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千古才女,丈夫气概

一.千古才女,丈夫气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拜读此诗,有一股豪迈之气喷涌心门,女丈夫气概贯穿于字里行间,令人感佩至深。

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故事,创作“生当作人杰……——《夏日绝句》。

诗人借项羽的宁死不屈来反讽徽宗父子丧权辱国。作者的满腔愤慨与热血喷涌于诗的字里行间,与她清丽婉约的词风形成鲜明的对比。每每读着这样的诗句,内心就会有热血沸腾,激越和愤慨燃烧于胸。李清照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竟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英雄气十足的诗句?!看看她生前所遭受的挫折和磨难,以及社会环境对她身心的摧折,就不难理解“夏日绝句”中喷发着诗人热血和激愤的诗句了。

愤怒出诗人。这话我是信的,正像杜甫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当时当地的情景和诗人思想的火花相碰撞,才诞生了世人千古传唱的诗句。南宋王朝的腐败没落,使出身于名门世家的李清照一生都是在颠簸流离中度过的。她在兵荒马乱中逃生,对于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体验,使她一颗柔软的女儿心,逐渐变得坚强、从容,充满了人生的悲哀与壮怀激烈的英雄味十足男子汉气质。

时代不仅使她遭遇了人生的诸多悲剧,同时也造就了她令人称赞和唏嘘慨叹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说起李清照,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她婉约而优雅的诗词。然而,了解她诗词之外的人生历程,生存之忧,情感之路,也许熟知的人数将会大打折扣。是啊!很多人知道她是千古才女、诗人。除此而外,还知道她是一位出生于大户人家的金枝玉叶,后来嫁给官宦之家,是一位贵妇人。又有谁能理解在那个动乱的南朝土地上,这株脆弱而又经风冒雪的梅一样高洁的女子,是怎样度过了她的漫漫人生。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赵明诚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赵明诚,字德甫(又作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在崇宁四年十月,赵明诚授鸿胪少卿。大观元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财产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李清照与赵明诚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再次出山为官,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

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琴瑟谐美,如胶似漆。正如明代江之淮曾经在《古今女史》卷一中评价:“自古夫妇擅朋友之胜,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明诚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恩爱,鸾凤和鸣,一对相爱的恋人,刚刚完成儿女私情走进婚姻殿堂,这一完整版的升华。那种甜蜜,浪漫和幸福,新婚的快乐和欣悦之情还在心头眉梢萦绕,李清照就和丈夫沉浸在为华夏文化艺术《金石录》这个娇艳女郎缝制嫁衣的忙碌中。这个新娘是一位内涵丰富,又富于表情达意的性情女子,她的嫁衣当然也要丰繁靓丽,才能与之匹配。为此一件非同寻常的嫁衣。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披星戴月,点灯熬油,虽然辛苦劳累,但内心总是甜蜜的。也正应了那句现代版的时髦话:只要心如愿,其实泪也甜。

当年赵明诚的父亲官居右丞相。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以后,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从大观二年至宣和三年,赵明诚曾经四次游历仰天山,三次访问灵岩寺,一次登临泰山顶。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多年的走访收集,李清照协助丈夫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地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古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余种。《金石录》30卷。前10卷为目录,按时代顺序编排,后20卷就所见钟鼎、彝器、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石刻文字等等。

完成《金石录》这段岁月里,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唱妇随,虽然编撰抄写辛苦忙碌,能与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做事,为爱人的理想付出心血和劳动,无疑是一件身心愉悦的美事。这段时间,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安定,最充实,最幸福的一段光阴。然而,岁月和时代所给予李清照的,绝对不是这样美丽而令人艳羡的美好生活。天妒红颜,红颜薄命,才是这繁华三千,万丈红尘对于千古才女李清照最为确切的注释。她在南宋动乱中逃难,在对于家国的牵挂和忧愤。

附录:

《金石录》原有两种刻本:南宋时有龙舒郡斋刻本,及开禧元年俊仪赵不谫刻本,皆已失传,元明两代未见重刊,明代惟有抄本流传。清初,冯文昌曾藏有十卷宋刻《金石录》,因而特地刻了一方“金石录十卷人家”的图章,一时传为佳话。当时由于此书是《金石录》仅传的宋刻本,虽属残卷,却公认是宋版书无上珍品。此本今藏上海图书馆。后来赵世暹收得龙舒宋刻《金石录》之后,不欲私为己有,随即捐献国家。此书今藏国家图书馆。

