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尼斯夜談、戰機護航、凱旋門迎賓,一場特殊之訪來了

當地時間3月24日,習近平歐洲之行進入最後一站——法國。習近平不止一次說過,中法是特殊的朋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中法建交55週年,習主席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份訪問法國,具有特殊意義,國際社會也特別關注。

1“我帶着對法國人民的特殊情誼而來”

此訪之前,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題爲《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繼續並肩前行》的署名文章。他這樣寫道:我帶着對法國的美好情感而來,帶着對法國人民的特殊情誼而來,帶着對中法關係的殷切期望而來。

每當中法兩國元首見面,幾乎都要重溫幾段共同的記憶: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是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西方大國,是第一個同中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的國家……

5年前,習主席在巴黎舉辦的中法建交50週年紀念大會上動情回憶說:“中國共產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是在法國負笈求學的。由於這個原因,我青年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興趣,法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藝術深深吸引着我。”

中法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代表,中法友誼有着深厚的根基。十多年前,中法就互設政府文化混合委員會。習主席這次在署名文章中提到:去年,中國留法學生數量接近4萬,10萬多法國學生學習中文。

2 習主席訪法有“說法”:三個始終沒有改變

3月24日下午,在結束對摩納哥的國事訪問後,習近平乘車返抵法國尼斯。之所以說“返抵”,是因爲習主席去摩納哥就是從這裏走的。當晚,在尼斯的海燕別墅,習主席會見了法國總統馬克龍。

會見時,習近平說,當前國際形勢和兩國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有幾點始終沒有改變,一是中國對中法關係的重視始終沒有改變,二是中法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的共同追求始終沒有改變,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贏的屬性始終沒有改變。

當天晚上,馬克龍還向習近平贈送一份珍貴的禮物——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作者是17世紀的法國人弗朗索瓦·貝尼耶。

馬克龍介紹說,《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對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的哲學思想有過啓發。這部《論語導讀》原著目前僅存兩本,一本送給習主席,另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習近平說,這個禮物很珍貴,我要把它帶回去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3 凱旋門下的歡迎儀式

3月25日上午,習主席乘專機從尼斯飛赴巴黎,此次訪問的主要行程將在這裏展開。《時政新聞眼》發現,五年前習主席訪法也是安排了三天行程,造訪了里昂、巴黎兩座城市。

當天下午,馬克龍總統在巴黎著名的凱旋門爲習主席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在法國,國事訪問的歡迎儀式按慣例是在總統府愛麗捨宮舉行。據瞭解,在凱旋門舉行歡迎儀式只有過一次先例,是在2014年6月5日歡迎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法國。

在凱旋門,兩國元首前行至無名烈士墓前肅立,向無名烈士墓獻花。

習近平分別同法國官方代表、長明火委員會成員代表握手,在貴賓簿上簽名,同法國老戰士和榮譽軍團旗手握手。

4 習近平:中法雙方在這三個方面要做得更好

歡迎儀式結束後,習近平在愛麗捨宮與馬克龍總統會談。兩國元首一致同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打造更加堅實、穩固、富有活力的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習近平在會談時說,要把中法關係發展好,政治互信是關鍵,務實合作是必由之路,國民感情是基礎。新形勢下,中法雙方在這3方面要做得更好。他說,我們讚賞總統先生多次表達同中方開展“一帶一路”務實合作的意願,雙方要落實好“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示範項目。

馬克龍表示,法方願同中方加強航空、航天、核能、農業、金融、科研、汽車製造、養老服務等領域合作,對接法國“未來工業計劃”和“中國製造2025”。

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等雙邊合作文件的交換。

3月26日,習主席此次歐洲之行的國事訪問活動進入最後一天。他將參加多場重要活動,並會見法國總理菲利普和兩院議長。《時政新聞眼》將繼續爲您帶來更多新鮮訊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