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谱新华章

作者/邢桂珍

天高云淡,晨风送来阵阵花香,我乘坐赏油菜花的大巴车横穿大庆东西,一路的风景尽收眼底。

导游对经过的每一处景点,都向游客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大庆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心里更加热爱大庆这个第二故乡。

“这是南山”,导游话音刚落,我就从恹恹欲睡状态下打起了精神。车窗外宽敞的公路,错落有致的绿化带,五彩缤纷的抽油机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我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南山,竟是我41年前邂逅的那片荒原油田。

41年前,18岁的我在安达乡下一个小屯学校当老师。

那个所谓的学校,是知青返城留下的危房,夏天房顶漏雨,冬天四面透风;隆冬的教室就是冰窖,学生的钢笔水冻成冰坨,孩子们的手脚红肿淤紫;铁炉子的胸膛,因无柴烧火成为张嘴的黑洞。

为了孩子们取暖,我选择去大庆油田偷油的风险。

在一个滴水成冰的早晨,晶莹剔透的树挂,像大辫子缀在干枝上,白茫茫的积雪铺白了北方枯燥的原野和道路。我们一行五人(其中有两名学生),坐在四轮马车上向西急驶,马车老板一声:“驾!”四匹马奋蹄向前奔跑,“哒”“哒”的马蹄声,宛如敲击木鱼一般,奏响前进的号角。

时间过得真慢,马车怎么也跑不出寂寞的荒原,我们的手脚冻得就像猫咬的一样疼,好在路上偶遇的树杈上,有跳跃的喜鹊“喳喳”的鸣叫,多少给我们分点神。

几个小时后,马车终于到达了南山,辽阔的草原,皑皑的白雪映得刺眼,割肉的西北风吹得站不住脚。“看!石油!”一个孩子惊喜地喊着,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大家异口同声地:“哇”!只见荒草低洼处,有黑色油亮凝固的一层石油,镶嵌在白雪间,散发着一股石油味,与周边的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到了石油就像见到救命稻草一样,这真是雪中送炭!我们顾不上寒冷,纷纷拿出工具,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我们卷的卷、撮的撮、装的装,不一会工夫,马车的挡板就装满了石油,我们高兴的满载而归。

坐在铺满羊草的车顶上,我感觉刚才出汗的身上,在西北风的咆哮下,打透冰凉,我们蜷缩在一起。两个学生用歌声驱寒,余音未尽,招来了一个身穿军大衣,骑着跨斗摩托车的巡警,此人的睫毛和棉帽子挂满了白霜,他气凶凶地挡在我们的马车前面,赵老师看情况不妙,用可怜的语气说明了真实情况,巡警态度依然坚决;当我摘下狗皮帽子,扯下围脖时,那人看我是个女的,说话的声调有所降低;当两个学生摘下手套,伸出红肿流水的双手时,巡警被感动了,终于摆手放行。

“看!油菜花”!车上一个游客的大声喊叫,打断了我的回忆,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赏心悦目!走进花海,我仿佛变成了一只蝴蝶,徜徉在花间,吸吮大自然的芳香气息,神仙般地陶醉在其中!

返回的途中,我又领略一遍南山风景:壮观的商业群落矗立在路的两侧,鳞次栉比的住宅楼拔地而起,湖水泛着银光,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树影;一块“牢记铁人的初心,牢记大庆的使命”的广告牌伫立在路边。养眼的绿野,身披彩装的抽油机,高昂不屈的头颅,扎根在平原原野中,这些加密的抽油机,为祖国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彬彬有礼地向路人鞠躬点头!高科技的今天,油田外围再也看不到一滴黑色石油。

今年是大庆油田开发60年。

60年前喷涌的一股工业油流,把“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现在,这个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和不懈努力,让苍莽的松嫩平原变成了油都!连续27年高产稳产5000万吨,让世人感到震惊!铁人带出的队伍,钻透了339座珠穆朗玛峰!这是向建国70周年献上的厚礼!

现在这个转型城市,已经成为了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一座座竖起的炼塔,直插云霄,耸起了民族的脊梁,油城人践行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传承“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八字方针,高举铁人的旗帜,唱着《铁人进行曲》一路前行。

我在坐在旅游观光车上,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迷人的景致让我目不暇接:芦苇摇曳舞湖畔,鸥鸟绕堤悦耳唱,群楼掩映油田外,一幅图画好风光。

大庆油田,牢记铁人的初心,牢记大庆的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再谱新时代的华章!

作者简介:

邢桂珍,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庆诗文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子曰诗社社员,南海风文学社主编,芳草地微刊主编,百荷书房副总编。已合作出版了《晚晴文集》《枫叶正红》《情满夕阳》《春之声》等六本文集。国内媒体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

【第十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