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喪偶老人們的共同恐懼。

父親已去世5年的楊燕綏,深知母親的日日孤獨。

“母親自己住是孤獨的,跟我們一起住,還是孤獨的。”

這位清華大學的教授說,母親想要找回自己的生活。

只是生活,在老年人那裏,和健康一樣,都成了稀有品。

今年82歲的熊阿姨,原是中國石油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先生在幾年前辭世。

她已看過不止一次死亡。

她曾與先生的妹妹一同出遊,遊玩歸來妹妹忽感胸痛,並在第二天下午失去了生命,原因是肺栓塞。

熊阿姨自己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年齡增長帶來的身體衰弱,她常常想,子女和保姆都不能給她健康保障。“如果我生病了,兒女或保姆只能打個120,卻是束手無策。”

想着想着,熊阿姨開始盤算搬去專業的養老機構,楊燕綏也考慮帶着媽媽去養老機構瞧一瞧。

從居家養老

到機構養老

楊燕綏是不敢說出口的,怕媽媽有其他想法。

專業研究養老問題的她,一開始也只側面和媽媽討論些相關新聞。逐漸地,媽媽主動提議,一起去養老機構看看。

這個思想轉變的過程,也發生在熊阿姨家。只是轉變的主角,是熊阿姨的孩子們。

熊阿姨準備住進養老院的考慮,一開始遭到了孩子們的強烈反對。畢竟在傳統觀念裏,孝順就是贍養父母,沒有孩子願意背上“不孝”的名聲,也沒有孩子想做出“不孝”的舉動。

熊阿姨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知道兒女擔心什麼。她一聲不吭地看了6家養老院,最後把孩子們都叫到泰康之家燕園養老社區,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那是在2016年。

轉眼已過2年光陰。昨天重陽節,筆者在泰康之家燕園,與熊阿姨在明媚的陽光下相遇。

泰康之家的重陽嘉年華活動

她就那樣坐着享受陽光,看眼前的老人朋友們抓娃娃、彈鋼琴、玩投籃,開心一片,而她怡然自得。

老年人有七大養老需求,包括社交、運動、美食、文化、健康、財務管理和心靈歸宿。這是泰康在過去11年的養老探索中總結出的理念。

爲此,泰康養老社區爲老人們開設興趣課,組建俱樂部,讓大家既學習也社交,品味優雅文化,也組成興趣圈子。

楊燕綏的母親已經習慣了燕園的新生活方式。她正在從頭開始學習鋼琴,每天練習書法,並且讀起了以前想讀、卻沒時間讀的書籍。

“我和媽媽看過好幾家養老機構,她覺得這裏纔有生活。”楊燕綏說,母親開心以後,她和妹妹也安心了。

從康復護理

到失智老人

熊阿姨也在泰康燕園找到了她想要的健康保障。

有一次,外出遊玩過後的熊阿姨,感到有些呼吸困難,便打電話要氧氣袋。醫生得到消息後馬上警覺,來到熊阿姨房間爲其量血壓、測心電圖,由於心電圖數據不太正常,便立刻把熊阿姨轉到養老社區旁邊的泰康燕園康復醫院進行觀察。經過3小時的監測觀察,排除熊阿姨患心梗、肺栓塞的風險後,送熊阿姨回到了房間。

這段經歷,對比夫妹的驟然離世,讓熊阿姨對泰康之家燕園倍感信任。

“現在我自己安心舒心,子女放心寬心。”她這樣形容來到燕園後的家庭改變。

泰康之家燕園重陽節的祈福樹

年齡增長帶來的身體機能衰老,讓老年人更容易跌倒,更容易中風、心梗,更需要匹配及時的醫療救助。

這是居家養老和傳統養老機構不具備的功能,也是國家提倡和鼓勵“醫養結合”的緣由,更是泰康養老社區的亮點優勢之一。

在泰康養老社區,每一家養老機構旁都會配建一家以康復、老年病爲特色的綜合醫院,爲老人提供康復、健康管理、急救等醫療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記憶障礙是老年人羣中極爲凸顯的醫療難題。

