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協》雜誌 2019年第05期 封面

1983年臘月首次到高密調研撲灰年畫,時隔三十多年的今年春節前夕,再次拜訪了高密撲灰年畫的老傳承人,走訪了年輕的傳習者,聊一聊撲灰年畫的傳統題材,看一看當下的年畫市場。不禁感慨,生活方式在變,民間藝術樣式也在變,不變的是老百姓對吉祥年味兒的追求,對生活之美的創造,還有融會在生活中的熱情和藝術創造性。

高密撲灰年畫調研

高密撲灰年畫調研

年畫姓“年”,其創作生產和年俗活動密不可分。歷史上,進了臘月,年畫就是鄉民們的搶手貨。民謠說“二十三,糖瓜粘”,祭竈神要貼竈王年畫,高密的民間畫師們豐富祭竈題材,在竈王年畫中融入了二十四節氣圖,有“二人小竈”“二人大竈”等樣式。“大年三十,接財神,供家堂”,需要張貼神像年畫。其中,接財神是老百姓祈望發家致富的一種普遍的儀式,財神畫也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高密年畫的財神有“文財神”比干,“武財神”關羽,祈求忠心耿耿的財神保佑。供家堂,是感恩祖先慎終追遠的表達方式,張掛《胡三太爺》《張仙射狗》等題材年畫。此外,新年裏除舊佈新,用的更多的是具有裝飾性、滿足不同人羣需求和願望的年畫,比如老人房間裏的壽星仙鶴,新人房間裏的“麒麟送子”、“雙鹿送子”,有孩子的房間裏“五子奪魁”“榴開獻瑞”等,寄託的是生活不同階段的美好願望。民間畫師們生活在勞動羣衆之中,他們瞭解人們的追求和嚮往,無論是取材於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歷史典故、戲曲人物,還是花卉禽鳥等人們熟悉的生活題材,都離不開美滿幸福、長壽如意等普遍的心理、情趣和追求,往往以熱鬧的畫面、鮮豔的色彩、俊俏的人物、吉祥的寓意,表達對風調雨順、家宅安泰、人丁興旺、祈福迎財、驅災避邪的祈望,打着現實生活的印記,替勞動人民寄情抒懷。應該說,年畫不僅是老百姓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寄託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也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傳播形態,起到了傳播歷史文化知識、道德教化引導的作用。高密撲灰年畫中《漁樵耕讀》《喜報三元》《三孃教子》《二十四孝》等都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文化和倫理追求,表現家庭和睦的《姑嫂閒話》,頌揚忠義的《桃園三結義》《岳飛》《楊家將》,表現鄉村生活趣味的《踢毽子》《放風箏》,也具有生活引導、美德教育等社會功效。

高密撲灰年畫

年畫需求具有季節性,提高生產效率,滿足年節旺集市場需求是個首要問題。撲灰年畫作爲一種獨特的年畫製作技法,以一稿用灰撲數張,或者在撲好的畫稿上重描重撲再增加數量,而且同一張畫稿本身會形成對稱的兩張,解決了特定時段需求量大、生產量大的問題。同時,作爲一種民間藝人的一種生計,也解決了徒弟手生接活兒和粉本活態傳承等問題,是心靈手巧的民間藝人對繪畫技藝的創新。撲灰年畫尤其突出了“抹”的藝術特色,所謂“刷刷刷,一溜栽花;大刷狂塗,描子勾拉;細心粉臉,眉眼巧畫;待要好看,鹹菜磕花”的撲灰年畫藝訣,體現了揮灑自如的寫意特色。“刷刷刷”、“大刷狂塗”,在撲灰起稿之後,進行平面塗色和勾畫輪廓,整體帶有“抹”的味道,往往單色刷抹,一氣呵成,畫起來速度快,瀟灑豪放,體現了純熟的技藝,將“抹畫”的創造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大刷狂塗”過程中,也有繪畫工具的改良和創新,比如爲了提高繪畫效率和增加裝飾效果,民間藝人發明了“鴛鴦筆”, 將一支羊毫,按需分開,一粗一細兩個筆鋒,畫一筆可以得到一粗一細兩種線條,用來裝飾勾勒,既加快了勾勒速度,也增加了線條變化,從中可見年畫技藝的創造性。撲灰年畫的局部採用工筆細繪,臉部五官等往往要以謹慎的態度細心巧畫,同時,用農家桌上的蘿蔔鹹菜刻上花卉圖案,蘸了顏色磕在人物服飾上,增強了裝飾效果,也節省了工筆細繪的時間,有一種獨特的美感。應該說,民間繪畫是程式化技法與率真性的融合,撲灰的年畫樣式是固定的,基本造型是程式化的,形象也是可複製的,但往往畫師不同,畫風各異,形成了簡約率真的藝術風格。

《姑嫂閒話》 王樹花撲灰作品

《年年有餘》 高密撲灰年畫

可見,年畫是老百姓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漫長的歲月裏在民間生活的土壤中孕育生成的,它隨着年節風俗的演變而變化發展,有深厚的民俗文化特徵,也往往浸潤於地方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年畫不僅在漫長的農耕時代裏,以形象鮮明的形態表達人們對美好的生活的嚮往,寄託美好的情感和追求;也在物質相對匱乏的時代裏表達和維繫人們對美的追求;並作爲貼近民衆、貼近生活的文化形態,發揮着平衡心態、弘揚美德、傳遞向善向上價值觀的積極作用,體現了民間文化的精神氣質,是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種象徵和紐帶。也由於年畫與年節習俗密切相關,有特定的題材內容和內涵風格,作爲民間藝人的生計方式,也往往隨年節市場需求創新和發展,在具有民俗性、藝術性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生產性和商品性,這些因素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年畫的傳承和發展。特別是隨着機械化印刷技術發展,年畫一度受到“月份牌”、掛曆的衝擊,加之物質生活更加豐裕,節日的文娛生活湧現了許多新形式、新媒體,年畫在節日生活中的位置甚至很大程度上被取代。其實,無論何種形式的搶救和保護都比不上千家萬戶的傳承和延續,作爲一種民間藝術、生活藝術,年畫只有紮根在民間生活的土壤裏纔有生命力。如今,隨着人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度進一步提升,對吉祥文化的追求更加熱切,對民間藝術、手工文化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對文化鄉愁的感受更加深刻,年畫重回生活,作爲鮮明的年節文化符號,營造着吉祥喜慶的氛圍,寄託着真摯美好的願望, 樸素而又親切。

《麒麟送子》 高92cmx寬45cm 清代

新春伊始,年畫喜慶,文化的傳承發展就像綿延的山脈、磅礴的河流,有根有源,堅實而充滿活力。回顧探訪富有創造性的撲灰年畫,也更深切的感受到,我們傳承與發展民間藝術,就是傳承和發展生活的熱情和文化生機勃勃的創造力。

本文刊登於《中國政協》2019年第05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