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蚂蚁保险、信美相互联手推出“相互保”,上线两天已有超过150万人加入。

什么是“相互保”?0元加入先享保障,一人生病大家出钱

据悉,“相互保”以共担风险的方式面向蚂蚁会员提供的商业健康保障服务。保险责任覆盖了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符合健康条件即可加入,先享受保障不交费,在其他成员患病时参与分摊,自己患病时可一次性领取保障金。

保障金按初次确诊重疾时的年龄分为2档:

【1】不满40岁,赔付金额为30万

【2】超过40岁,则为10万

可通过支付宝首页搜索“相互保”,或通过“支付宝-我的-蚂蚁保险”找到相应服务入口。

在发布之前,支付宝已为此次活动做预热,约有一千多万人预约。与一般保险产品先定价付费的模式不同“相互保”根据实际发生赔付案例的情况进行费用分摊。尤其是年轻群体,对此模式的接受度非常高。

“相互保”的运营模式:每月两次公示、赔款分摊

假设某一期公示时,“相互保”中成员人数为500万,公示100个出险案例,最高赔付金额为3000万,加上协议中规定的10%管理费即300万。那么在分摊日,就是500万人平摊3300万,每人当期扣除保费为6.6元。如果不愿意继续分摊,用户在完成公示分摊后,选择随时退出。

能否超越之前网络互助模式?

“相互保”的模式非常类似于此前的互联网互助模式,却比之要合规很多。

此前,由于健康险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类似e互助、壁虎互助、抗癌公社等的互保平台借助互联网不断衍生。而此模式也引起了保险监管的担忧。2016年12月,原保监会曾开展网络互保平台的专项整治公司。

原保监会对此的风险提示主要集中于两点:

① 承诺赔付可能难以兑现,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

② 风控措施不完善

为什么说“相互保”要合规的多呢?和网络互助不同的是,“相互保”所适用的是已备案的保险产品,信美相互与“相互保”成员之间签订的是保险合同。

前者是一种基于互助精神而形成的精神契约,后者则是保险产品。前者最后能赔付多少,在于会员之间最终的筹款额,平台自身并不承担给付责任;后者的足额赔付是保险公司的责任。通俗化一点,前者只是“伪保险”;后者是 “真保险”。

创新引入“赔审团”制度,理赔争议的“缓冲带”

“赔审团”机制是信美相互的一次创新尝试,也将被应用于“相互保”中。

当理赔发生争议案件时,由其他会员作为“赔审员”组成“赔审团”,参与案件赔付决定,判定结果将直接影响最终的理赔决定。将理赔话语权交给大众,改变了以往保险公司“说了算”的理赔现状。

信美相互其他产品的“赔审团”投票结果

蚂蚁金服助力中国相互保险,能引起“蝴蝶效应”吗?

相互保险在国际上有着悠久历史,根据ICMIF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公司结构。只是对我们国内来说,还属于新兴探索阶段。

2015年,原保监会批筹包括信美相互在内的三家相互保险机构,以弥补国内的“空白”。业内质疑的一点是,缺失了中国保险光速发展的20年,相互保险还有发展的余地吗?

答案可以看此款“相互保”!被顶级流量加持的“相互保”,能否成为国内首款现象级的相互保险产品并引起“蝴蝶效应”。

相互保险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有如此大的比重,也是其特点决定的:

① 不以盈利为目的。相互保险公司是没有股东的保险公司,经营的目的为各保单持有人提供更低成本的保险产品,可以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险保障。

② 投保人和保险人利益一致。因此能提供更创新化的产品、更人性化的服务,例如融通赔付等。

③ 账目公开,透明度高。例如“相互保”的规则,每月两次公示、两次分摊,会在适度隐藏敏感信息的前提下,给予公示并接受异议申诉。

④ 展业成本较低。极大的剥离了佣金、手续费等,只收取筹款额的10%作为管理费用,相当于赔付率达到91%。

一哥点评:

“相互保”是相互保险在国内顶级流量加持下的一次尝试,我们来谈一谈优势和不足:

【1】简单、低成本、易传播

“相互保”的产品设计非常简单,费用分摊费采用人均的方式,非常利于“保险小白”的理解和传播,尤其对中低收入人群,不失为一种保障机制。

但相较于定价更精细化的重疾险产品,也可能会造成会员分摊的费用与自身风险的不匹配(不同年龄的重疾发生率差别很大)

【2】更充足的保险需求,尚需其他保险产品补充

“相互保”的保险金额只按年龄分为两档(30万元/10万元),满足了普适性,却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群的保险需求。

且40岁后重疾的保额下降到10万,存在保障不足的情况,尚需其他重疾险产品的补充。

▼关注保险一哥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2018上半年寿险利润榜,平安人寿日进帐2个亿!

8月保险业绩盘点:江苏领跑7个月遭反超,广东登顶!

8月8日全面实施,全行业车险报行合一完整解读!

银保监三定方案落地,1正4副27部门107正局编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