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研學:尋根問祖----康姓的由來

作者:衡水中學實驗學校7年級B部50班康愈豪同學

康姓,在《百家姓》中排第七十三位。

康姓,主要出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後,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稱康叔。武王死後,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攝政,三監(管理商朝舊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結武庚(商紂王后裔)和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平定。之後,便大規模地分封諸侯,把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分封給當時素負賢名的康叔統治,並改封康叔爲衛君,建立衛國,故又稱衛康叔。康叔把衛國治理得很好,聲譽日益上升,到周成王親政時被舉爲司寇,權位高於其他諸侯。他死後諡號是“康”,其後便以諡號爲康氏。史稱康姓正宗。

這就是康姓姓氏的由來。

再說我家康姓一支,我家祖籍爲河北省隆堯縣千戶營鄉徐麻營村。據傳我們隆堯縣康姓一脈約在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居於此約幾百年有餘,在此紮根耕種、生活、生產、繁衍生息代代相傳至今。

據我康姓族譜記載,當時,由康氏兩兄弟從山西省洪洞縣一併遷出行走到此地,兩兄弟分別落戶到隆堯縣孔家莊村和鉅鹿縣馬旺營村。

不知何年,其中,隆堯縣孔家莊村一康姓後裔又遷居到徐麻營村,該村是我爸爸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同時也是我祖籍。我的祖籍村徐麻營現有村民三千多人,其中我們康姓族人佔據該村總人口百分之四十左右,也算的上是該村的大戶家族,康姓家族也是該村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很榮幸也是該村康氏家族的其中一員。

我們康氏家族在徐麻營村約有二百多年生活史。早年康氏族人們在該村建立了康氏祠堂,祠堂裏每年春節都要懸掛族譜,張燈結綵,燭光長明,康氏後人們每天都紛紛到祠堂族譜前拿供品祭祀,焚香燃蠟跪拜叩頭,以示對康氏祖先的敬重。

圖爲:河北省隆堯縣千戶營鄉徐麻營村康氏祠堂

以字排輩;徐麻營我們康姓族人們還按輩份諸輩排了“字”序,康姓每個人看字就知道該人的輩份,我爺爺在該村康姓族人裏排序爲“昭”字輩,我爸爸在康姓族人裏排序爲“榮”字輩,我在康姓族人裏排序爲“站”字輩,等等以此類推,在此我就不再一一敘述。

每年臘月二十八,也就是春節前兩天,康氏家族的後人們都紛紛到各家祖墳前焚香禱告並祈求先祖英靈到祠堂供奉,後人們每天每頓飯都會到祠堂祭拜,直到正月十六康氏衆後人們再集體禱告供送,鞭炮齊鳴,表示年已過完,請先祖乘鶴再回天庭享極樂。

以上是我康姓族譜文化簡介,不夠全面,但屬真實記錄。(衡實7年級B部50班康愈豪同學)

責任編輯:康永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