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尼斯夜谈、战机护航、凯旋门迎宾,一场特殊之访来了

当地时间3月24日,习近平欧洲之行进入最后一站——法国。习近平不止一次说过,中法是特殊的朋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法建交55周年,习主席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访问法国,具有特殊意义,国际社会也特别关注。

1“我带着对法国人民的特殊情谊而来”

此访之前,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的署名文章。他这样写道:我带着对法国的美好情感而来,带着对法国人民的特殊情谊而来,带着对中法关系的殷切期望而来。

每当中法两国元首见面,几乎都要重温几段共同的记忆: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国家……

5年前,习主席在巴黎举办的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动情回忆说:“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中很多是在法国负笈求学的。由于这个原因,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

中法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中法友谊有着深厚的根基。十多年前,中法就互设政府文化混合委员会。习主席这次在署名文章中提到:去年,中国留法学生数量接近4万,10万多法国学生学习中文。

2 习主席访法有“说法”:三个始终没有改变

3月24日下午,在结束对摩纳哥的国事访问后,习近平乘车返抵法国尼斯。之所以说“返抵”,是因为习主席去摩纳哥就是从这里走的。当晚,在尼斯的海燕别墅,习主席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

会见时,习近平说,当前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几点始终没有改变,一是中国对中法关系的重视始终没有改变,二是中法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

当天晚上,马克龙还向习近平赠送一份珍贵的礼物——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者是17世纪的法国人弗朗索瓦·贝尼耶。

马克龙介绍说,《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有过启发。这部《论语导读》原著目前仅存两本,一本送给习主席,另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习近平说,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3 凯旋门下的欢迎仪式

3月25日上午,习主席乘专机从尼斯飞赴巴黎,此次访问的主要行程将在这里展开。《时政新闻眼》发现,五年前习主席访法也是安排了三天行程,造访了里昂、巴黎两座城市。

当天下午,马克龙总统在巴黎著名的凯旋门为习主席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法国,国事访问的欢迎仪式按惯例是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举行。据了解,在凯旋门举行欢迎仪式只有过一次先例,是在2014年6月5日欢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法国。

在凯旋门,两国元首前行至无名烈士墓前肃立,向无名烈士墓献花。

习近平分别同法国官方代表、长明火委员会成员代表握手,在贵宾簿上签名,同法国老战士和荣誉军团旗手握手。

4 习近平:中法双方在这三个方面要做得更好

欢迎仪式结束后,习近平在爱丽舍宫与马克龙总统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更加坚实、稳固、富有活力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会谈时说,要把中法关系发展好,政治互信是关键,务实合作是必由之路,国民感情是基础。新形势下,中法双方在这3方面要做得更好。他说,我们赞赏总统先生多次表达同中方开展“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意愿,双方要落实好“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示范项目。

马克龙表示,法方愿同中方加强航空、航天、核能、农业、金融、科研、汽车制造、养老服务等领域合作,对接法国“未来工业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双边合作文件的交换。

3月26日,习主席此次欧洲之行的国事访问活动进入最后一天。他将参加多场重要活动,并会见法国总理菲利普和两院议长。《时政新闻眼》将继续为您带来更多新鲜讯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