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学习家讲坛第二讲现场

日前,学习家讲坛第二讲在上海交通大学完美收官。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在讲坛上的“七问七破”,让在场学生和家长陷入沉思。

你审视过自己的科学素养吗?

大学青睐什么样的学生?

针对这些学生发展切身相关的问题,蔡基刚教授发出了哪“七问”?事不宜迟,黑板君这就带你重温现场。

蔡基刚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会副所长、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一问:自招英语考什么?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招中的文科考试,已经不再只是单纯地考考英语语法,考考语文知识就能过关斩将。

和以往的考题不同,现在的高考自招英语考试,往往通过给出多段主题相近的英语材料,以让考生归纳主旨的形式,达到考察学生信息汲取能力的目的。

没有信息汲取的能力,难以在信息时代生存。

仅仅会从大量的信息中综述信息,归纳主题思想还远远不够,能够在材料中找到正规的引用和出处,将之作为论据去论述观点,在自主招生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高吗?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状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曾在2010年11月对外发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结果称,近97%的中国公民不具基本科学素养。

在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至69岁公民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调查中发现,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只有3.27%。

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如美国公民在2000年就已达到17%。

五年后中国科协进行了同样的调查发现,2015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但和西方相比仍有很大距离。

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只有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18.71%、17.56%和12.00%,位居全国前三位,分别达到美国和欧洲世纪之交的水平。

今年9月6日公布的第10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接近8.5%,比2015年第九次调查又上升了2.3个百分点(当时是6.20%)。

上海市以21.88%的比例名列全国第一。

9月25日,上海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宣布上海将力争在2020年实现上海公民科学素质25%的目标。

三问:你具备科学素养吗?

每每有人问到,上海哪家店的小笼汤包最好吃?很多人要么选择跟风作答,要么基于经验泛泛而谈……

相比之下,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圣卡维西(昵称Chris)的老外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Chris认为,小笼包成败的四大标准中有三个——皮薄、汁多、馅大,这些都能很容易地用便宜的工具测出来。

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于是Chris花了16个月去了52家小笼包馆子,用一台精确到0.01克的电子秤,一把精确到0.01毫米的双脚规形夹,和一把理发剪刀作为测量工具,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小笼包,做出了“对通俗标准中构建良好的小笼包的定量解读”,写成了一本《上海小笼包索引》。

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老外用测量工具为上海小笼包打分的做法,也因此被网友们赞为"科学吃货"。

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不论是老生常谈的创新思维,还是思辨能力,都绕不开科学素养这个话题。

科学素养需要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但是真正一以贯之的又有多少?

据《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近3年有1657名中国留美学生遭学校开除,其中大多数涉及剽窃(如引用不规范)。

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2015—2016年期间,《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和《自然》等国际一流期刊查处并撤销中国作者论文117篇,涉及医生、高校教师、研究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其主要原因是数据不可靠和方法无法复制等。

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对待问题讲根据,不会轻易地相信,也不会轻易地发表观点。

以下面两个英语句子为例:

1.Obviously cheating and plagiarism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2.It seems that cheating and plagiarism gained growing popularity among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Hyland……).

第1个句子表达了“作弊和剽窃现象在中国留学生中非常普遍”的观点,由于缺乏科学的论据作为支撑,不足为信。

第2个句子在前文的基础上补充了“It seems”(有可能),表达留有余地。加上引用了相关的期刊报告加以说明,相比之下,更具备严谨科学的态度。

四问:你能分清事实和观点吗?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比如,上图中前两个英语例句,“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是美国最好的总统”,哪个是事实,哪个是观点需要加以区分。

现在有些媒体的报道泛滥成灾,事实、观点、论据和预设含混不清,很容易误导受众。

如果学生们能够有意识地加以甄别(如图中例句3红色标注),则具备了基本的思辨能力。

五问:什么是语篇批判性思辨能力?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语篇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质疑或挑战知识和感知智慧的方法。它包括分析、综合、评估收集和观察的信息,或由其产生的信息。

原文:

Critical thinking is essentially a questioning, or challenging approach to knowledge and perceived wisdom.

It involves analyzing,synthesizing,and evaluating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or generated by, obersevation.

对于语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学们可以主要从语篇的标题(Title)、目标(Objective)、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和方法(Method)这些方面着手把握。

六问:未来高校着重考察学生什么?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 给出一个问题,能否设计一个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证实或证伪的方法?
  • 是否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的研究或观点,哪些文献最可靠:报纸、微信、大众刊物还是同行匿名评审的专业期刊?如何鉴别各种文献的真假?
  • 如何搜集数据,哪种方法最合适:实验、观察、问卷或访谈?如何科学地设计调查方法 步骤?如何控制变量?这些方法是否可复制?
  • 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围绕提出的问题来报告你的发现结果:是图表、照片还是文字?
  • 如何分析结果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如数据为什么能证实或证伪了当时的结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论?七问:大学青睐什么样的学生?直击痛点!七问学生|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讲座实录

    现在的中学生亟待培养这些能力:

    搜索和汲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能力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问题或假设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 开展以数据或调查为驱动的研究能力

    文 叶子 | 编辑 lemon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