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的討論,從古至今未曾停歇。再刻骨銘心也抗拒不了時光的流逝,美的短暫賦予它驚心動魄的魅力,但歲月蹁躚留下的零星剪影,也記錄着美的永恆。

  遇見開雲集團位於巴黎色佛爾街40號的總部,你會不由自主的驚歎它的美;而細究這座建築和它的故事,你會讀懂這裏對美深刻而習以爲常的探討。歷史與藝術,過去和現在,對美的追逐不曾停歇,才能孕育出開雲與旗下Gucci、Saint Laurent、Bottega Veneta等高端精品品牌特立獨行的時尚氣質。

  Photo:Eric Sander

  這棟擁有近四百年曆史的建築瑰寶,在今屆的歐洲文化遺產日,也就是上個月15、16日的週末對外開放,邀請人們揭開它神祕的面紗,開雲集團更帶來了皮諾家族當代藝術藏品展,呈現古今藝術的精彩碰撞。

  今年這場約會還有一份特別驚喜:哀綠綺思與阿伯拉的聖物箱,一件被法國國寶諮詢委員會認證爲“重要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展品。

  Photo: Cyrille George Jerusalmi

  九百年前,法國神學家與哲學家阿伯拉愛上小自己18歲的哀綠綺思,這段戀情爲世俗所不容,他們最終分開,分別退隱生活於相距遙遠的修道院中,信件往來成了他們之間傳遞熱烈感情僅有的方式。

  他們悲劇的愛情故事爲許多浪漫主義作家帶來無盡的靈感,在歐洲大陸廣爲傳播。你驚奇地發現,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其實也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這項國家遺產盛載了關於哀綠綺思與阿伯拉這對知名戀人的手扎文件與文物,得益於開雲集團的贊助,它第一次與公衆見面。紙短情長,字裏行間的愛情力量,跨越時光,依然美的驚心動魄。

  這件國寶級文物在展覽後會被捐贈給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作爲永久收藏品,與更多人分享其中蘊含的有關愛情的真諦。

  圍繞着哀綠綺思與阿伯拉的聖物箱,還有一系列由皮諾家族收藏的當代藝術家作品。某種意義裏,當代藝術對於自然和都市的現實表達,其實與作爲創作媒介的各種“遺蹟”緊密相連。

  Photo: Eric Sander

  這件“雅各的天梯”(Jacob’s Ladder)極具視覺衝擊力,由三千多種分門別類的昆蟲組成,來自英國藝術家Damien Hirst。

  他的另一件作品“無限”(Infinity)擁有更廣的知名度,你也許對它有印象。巨大的鋼製櫥櫃中排滿了幾千枚藥片,無聲嘲諷着對科學醫治百病的盲目信任。

  著名華裔藝術家黃永砯的作品也在這次展覽中露面,延續他頗具傳奇色彩的蛇的主題,作品中相互交融的兩具蛇皮,將新生和死亡的循環往復聯繫起來。

  來自James Lee Byars的“哲學的釘子”(The Philosophical Nail)極負盛名,其中蘊含的有關人類、物質和神聖世界的哲學問題引發了無數思考。而完成於他去世前幾天的“Byars是大象”(Byars is Elephant)則將他最後一段時日的痛苦和美好詮釋得淋漓盡致。

  當代藝術的魅力便在於此,千人千面,解讀和思考因爲個人的體會更顯生動。而在這樣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空間,思緒可以向更遠的地方延伸。

  一座建築,一種純粹

  色佛爾街40號──這座巴黎建築瑰寶,其實本身便擁有讓人流連忘返的魅力。歲月在這裏留下深刻的痕跡,卻又云淡風輕的,保留着它最初的純粹和驚豔。

  Photo: Thierry Depagne

  它最初建於1634年,作爲一家臨終關懷醫院,用於收容身患不治之症,或貧困潦倒、無力就醫的患者。1878年這裏更名爲拉恩涅克醫院(Laennec Hospital),繼續它濟世救人的使命,爲肺部病理的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二十一世紀初,法國政府出售這座建築,以資助歐洲喬治·蓬皮杜醫院(Georges-Pompidou European Hospital)的建造工程。收購這座遺址後,開雲集團對它進行了龐大的修復工程。

