞肉製品營收爲7.18億元,佔到公司營收的39.48%。

仙壇股份的主營是雞肉產品,2018年營收爲24.27億元,佔到營收的94.16%,剩餘的是商品代肉雞及其他。另外,公司業務環節已經覆蓋飼料生產、肉雞養殖與屠宰、雞肉產品加工與深加工,實現了肉雞產業鏈的縱向一體化經營。

聖農發展是全球唯一的集種雞養殖、種蛋孵化、飼料加工、肉雞飼養、肉雞加工、食品深加工、產品銷售、快餐連鎖於一體的全封閉白羽肉雞全產業鏈企業,是肯德基在國內最大的供應商、麥當勞唯一中國本土雞肉供應商。

就益生股份來說,上半年營收14.5億元,同比增188.07%,歸屬與上市公司股東扣非淨利潤爲9.1億元,同比增2796.8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爲7.8億元,同比增長5604.8%。養雞上半年毛利率達到了68.96%。

民和股份(002234)、仙壇股份(002746)一季度歸屬扣非淨利潤分別爲3.86億元、1.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65.39%、719.99%。民和股份預計上半年淨利有望達到8億元至9.6億元,同比增長42倍至51倍。仙壇股份預計上半年歸屬淨利潤在3.8億元到4.2億元之間,同比增長在327.65%到372.67%之間。

聖農發展更是一騎絕塵,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65.54億元,同比增長 29.2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6.53億元,同比增長393.4%。公司預計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24.5億元到25.5億元之間,同比增長將超過200%。

週期之痛:產業鏈下游企業承受能力更強

在白羽雞行業,潮起潮落的週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禽流感、原材料價格甚至消費者心理變化,都會敏感地觸及到行業週期。

“你們現在只看見我們最光鮮的時候,卻沒看到我們‘喫土’的時候。”一名常年從事雞苗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比如益生股份,從2015到2018年,營收和淨利起伏較大,營收分別爲6.04億元、16.11億元、6.56億元、14.73億元,歸屬扣非淨利潤分別爲-4.04億元、5.67億元、-3.2億元、3.64億元。

整個行業都是如此,只不過承受週期的能力有所差異。

分析四家上市公司近4年來的收入和利潤趨勢發現,處於產業鏈上游的雞苗產業波動更大,越往產業下游走,承受週期的能力更強,收入和利潤波動幅度更小。尤其是在產業週期底部的2017年,深耕產業鏈下游的仙壇股份和聖農發展仍有盈利,另外兩家公司則出現了虧損。

把時間拉近到今年6月份,雞苗價格也經歷了一番過山車。卓創資訊分析師劉曉瑩分析,雞苗價格在2019年3~5月穩居10元/羽的高位,2019年6月1日至7月3日,大肉食雞苗價格迅速降低,全國主產區雞苗均價由9.26元/羽下滑至6月25日1.44元/羽,區內跌幅84.45%。7月份,雞苗價格再次回升。

對於價格下降原因,益生股份董祕對證券時報·e公司表示,6月份逐步進入夏季高溫階段,養殖戶爲減少疫病而減小養殖密度,養殖密度通常會從之前的十幾只降到七八隻,另外,6 月份進入傳統的農忙時節,大部分養殖工人忙於農忙;7月份恰逢學校放假,雞肉消費進入平淡期;原料價格上升,也導致部分農戶減少養殖。對於6月底雞苗價格回升,益生股份董祕認爲,這主要是因爲9月初學校開學,中秋、國慶雙節,再疊加非洲豬瘟的影響,雞肉消費量會放量增加,下游屠宰廠、食品廠積極備貨儲備雞肉產品,因此6月底養殖戶補欄積極。

太平洋證券分析認爲,短期來看,雞苗價格會觸底反彈,2019年剩餘時間將穩居高位,長期來看,受白羽雞自身優勢和替代豬肉導致的消費市場擴容,白羽肉雞企業將面臨歷史機遇。

不過,從企業經營的長期業績來看,年度與年度之間有周期,短期來看,每月都可能出現週期。那麼,白羽雞行業的週期到底有多長?企業能否超越週期的波動?

應對週期:是多元化還是深耕產業鏈上下游?

本次雞週期的勃發原因是多方面的,有H7N9導致的供需失衡,2015-2018年我國祖代白羽肉種雞引種(更新)量已經連續四年低於75萬套,引種(更新)數量遠低於我國的需求數量;非洲豬瘟疫情導致我國第一大肉類供給豬肉出現缺口,白羽肉雞的替代效應凸顯;再加上近年來公衆的消費觀念發生改變,對白羽肉雞的接受度提高等,白羽肉雞的熱度從去年四季度開始顯現。

8月16日,雞苗股再次大漲,民和漲停,四隻股票的股價在歷史高位徘徊。不過,這樣的波峯會持續多長時間?

霍華德·馬克斯的《週期》一書寫到,“股市如海,永遠是潮起潮又落……上漲過程積蓄着下跌的能量,並最終導致下跌,下跌過程中積蓄着上漲的能量,最終導致上漲。”資本市場的漲跌邏輯背後是公司業績的波動起伏。

四大上市公司應對週期均有動作,在行業繁盛時也在爲行業的冬天儲備“糧食”,只不過,程度有所差異、方式也有所不同。

益生股份近年來在產業鏈上多元拓展,立足於雞、豬兩大畜牧產業,通過雞、豬的雙輪驅動,以提高公司抵禦風險和盈利的能力。目前公司種豬的產業佔比較小,2018年營收爲1628萬元,佔總營收比重的1.13%。

民和股份,目前雞肉業板塊專注於熟食製品,2019年5月公司撤回定增計劃,擬以自有資金投資年產能6萬噸的熟食項目,預計2022年投產。

聖農發展也在向產業鏈上游拓展,公司從2015年左右開始白羽肉雞育種研究,今年培育出自己的白羽肉雞品種;多元化方面,公司將主營業務產品由單一的凍雞肉初加工製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至深加工雞肉製品,並向豬肉及牛肉深加工領域拓展。

相對來說,聖農發展的經營更爲穩健,2019年上半年,公司家禽飼養加工行業、食品加工行業分別佔營收的70%和30%左右,毛利率分別爲30.64%和31.78%,同比分別增長19.62和10.98個百分點。

仙壇股份也在產業鏈上下游拓展,以此來降低成本,抵抗週期。

益生股份30週年慶上,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文傑研究員文傑也表示,國內很多白羽肉雞企業都在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另外,還有產品多元化問題,除了白羽肉雞,還有黃羽肉雞、817肉雞,還有150萬噸的淘汰蛋雞等。考慮到中國肉雞產品多元化發展,公司應該有所儲備。

供給端的生產能力在釋放,非洲豬瘟效應也在減弱,公衆對白羽肉雞的接受度也許是該產業長期發展的最有效基礎,但這種需求的釋放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能給產業帶來多大支撐?都是亟待需要研究的問題。

(文章來源:e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