這個還未被人類攻克的疾病,不但讓老人的人生隨着記憶清零而頓時虛無,也讓家屬倍受煎熬。

雖然照顧失智老人難度頗高,泰康還是多方考察學習,建立了泰康國際標準失智長者照護體系,在每個養老社區開設專門的記憶照護專區,實施失智老人分級照護計劃。在這個過程當中,泰康的治療師不僅幫助失智老人進行健康干預,還不忘撫慰家屬那顆焦躁的心。

從能不能接受

到能不能進得來

“傳統觀念裏,大家都認爲居家養老最好,現在我們想告訴大家,養老社區養老纔是最好的。”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泰康健投CEO劉挺軍說。

2007年開始初入養老行業時,國民觀念的抗拒性讓劉挺軍記憶尤深。10年後的今天,劉挺軍頗爲驕傲地表示,大家已經不會再討論要不要來到泰康養老社區,而是變成了什麼時候來的問題。

“我們的養老社區,現在基本都是在排隊的狀態。”劉挺軍說到。

泰康(標清)

泰康養老社區目前已在全國13個核心城市完成佈局,已在4個城市開放運營,包括北京的燕園、上海的申園、廣州的粵園、成都的蜀園,入住人羣以高知老人爲主,有音樂家、導演、書法家、經濟學家,正高職稱以上的居民超260位。

相同的人羣層次,決定相同的素質和品味,近似的高雅愛好,以及互相交友的認可。

老人們在泰康之家燕園安靜讀報

但中國老齡人口極爲龐大,據劉挺軍介紹,目前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約爲1.5億,並以每年1000萬的速度增長。

“我們希望能夠走進千家萬戶,只是根據支付能力的差異,住房面積可以大一點或者小一點。就像iphone手機一樣,不管是哪一系列的產品,泰康養老的核心要義都是高品質。”劉挺軍表示。同時,泰康也會通過硬件、軟件乃至體系的創新,降低成本,從而降低價格。

劉挺軍堅信,泰康的養老社區是一個時尚,代表着未來。

“不是說老人來不來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來的問題,而是總有一天你要來的問題。”他期待看到,在中國不久的將來,也像發達國家那樣,養老社區成爲社會不可缺少的基礎公共服務。

從享受現在

到智慧未來

熊阿姨現在是泰康之家燕園的活廣告。

與她熟識幾十年的老朋友們,都覺得她就屬現在的精神狀態最好,她笑說是“住燕園住的”。

“我們這一代人,是陪共和國一起成長起來的,我們奉獻了一輩子。”熊阿姨指着坐在她身旁的“發小”張叔叔說,“他以前去西藏勘探地質,3次都差點死在那裏。我們都辛苦了一輩子,老了爲什麼不善待自己?”

她頗爲享受現在的燕園時光,彈琴、散步、喫適合她身體情況的美食、和社區老人們談天、學習,每週看一次電影,每週聽一次音樂會,每週跳一次舞。

照護區老人在燕園重陽嘉年華活動上表演

而現在的美好,還可以通過科技創新,抵達未來的更好。

遠程醫療、可穿戴式設備、無線安全系統……都是泰康正在不斷研發的科技產物。

“行業裏的創新是沒有止境的。”劉挺軍說,每一代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都有不同,因此需要持續不斷地通過產品和技術創新,引領養老行業的更好發展。

燕園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空氣清新,適宜養老。

筆者從城裏趕去的路上,看着窗外的樹叢顏色深淺不一,由綠到黃,不由得想起人的一生從襁褓到暮年,走向衰老。

與燕園的老人們度過了一個熱鬧的重陽節後,在回城的路上,筆者心境一改,竟然多了份對美麗老年生活的期待。

一對老人在泰康之家燕園散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