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您別給騙子匯錢,您怎麼就不聽呢?

作者:張昕

來源:Dr昕理學(ID:PKUPsyXin)

“轉發功德無量!鳥巢要開慈善富民大會,來京參會者交通食宿費可報銷,還可現場領取5萬元慈善金……”

每每看到這種真·無可信度的謠言,我都忍不住感慨“這屆傳謠的真是羣廢物!”

然而,就是這樣一眼假的新聞,就在警察哥哥都大力出動的情況下,神也不能阻擋老人們想上當的心。

“我都告訴你是假的了/都已經闢謠了,爲啥你們就不聽呢?”。

你看,你們還是圖森破圖拿衣服,看來我有必要告訴你們一點人生的經驗了。別把騙子想得太簡單,人家是專業的,他們的目標受衆本來就是老人而不是你;同時,也別太高估闢謠的效果了(如果闢謠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干什麼……)

老年人會相信謠言,並且相信以後你怎麼也勸不了他。這正應了那句古話:“不孝有三,闢謠爲大”這些現象涉及了心理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話題老年人的信任。

爲何老年人易輕信?

可能是腦島(不是腦洞)在作怪

信任的差異其實在第一次見面時就出現了。2012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有一篇文章從印象管理的角度來探討了這個問題當老年人和年輕人同時看到陌生人的面孔時,他們會如何判斷這些人的可信程度。

研究者準備了30幅面孔(根據事先的打分,將這些圖片分爲10幅可信面孔,10幅中性面孔和10幅不可信面孔)。結果如下:

從圖上可以看出,對於可信的面孔,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感受是差不多的;但面對不可信面孔時則出現了顯著的年齡差異,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相信不可信的面孔。

該文同時還探討了這一現象中的神經基礎,結果他們在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中發現腦島(更具體來說是Left Anterior Insula)可能起到了關鍵作用。

#敲黑板!是腦島(insula),不是腦洞。#

根據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腦島的功能包括對風險的評估、預測決策是否安全等。研究中發現,在面對不同面孔時,老年人腦島激活更弱(如圖)。

由此可見,老年人在初次與陌生人接觸時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從一開始就比年輕人存在更多上當受騙風險。

我憑什麼相信你?

看臉

大家在和不熟悉的人接觸時,往往遵循着“加減分原則”Ta做了讓我欣賞的事情(如:幫助我),加一分;做了讓我不愉快的事(如:騙我),減一分。而我是否與他繼續保持接觸就在於我給他的評分高低。

但是!劃重點:這個規律只對年輕人適用!因爲老年人認知系統的衰退不支持他做這樣複雜的加工(這牽涉到記憶系統更新問題)。

那麼,年輕人的信任主要看“評分”,老年人看什麼呢?看廣告?看療效?

答案是:看臉。(我這張誠實可靠的臉不做騙子真浪費了!) 

2016年日本學者Atsunobu Suzuki做了一個實驗,實驗中被試與一個假想夥伴進行多輪投資遊戲。在實驗中研究者對那個假象夥伴的兩個變量進行了操縱:第一個是面孔的可信/不可信程度,第二個是其投資行爲是否誠實(即他是否會騙你的錢)。被試的任務則是通過幾次遊戲中夥伴的行爲來判斷自己是否需要繼續對他投資。

翻譯成人話就是:讓長相可信的人做出欺騙行爲,而讓長相不可信的人做出誠實行爲。

比如《人民的名義》中這位大老虎級貪官,長着一副清似水明如鏡不亞於紗罩萬盞明燈的廉潔相,就極易獲取老年人的信任。

研究結果同樣出現了有趣的年齡差異,對年輕人來說,他們完全可以依照對手的行爲來決定自己是否繼續對他投資。但老年人則完全是看!臉!的!

他們是否繼續對假想夥伴進行投資的決定因素就是那張面孔是否可信!(只要你看起來老實巴交,老年人就會一直相信你,哪怕你騙他們了)。決定“老年人是否信任你”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你是否長了一張值得信任的臉。

不轉不是中國人!

情緒體驗最重要

在“鳥巢免費領錢”這則新聞的背後,還有另外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也是在心理學中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什麼樣的信息會令老年人這個羣體買賬?

騙子編造的謊言一點都不可信,爲什麼還有老年人前赴後繼地上當?現在請大家跟我默唸三遍下面這句話“老年人往往是不分析內容的!”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中有一個結論,那就是老年人閱讀的目的不在於獲得知識,而在於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爲了中國人過得更好!”“不轉不是中國人!”“震驚!爲了你的家人快轉!”在這類信息傳播的重災區這種能讓老年人油然而生集體自豪感和被需要感但標題,微信遍地都是。

您的好友騙子已上線

我們應當怎麼辦?

有人以爲,中國的老人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被騙子抓住了貪小便宜的心理。這樣說是不公平的,其實老年人上當受騙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即使在物質生活極大豐盛的帝國主義美國,也一樣存在老人大量受騙的問題。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到底什麼原因導致了老年人的輕信,只有搞清楚了輕信的原因,可能才能進行相應干預。

以下有幾點是可以借鑑的。

1)關注老年人決策中情緒的作用。從雙加工模型來看,老年人決策更依賴情緒/經驗,如何讓情緒發揮其引導作用(其實第一點中邊緣系統就有何重要的情緒功能)可能是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例如Mikels等人在JEP上文章就發現,老年人關注自身情緒時的決策優度要好於關注細節時的決策。

2)相關部門的努力。可能有人認爲這是小額構不成犯罪,或者有人會說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交易。但大家還是要注意,騙子們利用的是老年人的認知缺陷,所以我們無法完全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把問題簡單化更多立法是必要的!

3)最重要的一點:家人的參與,老年人更需求親密情感。敲!黑!板!如果家人不能滿足他們相應的需求,則會有其他人乘虛而入替代家人的作用,比如說,居家旅行必備的貼心好夥伴騙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