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生豬產能下滑、能繁母豬存欄下降的形勢,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的意見》,提出七項政策措施穩定生產。具體內容如下;

1,落實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各地要把補助足額髮放到養殖戶手中,儘快出臺種豬場和規模養豬場的生產救助補貼。

2,加強生產和市場監測預警,換句話說就是要實時瞭解各地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淘汰的變化情況,摸清楚各地到底還有多少豬。

3,科學合理劃定禁養區,不得隨意擴大禁養範圍,不能以環保的名義一禁了之。各地按照最新的非洲豬瘟應急預案處置新發疫情,運豬車輛要嚴格備案管理,不能爲難養殖戶,無正當理由不能拒開檢疫證明。

4,扶持標準化規模豬場,對購置糞污處理機具等進行補貼,支持規模豬場建設完善的環保設備。支持小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發展規模適度的現代家庭農場。

5,調整生豬產業佈局,加大銷區的生豬養殖規模,增加各地自給自足的能力。支持生豬企業集團建設屠宰廠,形成產、宰、運的產業鏈。今後熱鮮豬肉將逐步減少,各地將逐步增加冷鮮肉供應。

6,加強非洲豬瘟防控技術研究,各地畜牧獸醫機構要及時總結當地經驗,幫助養殖戶做好防疫工作。

7,穩定生豬生產將成爲各地今後一段時期內的重點工作,同時增加牛羊肉和禽肉的供應,滿足消費者對肉類的需求。

在這七項穩定生豬生產的措施種,我們不難發現,國家鼓勵規模豬場的發展,也爲此提供很多福利,比如補貼。在中國的目前的養豬行業,規模豬場還未占上多數,而小散戶纔是主力軍。七項措施的實施讓規模豬場更加的財大氣粗,而小散戶由於資金以及政策的傾向,不久的將來或迎來一段艱難的時光。

專家認爲,目前來看,小養殖戶日子更難多,更加需要幫助,大場資金雄厚,融資來源也比較多。而我國95%的養殖戶都是小養殖戶,如果小養殖戶都倒閉了,勢必會嚴重影響生豬供應,而有一大批小養殖戶去年都賠了不少錢,更加需要資金補貼。

以目前國情看,小散戶要想生存下去,一種是順應時代要求,發展規模化養殖,二是,選擇差異化養殖策略,走特色養殖路線,處於可養區內的農村散養戶,可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和管理優勢,發展特色土豬養殖。隨着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健康、安全有機的特色豬肉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所以說這也不失爲農村散養戶的又一發展方向。據統計,生豬供應存缺口,三年內難以恢復,而就目前的行情走勢來看,去產能加上疫情疾病的影響,可以說新的價格上升通道已經進來了,這也是小戶的發展黃金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