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是催淚的商業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部是口碑炸裂的文藝史詩電影《地久天長》,本身沒什麼可比性,硬是要比較有些人或許還不樂意,會叫嚷:"前面那部什麼玩意,有資格和後面這部神作比?"

但是尷尬的是,檔期撞上了,目前前者票房已破八億,後者剛趕上其零頭還不到三千萬。

人們爲何寧可在《悲傷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其實《地久天長》的話題性並不差,早在上個月本片男女主角齊獲銀熊獎時,國內媒體都紛紛褒獎,柏林首映那天傳言連外國觀衆都引起共鳴被感動落淚。

上個星期在國內首映,更是獲得圈內人一致好評,韓寒、黃渤、廖凡等影視大咖頻頻打CALL、讚歎不已,看過的觀衆給出的評價都很高,不僅說此片是"近幾年最精彩的羣戲表演"還是"今年以來的最好國產電影"。

人們爲何寧可在《悲傷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豆瓣評分現在爲止也高達8.0分而《悲傷故事》僅4.8分。

前有去年同樣口碑爆棚、也兼具文藝氣質的成功典範《我不是藥神》和《無名之輩》,後有奧斯卡獲獎文藝大片《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都是叫好又叫座,也怪不得博納老總於冬有底氣在發佈會說《地久天長》能過6億。

人們爲何寧可在《悲傷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要知道同爲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也同被稱爲票房毒藥的賈樟柯,去年剛憑藉《江湖兒女》創造了自己新的票房紀錄,雖然王導和賈導一樣並不屑於那些數字,但是看得出來這些年市場的火爆,觀衆素質的提升,很多導演都在嘗試在文藝與商業找到更多的平衡點和融合點。賈樟柯和王小帥其實早在《天註定》和《闖入者》中有過嘗試和突破,但是無奈的是《天註定》雖有爆款相,卻至今不能過審,而《闖入者》的題材太過小衆最後只收下區區千萬票房。

人們爲何寧可在《悲傷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從邀請王源的參演看得出來王導對本片的商業表現還是有所期待的,但是爲何這次天時(獎項加持、公映時間)、地利(博納發行支撐、排片有保障)、人和(業內反饋、點映口碑)都佔盡了,還是不能成爲票房爆款,還是被上映了將近半月的狗血劇情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甩了幾條街。

人們爲何寧可在《悲傷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那同樣是哭,人們爲何寧可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首先,從觀衆羣體來講能夠與《地久天長》產生共鳴的羣體,大部分是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對他們來說知青返鄉、計劃生育、下崗風潮、下海經商這些國家政策和時代浪潮是他們那個時代的共同印記,給他們曾經的生活帶來難以磨滅的影響,所以這個羣體更容易帶入角色、感同身受,但是他們也是如今最沒有時間和習慣走入電影院的一個羣體之一。

人們爲何寧可在《悲傷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而《悲傷故事》的觀衆羣體正是這些人的下一代,相比於父輩的年代史詩,他們更感興趣於自己的風花雪月。

據研究2018年電影市場的主要票房貢獻羣體是90後,女性觀衆則超過了50%,而剩下的男性觀衆有相當一部分受女性的觀影選擇所影響。

女性的選擇往往更加直觀和感性,所以我們現在就很好理解爲什麼像《前任3》這種片子怎麼還能過20億、爲什麼國內的愛情片和喜劇片往往賣得最好。

人們爲何寧可在《悲傷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其次《地久天長》的口碑僅限於圈內人、文藝青年或真正的電影愛好者,遠沒有普及到可以滲透到大衆朋友圈的程度,而且王小帥想表達的東西很多,他並不屑於用苦情的方式來賺錢觀衆的眼淚。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翻拍自韓國電影,有一定觀衆基礎,從放出預告片開始他就目的很直白,它就是要你哭,要女生看了需要男生的肩膀,要男生有機會展現自己寬廣的胸懷和紳士的風度。

年輕人的眼淚現在更願意宣泄出自身的滄海桑田,無法靜心、耐心、用心來體會父輩的艱難過往,畢竟生活壓力已經夠大了。

前者可以讓人感到輕鬆,後者卻令人感到沉重。

人們爲何寧可在《悲傷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有朋友說陪女朋友去看愛情片起碼能解決情感問題以致生理問題甚至婚姻問題。

而看《地久天長》感受到這三十年的社會變遷,人生百態,給他最大的感受卻還是:爲什麼非要孩子呢?孩子養起來壓力多大啊!那個年代多買幾套房不就好了!在現在起碼可以當包租公、包租婆啊!

這話雖然膚淺、令人無語,但是也讓人看出來了這個時代的無奈。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徵,每個時代的人有其各自的無奈。

這種無奈和《地久天長》所表達的主題卻是相通的,人和家庭在整個國家時代的洪流面前始終是那麼渺小和無力。

人們爲何寧可在《悲傷故事》裏哭,也不願被《地久天長》感動?

在社會發展和不斷轉型過程中,會給有些人機遇,也會給有些人傷害。無論是生活在哪個年代、你都避免不了接受時代洪流的衝擊,留下這個時代賦予你的影響與印記,而大多人的選擇也反襯出了這個時代所獨有的特徵。

文化品位也一樣。

如今的年輕人更願意看簡單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而不是厚重的《地久天長》,雖然我很不甘心這麼說,但它確實是時代下大多數人的選擇,是這個時代的普遍現象,當然也就成了這個時代的特有的文化品位特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