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10月1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方案》提出,要“支持開展幹細胞臨牀前沿醫療技術研究項目。”17日晚,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實施一例幹細胞移植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這是經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備案,在博鰲樂城醫療旅遊先行區開展的首例幹細胞臨牀研究。

該項目是博鰲超級醫院“省部共建先進技術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臨牀醫學創新中心”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此研究由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國家“973計劃” 首席科學家項春生教授團隊開展,研究目的在於評估幹細胞治療慢阻肺的療效和安全性,並探索宮血幹細胞治療慢阻肺的合理治療方案,最終達到臨牀有效治療慢阻肺。

17日晚8點,一袋50毫升的宮血幹細胞製劑通過靜脈注射緩緩流入患者李某某的體內。該患者今年70歲,有50年吸菸史,經檢查診斷爲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適宜接受幹細胞移植治療。

樹蘭醫療派駐博鰲超級醫院常務副院長,呼吸病專家葉菊貞主任醫師介紹,慢阻肺主要是吸菸所致的肺部異常炎症反應,該疾病死率高,患者伴有氣促咳痰、喘息並反覆加重;不僅損傷氣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時還損傷肺外組織,如骨骼、骨骼肌、心臟以及其他器官;是一個多基因的全身性疾病。

項春生教授介紹,宮血幹細胞是間充質幹細胞(MSC)的一種,宮血幹細胞是自我複製、定向分化能力很強的幹細胞,它源於子宮內膜,通過經血排出體外。間充質幹細胞來源廣,低免疫原性,具有很好的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證明利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慢阻肺疾病具有一定療效。

博鰲超級醫院與幹細胞移植治療慢阻肺同時備案的,還有幹細胞移植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以肺部的進行性纖維化損害爲特徵的慢性進展性疾病,病因不明確,尚無國際公認有確切療效的治療方法。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病率高,生存期短,嚴重危害生命健康。目前也有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對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有較好的療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