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泰山這座被歷代文人雅士稱頌的

五嶽之首

除了碑碣石刻、歷史傳奇和壯麗景色

其實也有最爲普通平和的一面

我們用三天時間 泰山之巔

帶你看看這熟悉的山上

不一樣的風景

在泰山上有這樣一羣人

他們在崎嶇的山路上

肩負重荷,艱難地前行

他們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泰山挑山工

這個名字最初來自作家馮驥才1981年發表的散文《挑山工》,至今已經累計2億人讀過可謂那個年代的爆款文。

其實在泰山,

挑山工這個職業已經延續了上千年。

雖然現在修了上山的索道,

但是,中天門到南天門沿線除了人力以外,

依然沒有其他運輸方式。

許多貨物和大型設備的運輸,

還得靠挑山工。

我們在採訪時正遇到20幾位挑山工

運送一臺重達700多斤的信號發射機

從中天門到山頂將近4000級臺階,

他們需要花4個小時的時間。

幹了30多年挑山工的王榮泉告訴我們

這段距離3.5公里的路程

他們大概會歇四到六次

運送儀器不能有任何磕碰

更是不敢懈怠

儘管當天氣溫還很低大家都穿着棉衣

但這麼重的設備大家走一會兒了一身

只是短暫地了三五分鐘

他們就繼續出發向上攀爬

泰山的石階很陡,又趕上剛剛化了雪

他們很多時候只能手腳並用

挑山工們大多是來自周邊村子的農民

他們的工資是按距離和重量來計算

即使好的時候有一兩百元的收入

都是用辛苦體力換來的血汗錢

年輕人已經很少問津這樣的工作

在挑山隊中

49歲的梁思臣已經當了爺爺

按說他已經能賦閒在家享受天倫之樂

可他卻不願閒着

梁思臣:你不能說孩子結婚了,我啥事兒沒有了,是吧,咱也得工作,也得賺錢啊,反正生活想越過越好嘛勤勞致富嘛,總書記不是說了嘛,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肩負重擔、坡陡路險、步履沉穩

泰山挑山工

堅忍不拔目標堅定

雖然人數逐漸減少

挑山工精神早已與泰山相融相生

成爲泰山精神的最佳註腳

就像52歲的李家法說的,

挑山工挑起擔子就和衝鋒陷陣一樣,

第一個衝到點兒的,都是勇士!

今晚21:25 鎖定山東衛視

此時此刻

《人在泰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