  盡力修葺和維護整個建築羣的原貌,以恢復建築原本的非凡魅力。開雲集團的修復工程讓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重現生機活力,歲月的痕跡得以保留,卻更添一番風味。

  Photo: Maud Remy-Lonvis

  整個建築羣核心的小聖堂,保留着濃郁的路易十三時期的風格,曾是當年臨終病人們的“精神殿堂”,經過謹慎修復,塔樓外牆、琉璃窗、聖母浮雕、主教教座等一一得到復原。

  不得不說,具有簡潔又對稱之美感的花園是一大精神享受。保留了經典歐洲花園的建築風格和宗教氣氛,在這個基礎上更強調柔和、純淨的氛圍,當你身處其中,不必擔心靈感從何而來。

  見證歷史與創新,從拯救生命的神聖醫院到薰陶心靈的藝術殿堂,冥冥之中,有什麼在這裏串聯起近四個世紀的的悠長歲月,也鐫刻着它的傳奇篇章。

  一種使命,一番傳奇

  對於開雲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諾先生來說,奢侈品集團和藝術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其實可以透過這次活動折射出來。百忙之中,他接受了媒體人、專欄作家莊雅婷的採訪,和讀者分享他關於藝術、歷史、奢侈品的一些故事和見解。

  

  皮諾先生是這樣描述他與藝術的關係:藝術是一種理念,它關乎創造力,爲我們帶來多樣性。

  Photo: Carole Bellaiche

  而今年歐洲文化遺產日的主題“分享的藝術”更是與開雲對藝術的熱愛不謀而合。皮諾先生這樣描述他們的初衷:“當看到一些重要的藝術作品僅被少數人所欣賞時,我們就會思考,是不是能夠把它們帶給更多的人。”

  也正是基於這樣分享的文化,這些年來開雲積極參與歐洲文化遺產日。

  法國插畫家Pierre Le-Tan爲開雲繪製的活動海報

  在開放總部建築的同時,開云爲遊客提供接觸皮諾家族藏品的機會,將古老的色佛爾街40號與當代藝術連接起來,皮諾先生不吝嗇地表達他對這個理念的熱愛。

  格拉西宮(Palazzo Grassi)Photo:Matteo De Fina

  海關大樓Photo: Thomas Mayer

  皮諾家族樂於向公衆分享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其實一直爲人所熟知。他們將意大利威尼斯三處重要的歷史古蹟地標——格拉西宮(Palazzo Grassi)、海關大樓(Punta della Doga-na)、格拉西宮附屬建築IITeatrino,打造成現代美術博物館,永久性展出皮諾藏品,分享藝術之美。

  Photo: Patrick Tourneboeuf

  明年,皮諾家族位於巴黎的博物館也將加入這一行列。這棟18世紀的前證券交易所大樓,由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操刀,將被打造成古今輝映的現代藝術殿堂。

  而早在2013年,正是得益於皮諾家族對保護文化、支持藝術的承諾,我們的兩件國寶——圓明園大水法十二生肖獸首噴泉構件中的青銅鼠首,遠渡重洋,返回故鄉。

  這種關於歷史和藝術的宏觀視野,也賦予了開雲集團獨特迷人的氣質。參觀總部建築,羨慕他們純粹安靜的工作環境,但這背後更吸引人的,其實是在這樣的氛圍中生長出的,獨立而自由的靈魂。

  “這就是我們的願景,因爲我相信奢侈品是一個更廣闊的產業——紡織行業的一部分,身處這個行業的金字塔頂端,我們的責任不僅在於帶給顧客創造力,也要在行業中傳播創造力。”

  ——弗朗索瓦–亨利皮諾

  熱愛美、探討美、分享美

  瞭解開雲更多對於文化藝術的迷人特質

  這座建築和工作在裏面的人究竟有何魅力?開雲最新推送分享了莊雅婷有關這次藝文之旅的見聞和思考,更有機會獲得開雲集團送出的精緻禮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