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澤鉅接棒一年 長和系繼續全球收購)

距“超人”李嘉誠退休已經快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外界好奇新掌門人李澤鉅秉承着什麼樣的領導風格?長和系發生了哪些變化?

“我想告訴你的是沒有什麼變化,長江的傳統依然是發展不忘穩建。”在3月21日“長和系”的業績會上,李澤鉅如此表示。

財報顯示,“長和系”的兩家旗艦公司長和(00001.HK)及長實集團(01113.HK)均取得了不錯的增長。其中,長實集團2018年總收入爲644.81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401.17億港元,同比增長33.2%。長和2018年總收入爲4532.3億港元,同比升9%,淨利潤390億港元,同比增11%。

如今長和系依舊承襲着李嘉誠時代的風格,整體發展戰略沒有過多改變。但實際上,蘊含在具體業務中的變化已經悄然發生:在傳統地產以及固定投資業務之外,長和系擴寬業務邊界,同內地多家科技巨頭建立合作;加速推進香港地產項目;以多元化業態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之中。

如何在保持整體策略不變的情況下,讓公司登上又一個發展高峯?這是李澤鉅將要面對的最大考驗。

全球收購繼續

雖然李嘉誠已經正式退休,但李澤鉅透露,作爲顧問,李嘉誠依然上班,並給公司提供顧問支持。

李澤鉅治下的長和系依然延續着前掌門人在全球市場“買買買”的策略。2018年長和系在全球範圍內發起多筆投資,有成功也有失敗。

去年6月中旬,長和系內的長實集團、長建及電能公佈,欲組成財團以130億澳元(約770億港元)要約收購澳洲最大天然氣管道公司APA。若收購成功,這將成爲李澤鉅掌舵長和系以來的首宗大型收購,也是長和系歷年來金額最高的一筆交易。然而,歷時五個月後,此筆交易以失敗告終。

同月,長和系斥資10億英鎊(約合85億元)收購英國倫敦瑞銀總部所在地—5 Broadgate寫字樓。

7月,長和系發起了在李嘉誠退休後第三筆海外收購。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長江和記實業已同意斥資24.5億歐元(約合190億元),收購意大利電信公司Wind Tre剩餘50%股權。此舉將進一步鞏固其在歐洲電信市場上的地位。

在業績會上,李澤鉅透露,意大利很歡迎公司進入,而該項目已經談判成功。

過去一年,長和系還將業務邊界拓展至科技行業,同阿里巴巴、小米、美圖等科技公司宣佈合組策略聯盟。

除此之外,長和系全資子公司屈臣氏的變動也頗受關注。近期有消息傳出,其股東淡馬錫將出售其所持有的屈臣氏10%的股份,而這部分股份售價將達30億美元,阿里巴巴和騰訊或將參與競購股份。

而外界更爲關注的是,長和系是否也會考慮出售相關股權。“我們沒有想過這件事。”李澤鉅透露,目前屈臣氏還是有很大價值。

而對於屈臣氏未來是否有上市計劃,李澤鉅談道:“我不能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一件我們還沒決定的事情,但是我們不會抹殺任何可能性,只是現在五分鐘我們不會有一個決定。”

微信截圖_20190326042722.png

地產發展策略分化

作爲長和系旗下的主管地產業務的公司,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實集團”)對內地和香港採用不同的地產發展戰略。

從2018年6月份開始,長實集團集中推動了多個在香港的地產項目,着力投資香港物業。

7月30日,長實集團宣佈,已落實旗下中環和記大廈重建計劃。該計劃將於2019年展開,預計於2023年落成。

8月9日,長實集團再次發力。旗下附屬公司建鋒投資有限公司以129.71億港元的代價競得香港島南區黃竹坑地鐵站第三期項目。而這也是李澤鉅掌舵長和系之後在香港取得的首個地塊。

9月,長實集團同另一發展商就合作發展屯門小秀丈量約份379地段多段土地與政府達成換地協議。資料顯示,該地盤面積約266945平方呎(約2.48萬平方米),可建樓宇面積約347028平方呎(約3.22萬平方米),並將發展爲住宅物業。

繼2017 年 5 月收購荃灣海之戀商場後,長實集團在2018 年 12 月與合作方簽訂買賣協議的補充協議。根據協議,商場收購預計大約於 2019/2020 年間完成。集團旗下零售物業樓面面積將隨收購完成而進一步擴張。

2019 年,長實集團的投資步伐仍在繼續。今年 3 月,長實集團表示已接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油塘一地段所提出的換地詳情及條件要約。該地段可作私人住宅用途,並正進行設計及規劃等工作。

“地產行業是樂觀的,也是公司發展的老本行,我們一定會繼續在這方面努力。”李澤鉅強調,最重要的還是要抓緊盈利的質素,“總是盯着集團在香港投資的多少,有失偏頗,我們有時多一些,有時少一些。”

投資物業源源不斷的現金流符合長實集團提出的盈利質素要求。除此之外,隨着香港新增土地的減少,投資物業的商業價值也將持續上漲,有利於長實集團整體資產的改善。

與香港地產項目的積極推進相比,長實集團在內地房地產市場謹慎不少,其銷售貢獻也逐步下降。

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內地共實現銷售額77.83億港元,相比2017年的111.06億港元下降29.92%。其中,2016年出售的上海世紀匯廣場項目在2018年正式入賬,獲益69.89億港元。

除此之外,內地土地儲備也在不斷下降,2017年爲1.07億平方呎(約994萬平米),2018年縮至9600 萬平方呎(892萬平方米)。

雖然在內地房地產市場表現不再活躍,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臺,讓長和系找到了內地投資的新方向。李澤鉅表示,投資一直在繼續,新的機會肯定會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