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任其寬窄、揮灑自如的筆底千秋不同,印章是方寸限量中的馳騁。崔建聰先生習書之餘,偶也捉刀治印。其無師自通,中學時代嘗試於橡皮、木料等,之後方轉到石料,開始篆刻,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一如他的書法,崔先生的篆刻走的也是光潔秀麗、舒展秩序、一板一眼、不逾界限一路。而滿而不脹、平而不滯、淡而存意、釅而有度,則又一路。趙之謙嘗言:“生平藝事皆天分高於人力,惟治印則天五人五,勇然。”何爲“勇然”?方寸之間,當使刀如筆,奮猛精進,結字不泥成法,章法靈氣四達,書肇於自然,刻何不然。以質爲妍,便能以俗爲雅,字與字之間,金枝交柯,山花爛漫,字與邊之間,水天一色,天然成局。而那些單刀直衝、潤糙相生的作品,參差錯落,冷峻威嚴,奔蛇走虺,一任張揚,令人心旌搖盪,拍案稱奇。當然脫手斧鑿、縱橫穿插爲一派,峭拆挺拔、淳古拙重爲一派,而丰神流動、春花舞風也一派,崔先生所歸者也。好的作品,無論哪一派,皆應在雍容典雅、空靈曼妙境界。

過眼滔滔雲共霧

熱淚欲零還住

更那堪悽然相向

憑割斷愁絲恨縷

印從書出,書從印入,作書養氣,治印助氣。籀篆乃書中尊者,直內方外,正襟危坐,乃法中長者,矍鑠抖擻,老成持重。習篆治印,非耆艾黃髮、城府練達者不能爲,然崔先生似例外。未通篆法,捉刀生疏,心浮氣躁者,斷難爲此。朱白之間的蒼煙落照、雁陣驚寒,刊勒之間的走轂奔蹄、舒紳緩帶,是一種不被注意的玲瓏工緻,其中蒼茫渾厚、獷悍精進的金石韻味,爲書中可貴。

求永貞

反其真

和雲翥

師造化

崔先生所治,最爲稱道者,在於閒章。其形式更爲多姿,花樣翻新,內容豐富,長短隨意。有別於名鈐官璽,印章中以閒章爲妙趣,爲倜儻。所謂妙趣倜儻,不在壽山田黃、昌化雞血之材,在於內容之明志寓意。崔先生的閒章,多取自經史典故、詩詞佳句,如“寧有瑕而爲玉,毋似玉而爲石”“今來古往閒中意”“行吾心之所安”“樂琴書以消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算人間知己吾和汝”“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等。精闢凝練者不過二三字,如“慎獨”“歸真”“志於道”“求永貞”“思無涯”“重比翼”“師造化”“遊於藝”等等。其間所披透出的哲理意味、美學情趣、文學色彩,已然紅杏牆頭,成了框邊之翡、幅外之籟。

左: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右:寧有瑕而爲玉,毋似玉而爲石

書法太難,學成規矩,怎麼也得大半輩子,所以寫字沒有少年成家一說,歷代名跡,無一不是中晚年書就。篆刻何嘗不然,浙派大師丁敬的“以古爲幹,以法爲根,以心爲造,以理爲程”一句,足令人琢磨一世。

(文 / 介子平)

崔建聰:鐵筆抒懷一“票友”

崔建聰,別署點墨齋主。編審。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山西國際文化交流畫院院長、三晉文化研究會副祕書長兼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山西省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硬筆書法協會副祕書長。

《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文化報》《中國信息報》《中國美術家》《人民文藝家》《建築與文化》《山西日報》《山西畫報》《山西文學》《對聯》《文化產業》《天工》《名家名作》《假日文化》等報刊以及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書畫臺、中國書畫家影像網、書畫家百科、山西新聞網、新浪山西等新媒體曾專題刊發介紹其書法、篆刻作品。出版有《點墨齋書跡》《天心圓月自從容》。

我的治印活動始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純屬興趣使然,既無圖書引路,又沒師傅指點。當同齡夥伴們在摸爬滾打玩遊戲時,我卻喜歡安靜,在功課之餘鼓搗寫仿和雕琢之事。那年頭沒有字帖,寫字的仿引爲父親所寫,父親小時的老師寫柳體,所以,父親的字屬於柳楷一脈。而刻字,最初的材料是橡皮,繼而是硬木頭。我還用塑料布刻了文字和號碼,在背心上絲網印過字。初中時,一次學校組織到縣農機廠學工鍛鍊,別的同學在各個車間勞動,而我卻被廠宣傳部抽調出來編寫黑板報,因此,可以到各個車間走動。利用這個便利,一天,我拿着自己想象着畫的草圖,請木工車間的師傅幫我做了個刻章的卡子(後來才知道那叫印牀),再拿隨處可見的廢鋼鋸條打磨成刻刀,以後又用廢棄的牙刷把兒(有機玻璃)刻過名章,但此時尚無篆刻的概念。

直到上大學後,看到同班一位同學在其祖父的影響下學習篆刻,才知道石頭也可以刻章,而且是篆字,被稱爲“篆刻”,是一門和我喜愛的書法密切相關的獨特藝術,倍感新奇。於是躍躍欲試,也買了幾塊廉價的壽山石章料,又買了大小兩把篆刻刀——鳥槍換炮了,從此和篆刻結緣。可惜,當時章料少,一塊石頭刻了磨掉再刻,如是反覆多次。結果,最初幾年的習作大都未能留下實物,幸有印蛻留下,可以看到我學印的軌跡。

在多年學習篆刻的過程中,我爲周圍同學、老師、同事、朋友、家人刻了許多印章,儘管稚嫩,但事隔多年,大家竟還一直保存使用着,這既見證了我學習的過程,又印證了我和大家的情誼。

聚沙成塔。30 多年過去了,零零散散地竟也刻了幾百方,而且樂此不疲。

今朝霜重東門路

十二生肖

莊子有言“與古爲徒”。我曾臨習過文彭、丁敬、黃士陵、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鄧散木、黃少牧等大師的作品,但更多的是自己琢磨,在方寸之地展開想象的翅膀,不求成名成家,因寄所託而已。

由於沒有師承,至今仍然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學徒,我之篆刻,不過是個自娛自樂的“票友”!

(文 / 崔建聰)

編輯:王國偉

(山西畫報1950年創刊,已與祖國同行68載)

山西畫報

新媒體

▼  還有以下內容比較輕鬆  ▼

【獨家記憶秀第二輯】“曬國慶假期照,秀出‘獨家記憶’”攝影徵集圖片展示(2/2)

【獨家記憶秀】“曬國慶假期照,秀出‘獨家記憶’”攝影徵集圖片展示(1/2)

【攝影徵集】曬一曬你的國慶假期照,秀出你的“獨家記憶”!!!

“中國龍·乾坤灣”2018全國黃河風光攝影大獎公佈,看看誰在名單?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覺得精彩就點個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