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央環保督察組:福建漳浦非法採礦猖獗 “盆栽式復綠”造假

長期非法開採,造成大面積山體、植被破壞,下游蔡坑水庫淪爲“牛奶湖”;爲了逃避衛星監控,用綠網遮擋開採區域及臨時工棚……

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督察發現,漳浦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長期不作爲、慢作爲,石材礦山非法開採問題突出,生態恢復治理嚴重滯後,區域污染嚴重,羣衆反映強烈。

18日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通報。

督察組介紹,此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羣衆多次投訴漳浦縣非法採礦及石材加工行業污染問題。現場督察發現,羣衆反映情況屬實,漳浦縣整改不力,監管失職,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十分嚴重。

督察發現,福建漳浦非法開採活動猖獗。2014年以來,漳浦縣意發石材有限公司在赤嶺鄉蔡坑礦區長期非法開採,造成大面積山體、植被破壞,下游蔡坑水庫淪爲“牛奶湖”。經漳浦縣初步調查,破壞商品林達到201畝,越界開採礦產品評估價值約8200萬元。2015年以來,漳浦縣長橋鎮東方場三層嶺採石有限公司長期盜採臨近山體,爲了逃避衛星監控,用綠網遮擋開採區域及臨時工棚。

督察組介紹,當地生態恢復治理不力。漳浦縣自然資源部門和一些鄉鎮推進礦山生態恢復治理責任不落實,工作敷衍應付,甚至假裝整改。

督察發現,漳浦縣所有持證在採石材礦山均未落實恢復治理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礦區周邊均存在大片“掛白”現象,“邊開採邊治理”要求形同虛設。全縣礦山開採導致的生態破壞面積達10180畝,但漳浦縣制定的《廢棄礦山綜合治理規劃(2018~2025年)》,僅對位於“三區兩線”可視範圍內的5個破壞區域制定治理方案,其中2018-2020年僅安排1個治理項目,治理面積僅122.25畝。

漳浦蔡坑礦區、長橋礦區生態破壞嚴重,在督察組進駐後,當地政府緊急要求礦主復綠,企業將大量盆栽苗木簡單覆土,甚至直接擺放在場地,搞“盆栽式復綠”。漳浦綠地建材貿易有限公司自2014年起在綏安鎮違法開山採砂,數百畝山體、林地遭到嚴重破壞,長期無人過問,2019年7月19日,督察組檢查當天,該砂場在既沒有拆除設備,也未對場地進行覆土的情況下,直接在砂石、混凝土地面上鋪設草皮,應付了事。現場檢查時,多數草皮已經枯死。

2018年3月和2019年4月,因打擊非法違法採礦不力,漳州市對漳浦縣人民政府兩次通報。但層層監督、次次通報就是不見落實,整改要求始終停留在紙面,非法採礦導致的嚴重生態破壞長期得不到解決,違法時間之長、破壞程度之大,實屬罕見。

督察組有關負責人表示,漳浦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政治站位不高,主體責任嚴重缺失,對轄區內存在的嚴重生態環境問題熟視無睹,不聞不問,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陽奉陰違,甚至突擊整改、假裝整改。對羣衆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漠然視之,敷衍塞責。漳州市黨委、政府作爲本轄區整改工作的責任主體,對石材礦山和石材加工行業整改工作重視不夠,部署不到位,檢查督促不力。福建省相關部門對全省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掌握不全面,對突出問題推動解決不力。

這位負責人表示,針對上述問題,督察組將進一步覈實有關情況,並要求地方依法依規依紀處理、問責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