二.半生珍藏毁于战火

南宋摇摇欲坠的江山,在内核与外力双重摧残下,终于到了泥沙涌流,山体滑坡,灾难濒临的境地。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如无根浮萍飘流异地,多年心血积存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

金兵与大宋王朝交战,宋朝都城被金人攻破,帝王逃难,达官贵人逃难,百姓也在逃难。就在那悲凉岁月里,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逃难的队伍中,遗失了多年的金石藏品。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北伐收复中原成为李清照极其热切的盼望。然而,腐朽无能的南宋朝廷却只能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在南渡飘零中,李清照写下了那首气势轩昂的《夏日绝句》(本文开头就引用了绝句全文):其心胸,其志向,其品质可见一斑。

然而,人生无常,命运多舛,赵明诚的遭遇更让李清照心生悲哀。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为母亲丧事南下金陵。后任江宁知府。李清照返回青州,整理“归来堂”中的金石文物,准备南下与赵明诚相聚。最终挑选藏品装15车,另有一些不便携带的金石文物,锁在10余间屋子里。然而,时局多变,战乱的魔掌无处不在。李清照离开不久,青州遭到战火的蹂躏,她的家也遭遇兵祸,半生珍藏被毁于一旦。

赵明诚于宋高宗建炎元年起知江宁府。建炎三年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报告。当时赵明诚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后来赵明诚得知事情严重,但自认为难以补救,就用绳子从城墙上跳下逃跑了。

此次叛乱,其下属自行布阵,成功击败王亦,平息了叛乱。至天亮,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汇报,连赵明诚的影子也没见着。就这样,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被罢了官。

不久,赵明诚又接到朝廷圣旨,前往湖州上任。朝廷偏安一隅,时局纷乱,人心惶惶。李清照与丈夫分别时,便心有余悸,此次夫妻分别,随时都可能遭遇战乱阻隔。而丈夫在兵变中的懦弱也在李清照心中留下了阴影。此外她更担心自己保护不了多年来收集的金石书帖藏品。于是便问赵明诚,若真发生不测,那该如何是好?赵明诚果断道:“若逢不测,先丢辎重,再抛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只是,我们的《赵氏神妙帖》不能丢弃,若非万不得以,望与之共存亡。”

赵明诚说罢此话,满脸愁云,似要大雨磅礴的模样,他望着妻子,好一阵沉默。李清照更是满腹苦涩与心痛,都化作汪洋泪水,直往肚子里流。

丈夫出仕为官原本是一种荣耀,是家族的荣耀,妻子的荣耀,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可是,身处乱世,赵明诚的湖州上任,却使李清照心上悬上了一把利剑,她担惊受怕,为丈夫担着一份悬念迭出的惊险。赵明诚告别李清照上路了,前去湖州就任。李清照给丈夫整理行囊,悄悄塞进一首诗词:是她得知丈夫又要远走他乡的当天晚上,反复思量难以成眠而填的一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到了任上,赵明诚打开包裹,看到爱妻李清照的这首词时,敬佩与相思之情潮涌于心。他也要填一首同样牌名的词,以备送给清照爱妻。

就在赵明诚苦思冥想为爱妻填词之时,重阳节到了,李清照思念丈夫,随填写一首《醉花阴》寄给在外做官的赵明诚,原词抄录于此:“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李清照对丈夫的牵挂与思念之情,以及那闺中清愁化作一种文化魅力,缭绕了千年。

《醉花阴》一词,秋闺的寂寞与闺中人儿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诗词后,赞赏不已,又不甘下风。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终于填出数阙词作。然后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拿着诗笺,细读品评,把玩再三,慨叹道:“只三句绝佳。”赵明诚急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学究味十足地吟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赵明诚一下子愕然无语,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费心费神写出的华词、妙章,本想得到友人赞赏,哪知道朋友所称赞的仍然是妻子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赵明诚心中一时尴尬,又不好说出实情。不料,陆德夫却是心知肚明。他早已听说赵明诚夫人才华过人,文采斐然。当他品读那首《醉花阴》时,心中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唏嘘慨叹不已。当赵明诚问及时,他故作深思状,且神情投入地吟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三句绝佳妙词。

