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秋雨绵绵。陕西日报社“全媒体行动”脱贫攻坚调研采访团走进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

北庄村位于横山区东部,无定河西岸,村内“定惠渠”、“响惠渠”两条灌溉渠道穿村而过,两条灌溉渠道滋育着2万多亩水浇田,水资源可谓相当丰富。交通运输方便,北庄村与鱼河镇隔河相望,204省道就在北庄村,穿过鱼河大桥与210国道相接,交通运输条件得天独厚。

据了解,依靠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多年前北庄村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也是北庄村主导产业。近年来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成本高等各种原因,上千多亩优质良田逐渐撂荒。村民刘凤金说“以前种植水稻,投入钱多,劳动力也相当大,一年下来收入却很少,有好多人就把水田作物改成旱田作物,导致盐碱化越发严重,不过现在好了,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我们可以入股,可以分红。”

为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步伐,实现农业合作化规模化经营和土地高产高效利用,推动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2016年冬,在横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由村党支部引领,村委班子和广大村民的团结拼搏,大胆尝试,先后经过多次考察、调研、讨论、认证,召开了四十多次会议,决定在北庄村实施,现代化规模生产经营。在村两委班子、党员带头下,吸股40股,其中有贫困户16户,56人,每股25000元,共筹集资金100万元,成立了“榆林市横山区业雄农林牧专业合作社”,成功流转土地1000多亩。经过一年艰难的精心运作,秋收后,股民们每股分红一万元,分大米210斤,成效显著。

据介绍,2018年“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北庄村在原来“榆林市横山区业雄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基础上转变成了以村集体牵头的“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经济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了我们的生产规模,将股金降低为每股5000元,最终全村吸纳股民414户,筹到股金207万元,同时区扶贫办注入扶贫资金60万元,经村三委、队长、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将这60万元资金以集体股注入合作社,设股120股,至此合作社共有股金267万元,总股为534股,与此同时合作社再次新流转土地1279.5亩用于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北庄村“合作社+股民+贫困户”这种“三变改革”模式让村民正真得到“三变”的好处,真正做到“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将能人和穷人连在一起,把村集社和合作社连在一起,激发了村民的发展动力,带动了村级乡村可持续发展。通过入股,村民们更加关心集体事业,汇聚人心,发展产业。(见习记者 张入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