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八年前我15岁,坐在小马扎上通过央视的《正大综艺》节目「走出去」,去看,去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如今,同是央视,同是一档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却正在将全世界的目光「引进来」,让世界了解中国。《国家宝藏》中每期节目的一开始都配合开场音乐《象王行》的灯光秀给观众们带来了非常直观的视觉刺激,仅这炫酷的开场就使得这档讲述国宝文物的综艺节目立刻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沉睡了千年的「文物」一下变得年轻而有活力。

「走出去」——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正大综艺」

首先我并不是一个经常看综艺节目的人,但绝对算是中国最早接触综艺节目甚至参与制作的一批人。说最早接触是因为中国的第一档综艺节目《正大综艺》于1990年在中央2台播出,那会儿我刚上初二,正是名懵懂少年,被外面的世界深深吸引的年龄。而当时《正大综艺》的节目核心就是“带着观众看世界”。我至今还深深的记得,节目中「世界真奇妙」的这一环节中,是由一名外景主持人带领观众跟着摄像机镜头到世界各地走访,探寻当地风光,习俗,名胜,趣事。一同了解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工作生活和民族文化。这种节目形式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场带着大家走出去的「世界之旅」。

毕竟在当时出国旅游还是普通人所望尘莫及的,根本不存在「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更别说有条件能沉浸于异国他乡不知名的小镇中来次「深度游」了。而「世界真奇妙」这个环节可以说实现了让观众在家「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奇迹」。主持人这周还在日本北海道领略「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的意境。下周就出现于法国的咖啡馆里,在把马卡龙和拿破仑蛋糕送进口中时介绍着莫奈、达利、毕加索、海明威、福克那、亨利·米勒这些非凡人物也曾经在这里,叼着烟斗喝着咖啡,酝酿着存在主义也酝酿着爱情,也许他们的印记就附于这间咖啡馆的某把椅子上。再到下一周,主持人又坐在了哈瓦那的小佛罗里达酒吧,与酒吧中靠吧台而坐的真人尺寸的海明威铜像并肩。在等着酒保为他调制一杯Daiquiiri鸡尾酒的同时,向观众诉说着当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时所说的话:我的Mojito(莫吉托鸡尾酒)在La Bodeguita(五分钱酒馆),我的Daiquiiri(代基里鸡尾酒酒)在El Floridita(小佛罗里达酒吧)。从无边无际的南极冰川到千奇百怪的热带丛林,从袅袅炊烟的北欧小镇到勃勃生机的非洲部落。无论是从历史,地理还是人文的角度,这档节目都将当时的中国观众与世界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不少。而「世界真奇妙」这一环节中的几名外景主持人的工作也成了当时不少年轻人的梦想,更让守在电视前的我开始有了「世界这么大,我想想去看看」的冲动。特别是在这样的「世界旅行」中还不时穿插回到演播室,以与当地相关的问答互动的形式让场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共同参与其中。

这时电视机前的我便会有的没的一通猜测,若答错了扼腕叹息,同时让自己牢牢的记住这个知识点,好在同学和亲友面前有机会显摆自己的博学。若是自己答对了,就会开始替现场的观众着急——明明我就猜对了,只恨没机会去现场指挥那些蒙圈了的观众。

那时的综艺节目可没有如今这么多,但当时人们同电视的关系远比现在更加紧密,不管是为了丰富知识还是消磨时光,电视节目在当时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正大综艺》里面所介绍的知识都是课本中很难涉及到的新鲜事物,对于今天已从事创作多年,以写故事为生的我来说,不可否认的是这档节目开启了我游走世界,博闻强记,热爱生活和写作的美好人生。

若我没记错的话,《正大综艺》是在每周六晚首播,第二天下午重播。当年的娱乐项目远没有如今这么的丰富多彩,于是在每周六晚7:30,几乎绝大多数的家庭都会守在电视机前期待着主持人赵忠祥与杨澜异口同声的说出那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由这句节目口号开始,共同度过一段丰富多彩的家庭时光,这段时光意味着能见识到国外的各类新奇事物,还意味着和爸爸妈妈在茶余饭后一起抢答问题,享乐其中。

当节目结束时,片头曲《爱的奉献》会再次响起,我至今都还能哼出几句:爱是love,爱是amour(法语爱),爱是rak(泰语爱),爱是爱心,爱是love,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这首歌也随着《正大综艺》长达28年的播出时间,已经成为中国最家喻户晓的一首歌曲。

到了2000年左右,中国的电视节目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爆发,各地方卫视兴起,众多娱乐节目层出不穷,很多诸如《正大综艺》这样老牌的节目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具有不可代替的唯一性,同一时间段内的节目选择更多了。到后来的选秀节目,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更是掀起了全民综艺的热潮,但此时的「电视」之于我的意义也与1990年时的大不相同了,我也很难说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收看《正大综艺》了,也不知道是因为年纪增长的关系还是现在综艺节目的内容已经不再那么诱人,总之我已经许多年没有再如此痴迷的追看一档综艺节目了。收看《正大综艺》的日子也慢慢变成了人生中可以追忆的往事。不过当遇到发小儿或同龄人时,我们在KTV依然还会唱起《爱的奉献》,唱完还能异口同声的脱口而出那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引进来」——让国宝活起来的「国家宝藏」