赵明诚听着好友陆德夫摇头晃脑地吟颂,心中不免有点吃干醋的味道,面颊上的笑容也有点清浅,贴了标签似的尴尬。明诚这一笑,陆德夫也跟着笑,两人笑过之后,一阵小小的沉默。沉默之后,陆德夫便笑着打破沉默,道:“哈哈,兄台别不好意思啊,兄弟知道,那首《醉花阴》是嫂夫人所作。可是,实在填的好啊!”

赵明诚也是笑,笑过之后道:“兄弟眼尖,愚兄自愧不如啊!”

赵明诚说罢,轻轻叹息之后,便与陆德夫说些兄弟间的私房话:时事政治,美人佳酿,胡乱调侃。最后的话语落款依然是李清照。一个男人,独自在外,想念女人也在情理之中,赵明诚想女人时,自然就是自己的爱妻李清照。她的体贴,她的美丽,她的才华,她对丈夫的爱情和理解,都使得赵明诚难以放下。

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金兵侵占中原,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战乱中,开始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离散生涯。

1129年某日,李清照得到赵明诚患病的消息,当天乘船南下,日夜兼程,与相濡以沫的丈夫见了最后一面。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做了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填词,绝笔而终……”

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互相理解,相互欣赏,互相爱慕的才子佳人,天作之合的恩爱夫妻。他们举案齐眉,共同经营着一方爱的田园——《金石录》。说到他们的恩爱,不得不说说他们的结合。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相恋,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元宵之夜,赵明诚与好友李迥外出游玩,在相国寺赏花灯,巧遇李清照。李迥是李清照从兄,明诚与清照初次相遇便像故交一样热情招呼。而李清照因为从兄李迥的缘故,对赵明诚也不显得生分,说起话来张弛有度,谦逊得体,颇有大家闺秀气质。

赵明诚早已读过李清照的诗词,对清照的才华赞赏不已,此次相见,爱慕之意顿生,他暗中慨叹:难道是,一见钟情?赵明诚回到家中,便拟就一幅字谜:“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委婉地向父亲赵挺之谈及此事。随后,赵家便派人向李家求亲。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李清照与赵明诚两情相悦,也许他们正是五百年前月老已经系上了红线的一对,相国寺相遇,他们相互之间第一眼就把对方认了出来——原来你也在这这里!

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很快踏上了红地毯,结成举案齐眉的夫妻。时年李清照十八岁,赵明诚二十一岁。婚后二人情感生活和谐美满,李清照工诗词,很有文字禀赋,她全力支持丈夫收集金石字画,编纂《金石录》。《金石录》中的一些资料记录,编纂顺序往往是烂熟于心张口即来。

后来官居右丞相的赵挺之在政治上与奸臣蔡京分歧,并遭到诬陷。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定居下来。从此,他们夫妇把全部精力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他们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搭配书画器物,仔细把玩,互相品评。闲暇时,两人同坐“归来堂”,烹茶品茗,吟诗作对。有时候会指着满屋的书籍、藏品,做“猜谜”游戏,猜书籍、藏品的详细资料所在位置。猜中者以饮茶为鼓励。

四.夫妻同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夫妻同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宋王朝在内里腐化堕落外有金人侵犯的危局中,大厦终于倾覆,皇帝的金銮殿都保不住了,哪还有一方百姓的安稳日子?

