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治局會議關注新基建,智慧停車何以成亮點?

隨着我國汽車保有量和停車泊位缺口的持續增長,智慧停車將成爲城市發展的主要需求。

文 |王霄(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外出選擇打車、網約車和共享單車,而不是自己開車出行了呢?究其原因,可能都是“停車難”在作祟吧。 

根據住建部最新發布的數據,我國大城市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爲1:0.8,中小城市僅爲1:0.5。顯然,這並不是一個能讓停車看起來“舒適”的數字。有專家指出,停車泊位數比車輛保有量多出0.1-0.3倍最適宜。而在此數字之下,是智慧停車巨大的發展空間。

停車泊位缺口大 隨着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長,“停車難”已成爲困擾城市管理的一個民生問題。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24028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906萬輛),比2017年增加了2285萬輛,並在近十年中持續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

▲2010-2018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情況 

即使如此,在千人汽車保有量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據悉,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爲172輛,日本、法國、意大利等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爲500至700輛,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更是超過800輛。

我國汽車保有量仍存在較大增長空間,而依附於汽車後市場的停車產業也將會隨着汽車存量的增加而保持增長。 不得不說,隨着我國汽車保有量和停車泊位缺口的持續增長,智慧停車將成爲城市發展的主要需求。 

智慧停車的萬億級別藍海市場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城市停車場”作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被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及。

近日,中國交通部也發文《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數據鏈”爲主線,推進先進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的深度融合,發展智慧停車、車聯網、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等交通新業態的應用,以實現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的數據驅動。 可見,智慧停車已經變爲了行業的“新寵”。 

據悉,我國停車收費的靜態市場空間高達5000億元,2021年停車市場整體規模預計將達到萬億元,智慧停車場系統發展態勢迅猛。目前,智慧停車玩家衆多,傳統停車管理公司、創業型公司、互聯網巨頭和安防公司等紛紛加入這場藍海搶奪大戰中。 

此外,資本也在近幾年爭相湧入智慧停車市場。截至2018年底,智慧停車投融資項目共計271起,其中115起公佈了具體融資金額,總計爲189.3億元,單個項目平均融資金額約爲7765萬元。在115起融資項目中,有5成項目的融資金額集中在千萬人民幣區間,億元及以上的融資項目高達23%。 

▲我國智慧停車融資項目融資金額區間分佈情況

從融資數量上看,智慧停車融資事件數量在2016年達到最高,當年共計融資項目70起。然而,融資總額最大值卻發生在2018年,總計爲86.66億元。 不難猜測,經歷了2016、2017年的“資本寒冬”觀望期後,2018年資本再次湧入停車行業,資本市場開始回暖,並且資本更傾向於頭部企業。

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也在智慧停車上發力。小鵬G3就搭載了多場景全自動泊車系統,解放駕駛員手腳,爲消費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泊車解決方案。在2018年,小鵬汽車就發生了三次增資運作,融資金額高達65億元。 

▲我國智慧停車融資項目數量及投資總額情況 

進一步分析融資事件發現,智慧停車融資項目主要集中在A輪(含Pre-A,A輪和A+輪),佔比高達38%;其次爲天使種子輪,約爲33%;而走到C輪及以後(含企業IPO上市)的項目約爲20%,這也表明國內智慧停車市場已經度過了羣雄混戰的階段,頭部效應越發顯現。 

▲我國智慧停車項目投資輪次分佈及佔比 

智慧停車加速數字交通發展 

不難發現,在短短几年間,智慧停車走到C輪及以後融資的項目就已達到全部項目的五分之一。這也說明,智慧停車技術逐漸成熟、商業模式逐漸成型。

儘管智慧停車各參與方的利益訴求不盡相同,競爭格局相對分散,但若能及時抓住當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補短板以及全國推廣ETC這幾股熱潮,將智慧停車融入到城市整體規劃當中,便能以最大合力推動智慧停車的實際落地。 

一方面,資本有效地促進了產業和金融的快速融合,另一方面,資本也推動了行業的併購整合。 加之我國5G商用推廣、AI技術等前沿科技在應用層面的發展,智慧停車可隨着移動通信、雲計算、大數據、視頻識別和智能停車設備等相關技術的不斷優化、升級和應用,開發出更多的停車場景,以改善用戶的停車體驗。 

綜上,我國智慧停車正在從頂層設計、社會投資、技術採購和市場教育等方面同步推進。也正因如此,無人值守、無感支付等智慧停車理念一經小規模試水便得以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快速落地。 

智慧停車在爲用戶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也提高了停車管理運行效率,爲停車場運營管理方降低了成本。當然,這也是我國發展數字交通的根本要義。 

更重要的是,我國提出的數字交通產業生態並不是一個行業的“單打獨鬥”,智慧停車還將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集成化發展,形成產業服務綜合系統,促進政府由城市治理向城市服務轉變。 也許再過不久,我們將告別城市擁堵,我們的城市會變得更加從容,請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