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記得去年的點點滴滴,如今回想起來不禁感慨萬千,感慨他們的天真,感慨他們的堅強,感慨他們的潛力。透過那份他們帶給我的感動和快樂,我不禁會想,其實,我和他們一樣,我們自身都缺少很多東西,但是我們最缺少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問過許多人,而幾乎所有人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都有一定道理,也都對,但是卻遲遲不能說服我自己繼續追問的心。

中國軍人最缺的是什麼?不要等戰爭來臨再追問

追問:我們缺失什麼呢?

這個問題,我想一個軍人隨隨便便都可以說出許多比較好的,比較對的答案。比方說,有人告訴我說:兄弟啊,跟我們戰士學員相比,你除了體能跟我們相比有不小差距,更重要的是你還很缺指揮能力啊!也有人告訴我說:從我們教員的角度來看,其實你們學員呢,現在就缺一種完備的思維方式,你們不能夠很好地去考慮問題,不能夠從多角度、多個方面去分析問題,不能夠條理清新地去解決問題,這是你們缺失的。還有人告訴我說:你見過真正的部隊是什麼樣嗎?你知道部隊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嗎?這個樣子,將來怎麼在部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還有人告訴我說……

我不知道爲什麼那麼多答案都說服不了我,直到前些日子我看到有同學在看早前播的那部電視劇——《亮劍》,對呀!我們最缺的其實不就是片中提到的“亮劍精神”嗎,或者說是“血性”。

中國軍人最缺的是什麼?不要等戰爭來臨再追問

一、何爲血性?

血性是軍人的脊樑,是軍隊取得勝利的法寶。如果說軍人是一把一把利劍,那麼血性就是鋒利的劍刃。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血性是敢於擔當的勇氣。古語云:“戰雖有陣,而勇爲本焉。”意思就是講,打仗雖然有方法,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勇氣。對於20世紀50年代的那場戰爭勝利的解讀,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兩支軍隊:美軍是“鋼多氣少”,而志願軍是“鋼少氣多”。很顯然,最後是“氣”戰勝了“鋼”,而這氣就是我們所說的勇氣,就是軍人的擔當,就是軍人的血性!

血性是逢敵必亮劍的霸氣。李雲龍曾說:“縱然是敵衆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於亮劍,我們敢於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軍人必須敢於亮劍,像《亮劍》中的那個騎兵連長一樣,縱使戰鬥到最後一人,面對數倍於自己的兇殘敵人,也勇於衝鋒,毫無懼色,令日軍都深感尊敬和膽寒。

中國軍人最缺的是什麼?不要等戰爭來臨再追問

二、血性都去哪了?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形勢如何變化,血性對軍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就類似於我們身體裏的鈣,一旦缺失,就易得“軟骨病”,從而喪失鬥志,難挑重擔,甚至一敗塗地。

庸俗、媚俗文化亂象的侵蝕消磨了我們的鬥志。如今,社會價值觀多元,西方文化的侵襲以及國內各種扭曲價值觀的節目,都對我們的思想觀念產生極爲消極的影響,同學經常開完笑說一句:一看“糗百”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雖然是玩笑話,但是足以反映出當今的各種文化亂想對我們鬥志的消磨。

功利、私利價值取向衝擊左右了我們的追求。如今,有人蔘軍已經背棄了國家對軍人最原本的要求,他們幹工作不以集體利益爲重,首先想到自己是否能得到好處,對“名利雙收”的事就拼命幹,對無利可圖的事就簡單應付;爲追求一己私利,到處託人情、找關係的也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在背後搞小動作、打小報告。其實,這些行爲和現象的存在,都是因爲掉進了名利的陷阱,從而左右了我們對使命的追求,也喪失了軍人應有的血性。

中國軍人最缺的是什麼?不要等戰爭來臨再追問

三、血性何處歸?

堅定信念,鑄牢“血性”之魂。“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句話,道出了一切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思想。信念作爲軍人的精神支柱,倘若發生動搖,那麼我們將不可能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因此,軍人的血性必須以堅定的信念作支撐。我們應自覺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牢固樹立“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思想,大力強化血性精神。

刻苦訓練,健壯“血性”之骨。俗話說:戰爭是流血的訓練,訓練是不流血的戰爭。古今中外,任何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無不是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威武之師。我們看美國的“老油條”——101空中突擊師和82空降師,從一戰打到二戰,再從海灣戰爭打到伊拉克戰爭,這支空降勁旅之所以能成爲戰場的常客,能成爲任何時期戰場的寵兒,根本原因還是在日常中有貼近和瞄準實戰的訓練,而在那種殘酷的過程當中,他們的血性得以培育。

其實,作爲一名軍人,真的得時常問問自己最普通的兩個問題:不能打仗,國家要我們何用?不打勝仗,納稅人養我們何用?作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服役的軍人,我們應該具備強烈的危機意識,時刻願意爲這個國家和民族走上戰場,而這一切都是需要“血性”的!

作者:弘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