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博物馆(英文名称: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1931年后,满洲国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

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2004年 11月12日,筹建六年的辽宁博物馆新馆开馆。

成立至今的60多年间,辽宁博物馆在首创讲解员制度、率先摹制清宫散佚书画等方面作为先行者积累下了很多可资参考的经验。

1.《簪花仕女图》

现藏于“辽博”新馆的《簪花仕女图》是我国古代一件非常杰出的艺术珍品,这幅作品成画千余年来,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谜团。

《簪花仕女图》以精工重彩方法描绘了贵族妇女5人,侍女1人;丹顶鹤和盛开的辛夷花点缀其间。恰当春夏之交的季节,妇女们身着轻纱,服饰豪华,打扮得华丽入时,在那幽静的庭院中,过着娴雅舒适的生活。

这幅作品给人留下的第一个谜团是它作于何时,有人认为,从它的艺术风格和仕女形象看,惟五代南唐时期可能出现,它的艺术特性,也与唐代有一定距离。

“人民鉴赏家”杨仁恺认为,“唐尚新题”以描绘现实题材为这一时代的特征,“曲眉丰颊”、“丰硕厚体”是中唐以后贵族妇女形象的普遍特点。其创作时间应在唐德宗时期。

2.商代兽面饕餮纹大鼎

商晚期(前13世纪初—前11世纪),高86、口径61厘米,辽宁省喀左县小波汰沟出土

此鼎直耳,深腹,柱足中空,胎壁微薄,口沿下及足上端分别饰单层兽面纹,足有扉棱,耳、腹、足皆有炱痕。重达百余斤,是国内出土最大的商代圆鼎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商王畿以外最大的铜鼎。

3.玉猪龙

红山文化(距今6000—5000年前),高15、宽10.2、厚3.8厘米,辽宁省建平县采集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这件是已知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形体较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白色蛇纹叶岩,肥首大耳,圆睛、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体蜷曲如环,扁圆厚重,背部有一穿孔。

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

4.《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画身高51.8厘米,横148.7厘米,其上有金章宗签题及明昌诸玺,又有南宋贾似道等公私三印,乃流传有序之名画。

金代章宗皇帝在题签中有“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天水”指宋代皇帝赵佶,因此也有人推测“辽博”收藏的该画为徽宗所摹。该画几经辗转,民国初自清宫佚出,后由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该画精绘八骏九人,三两成群,随一位骑三花马,身穿深绿描绘鸾圆领朝服,腰束玉饰朱带,冠曲脚膝纱帽之贵人,缓驰而过,那一刹那间,男女贵贱,老幼动静,顾盼纷应,种种情景,尽入画中。

5.耀州窑青瓷飞鱼形水盂

1971年,辽宁省北票地区的一座辽墓中出土了一件青瓷龙鱼形水盂,该文物无论从造型意念还是烧制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堪称中国陶瓷器中的珍品。

这件文物瓷胎纯白,胎质细致坚硬,器内外皆施青釉,釉色清淡,晶莹素洁。通体作鱼龙形,龙首鱼身,鱼腹下为平底圈足,以定器身。

龙首口部特大,略显夸张,上唇卷起,塑贴两小圆点作眼,眼上贴勾形独角,对龙首面貌是做了艺术性的简化处理。

该墓墓主为一契丹(辽代的统治阶层)贵族,在整个墓葬中只此一件青瓷出土,估计可能是宋窑烧制然后传入辽统治区域的。专家认为,从该器造型构思上看,应为定窑作品。

6.《紫鸾鹊谱》

辽博新馆收藏的缂丝作品,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均属世界之最,北宋缂丝紫鸾鹊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高131.6厘米,宽55.6厘米。紫色熟丝地,彩色丝织花卉鸾鹊。图案每组由五横排花鸟组成,鸟均展翅飞翔,各具姿态。

花卉以《重楼子》牡丹和番莲为主,衬以荷花、海棠花等纹样,犹存唐风。每一组图案制成之后,改换纬梭的色彩,再就原图案继续制作。这种只改换纬梭色线反复出现同一图案的方法,正与锦的图案相似。

这幅保存完整的匹段,为传世北宋缂丝整幅的孤本。这幅缂丝作品应属北宋官办手工业缂丝作坊所制。

7.象牙球

清 大球直径12.9、底座直径12.95、通高52.2厘米

这件象牙球由10块象牙雕件组配而成。顶部的象牙球从外至内共有23层游动的同心套球,象牙球下面的台座由1个小承盘、1个笼罩、1个小套球、4根小柱、1根大柱和1个四足座组成,其间以旋拧的螺扣相接。全器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令人惊叹叫绝。

8.凤纹嵌玉金饰(新月形嵌玉金饰)

晋代,朝阳北票房身村出土,长14厘米、宽5厘米

以金片剪作新月形,中心鼓出一长方形框,挖孔背后复铆一金片作壁,框内嵌青色玉石片作饰,两侧划对凤纹,神采飞动。金片两端各钻出四个圆孔,似可穿 线悬 项作饰,或是缝于某件衣物上作为服饰。慕容鲜卑常饰龙凤纹。此件凤纹为刻划而成,制法少见而别致。

9.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清 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高23厘米

此尊为九头三十四臂,九头分三层排列,正面为牛头,牛角粗大,血盆大口,头戴五骷髅冠;最上一头,为如来相,象征着他是阿弥陀佛化身而来。最下面七头,头顶红发上竖,象征忿怒。

上身饰璎珞,下身围虎皮,顶挂五十人头骨串。主二臂抱明妃,其余手伸向两边,诸手皆持法器,铃、杵、刀、剑、弓、箭、瓶、索子、钩、戟、伞、盖、骷髅等兵器,各有寓意。有十六条腿,皆左展姿站立,左右脚分别踩八种人、兽和禽。

明妃罗浪杂娃坐在主尊怀中,右手持月刀,左手持人心,左腿勾在主尊腰间,右脚踩飞禽。下为单层覆莲座。此尊形象复杂,面目手足众多,但布局简洁明了,线条一丝不苟。台座上刻“大清乾隆御制”楷书款。

10.江千里款螺钿锦纹小盒

清康熙 高3.7、腹径3.6、底径1.9厘米

这件象牙球由10块象牙雕件组配而成。顶部的象牙球从外至内共有23层游动的同心套球,象牙球下面的台座由1个小承盘、1个笼罩、1个小套球、4根小柱、1根大柱和1个四足座组成,其间以旋拧的螺扣相接。全器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令人惊叹叫绝。

盒的盖与底均呈半球形,二者以子母口相合,小圈足。通体髹黑漆,以小金片和螺钿嵌饰锦纹。内底嵌螺钿折枝花卉,外底中央刻“千里”方形印,出自明末清初制漆名家江千里之手,弥足珍贵。

微信搜索关注:明清家具研习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