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这座被历代文人雅士称颂的

五岳之首

除了碑碣石刻、历史传奇和壮丽景色

其实也有最为普通平和的一面

我们用三天时间 泰山之巅

带你看看这熟悉的山上

不一样的风景

在泰山上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

肩负重荷,艰难地前行

他们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泰山挑山工

这个名字最初来自作家冯骥才1981年发表的散文《挑山工》,至今已经累计2亿人读过可谓那个年代的爆款文。

其实在泰山,

挑山工这个职业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虽然现在修了上山的索道,

但是,中天门到南天门沿线除了人力以外,

依然没有其他运输方式。

许多货物和大型设备的运输,

还得靠挑山工。

我们在采访时正遇到20几位挑山工

运送一台重达700多斤的信号发射机

从中天门到山顶将近4000级台阶,

他们需要花4个小时的时间。

干了30多年挑山工的王荣泉告诉我们

这段距离3.5公里的路程

他们大概会歇四到六次

运送仪器不能有任何磕碰

更是不敢懈怠

尽管当天气温还很低大家都穿着棉衣

但这么重的设备大家走一会儿了一身

只是短暂地了三五分钟

他们就继续出发向上攀爬

泰山的石阶很陡,又赶上刚刚化了雪

他们很多时候只能手脚并用

挑山工们大多是来自周边村子的农民

他们的工资是按距离和重量来计算

即使好的时候有一两百元的收入

都是用辛苦体力换来的血汗钱

年轻人已经很少问津这样的工作

在挑山队中

49岁的梁思臣已经当了爷爷

按说他已经能赋闲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可他却不愿闲着

梁思臣:你不能说孩子结婚了,我啥事儿没有了,是吧,咱也得工作,也得赚钱啊,反正生活想越过越好嘛勤劳致富嘛,总书记不是说了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肩负重担、坡陡路险、步履沉稳

泰山挑山工

坚忍不拔目标坚定

虽然人数逐渐减少

挑山工精神早已与泰山相融相生

成为泰山精神的最佳注脚

就像52岁的李家法说的,

挑山工挑起担子就和冲锋陷阵一样,

第一个冲到点儿的,都是勇士!

今晚21:25 锁定山东卫视

此时此刻

《人在泰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