赵明诚早亡。李清照脆弱的身心飘蓬一般,顺着南宋痛逝都城,皇帝和百姓流离失所的洪流,飘摇不定。在悲伤和流离之中,李清照从未间断对丈夫遗作《金石录》的整理。当时的朝中官员张汝舟见李清照虽然悲伤憔悴,但依然勤奋忙碌整理前夫遗作。

书生张汝州认为李清照出身世家,丈夫官居知州,又是收藏家。于是他乘人之危,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张汝州冲着李清照和前夫的名气,向清照百般殷勤,甜言蜜语讨好,他终于感动了李清照。大约在绍兴二年,清照逆世俗之风嫁给张汝舟。

婚后,张汝舟悲哀地发现李清照这位当朝宰相的儿媳妇,著名金石家、江宁(南京)知州赵明诚的遗孀,并非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但张汝舟并不甘心,却打起了《金石录》和离乱之后李清照手中残留的书画、古器物的注意。且对李清照几尽虐待之能事,拳脚相加,恶语相向,妄图逼死李清照。

李清照觉察了张汝舟虚情假意背后的预谋。这让李清照伤痕累累的心再次被一刀刀切割,世态炎凉,人生悲哀,让李清照愁肠百结,心如死灰。她明知朝廷有夫妻同罪的法律规定,却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向朝廷告发了张汝舟“妄增举数”的罪行,她自己也因此而入狱。

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了李清照讼后夫张汝舟的简单过程:“(绍兴二年九月戊子朔)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以汝舟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也。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十月己酉行遣),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在《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中曾描绘了误嫁给张汝舟的过程是:“既尔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僶俛难言,优柔莫决,呻吟未定,强以同归。”这段话的大意是:误嫁张汝舟是苍促中办的错事,她病中乏智(所谓“牛蚁不分”)时,张汝舟热诚地向她示爱,其弟是老实人,希望姐姐晚年有靠,信了媒人的花言巧语,她自己病得要死,分辨不出求婚者并非可托以终身的可靠人,姐弟首鼠两端时,迫不及待的张汝舟抢亲般将她迎娶回家。

李清照发现张汝舟的行贿与龌龊,以及“妄增举数”等事。便告发了张汝州。“妄增举数”为科举名词,宋代规定举子考到一定次数、取得一定资格后可以授官,张汝舟虚报考试次数取得官职,是欺君之罪。张汝舟被皇帝判罪流放柳州。李清照也因此入狱(在当时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之后,李清照经家人担保出狱。至此,李清照结束了与张汝舟一百天的夫妻生活。

目睹了国破家亡之惨景的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了丈夫的未竟之业。大约在绍兴四年,她终于把丈夫的遗作《金石录》整理就绪。写完《金石录后序》,她疲倦地阁下笔,倦怠地抬头看看窗外。

窗外黄昏的帷幕已经缓缓拉开,一行归雁掠过长空,暗淡的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想起已故的丈夫,李清照禁不住暗自慨叹:若是明诚在,此时此刻,完成了《金石录》整部编纂,也该是兴奋到癫狂的境况吧!夫妻同贺同欢,该是怎样的一种愉悦和浪漫啊!李清照一时情感潮涌:明诚,此时此刻,该是我们夫妻举杯同贺的时候!于是,她命丫鬟备了小菜,温热老酒,双杯双筷,坐在窗前,慢斟慢饮。当她举起酒杯要与对面那人共饮共贺之时,看到的却是斟满的酒杯稳稳地放在对面,那把竹椅空着,并无明诚影迹。一袭孤寂、一抹悲凉,潮水样涌上心头,寂寥之苦如开闸的洪水,再也无法阻挡。她满含眼泪,情不自禁地吟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吟罢,已是泪飞有声,嘤嘤悲泣。

行文至此,笔者已是泪眼迷离。恍惚间,似看见李清照一身清雅素装,正满面泪痕站在窗前,风雨飘摇中,零落一地忧伤。

李清照,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优秀女词人,女作家。千古第一才女,在人生最残酷的阴阳相隔的离愁别绪中,她度过了她财帛散尽,人去楼空,穷困潦倒的晚年生活,71岁客死他乡。李清照的诗词彰显着一位千古才女的魅力,女中丈夫的气概,她的一生在颠簸流离中,怀着对丈夫赵明诚对情思,坚持理想信念,完善了丈夫赵明诚所著《金石录》的编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此漫溢着好爽之气的诗作,读之真的令人热血沸腾,朱熹评论:“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李清照并非一般闺中女子,她对于家国命运都非常关注,她关注政治、关注国家、关注家庭,并熟知国家盛衰的症结。所以,她的诗词少了脂粉气,多了男儿风和丈夫气概。

2019/8/30

作者:踪影,百荷书房主创者 图: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