前面说最早接触「综艺」是因为从年龄上讲,我绝对能算得上是中国第一批「综艺」节目的观众了。至于说参与制作是因为我在大学毕业后曾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期,因此也有幸亲身参与到一些综艺节目的制作。但很遗憾最终没能成为一名电视人,而是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但与电视的姻缘却一直藕断丝连,我又以策划和撰稿人的身份断断续续的与电视台有所交集。因此在平时观看电视节目时难免会用自己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非业余但也不专业的眼光去审视,对于当下质量参差不齐的综艺节目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随着工作越来越忙,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耕耘的我,为了保护视力有意的不再看电视。

直到2018年,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的《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瞬间引爆了电视观众和社交媒体,成为现象级综艺节目时。当我再次打开电视,看到随着九大博物馆的大门一一被推开,各馆长拿出了27件「国宝重器」,当这些无价之宝的传奇故事再由几位重量级的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一一揭晓它们的神秘面纱时。这档以「文化为内核,综艺为表象」,「让国宝活起来」的节目,无论从灯光舞美设计,环节的安排,还是从嘉宾阵容以及情景重现上都不得不让我用「震惊」而字来形容。

一惊「灯光舞美」

首先来说《国家宝藏》的灯光舞美设计超有仪式感和科技感。如同打仗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这个常识,「舞美设计」就是戏剧和舞台演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也就相当于先行于兵马的粮草。一档节目的制作规模,内行人从灯光舞美的设计和呈现就能立刻判断出高下。毕竟这些硬件设施不光需要真金白银的搭建,更需要巧妙的构思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国家宝藏》中每期节目的一开始都配合开场音乐《象王行》的灯光秀给观众们带来了非常直观的视觉刺激,仅这炫酷的开场就使得这档讲述国宝文物的综艺节目立刻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沉睡了千年的「文物」一下变得年轻而有活力。

「让国宝活起来」是该节目灯光舞美设计的中心思想,而要让「静态」的国宝动起来,甚至「活」起来,灯光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国家宝藏》在色彩方面大胆而朴素,简约而高级,通过大量地运用定点光制造出一种纯洁干净的感觉。此外还将每一种色彩的纯度和光影的对比用到了极致,这一点完全不同于以往花里胡哨,五颜六色的灯光质感,而是颇有戏剧舞台的质感。

舞台上9根1平米见方,高达6米的LED柱通过调整位置和变换图像来完全配合舞台的使用。这9根LED柱,时而成为一幅画卷

时而成为舞美的一部分

时而又化作背景,让舞台上有了非常丰富的层次感,实现了「虚与实」「前与后」的结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在节目中多次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将三维画面悬浮在柜体实景中的半空中成像,让观众可以尽情观看3D幻影立体特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具有强烈的纵深感。

二惊「嘉宾阵容」

除了中国九大博物馆馆长组成的“国宝守护联盟”,著名演员张国立担任主持人外,国内众多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都纷纷加入国宝守护人的行列,利用他们各自的精湛演技和影响力倾情诉说和演绎文物的故事,以舞台剧的形式为观众解读文物,在我记忆里在众多综艺节目中有如此强大的嘉宾阵容实属首次。

让我记忆深刻的几个情景是刘涛作为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妇好鸮尊的守护人,演活了“商代女战神”妇好的前世故事。据刘涛回忆说,仅仅一个舞台剧片段,但本子却跟一集电视剧一样厚。

在之后的节目中,与刘涛一样,再之后的节目中雷佳音,段奕宏等实力派演员,还有像易烊千玺,佟丽娅,周冬雨等这样的新生代演员全部都参与其中。

甚至在第二季时,濮存昕这样的表演艺术家也都来参与其中,生动演绎了以「文物」衍生出的人文历史故事。尤其是濮存昕老师凭借其钻研,饰演了二十几年的话剧《李白》的经验,简直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重现了一个我认为,历史上最真实的李白。

还有第二季的一期,让我最惊喜的是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我最喜欢的女歌手王菲成为了国宝守护人,以前欣赏菲式唱腔,而今天我则陶醉于菲是独白。在她的娓娓道来之中,我第一次深入的了解了样式雷家族,让我对这个题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计划根据这样一个传奇家族的历史写一部作品。

尽管有众多明星参与,但给我的感受是明星们并没有喧宾夺主,能看出该节目最大的「明星」依旧是文物。而与文物的前世故事相比,文物的今生故事也成为了节目的亮点。博物馆的志愿者,考古工作者、,大学教授,博物馆的普通工作人员等等都加入了文物今生故事的讲述,让文物更好地活在当下。在这一点上真的可以感受到节目组的用心,不管是明星,素人,主创,都是怀着对文物、对文化的由衷敬畏。

三惊「与时俱进」

其实对于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来说,除了精益求精的电视人致力于挖掘出深厚的人文意蕴和文化品格外,和社会热点相契合,与各年龄段的观众情感相融合,能让节目脱离电视的束缚,从各媒介下沉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国家宝藏》也是相当到位。

该节目在电视上播出的同时,还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主题互动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吸引更多年龄层次,工作种类的人参与其中,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让原来“高大上”但却“束之高阁”的文物成为最大众化的“接地气”的“客厅文化”, 在体验和交互的润物无声中建立情感的链接和时代的共鸣,成功吸引了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我看到在中国年轻人聚集的各类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有一些95后、00后的网友的评论非常认真,从历史故事到博物馆与博物院的区别,他们一一讨论解答。末尾还不忘加上一句“中华气节,精神永存”。

通过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国家宝藏》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爱上文物,关注和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我认为这不光让我们每一代人从文物中去寻找文化自信,还让更多的外国朋友通过如此精良的节目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结语

二十八年前我15岁,坐在小马扎上通过央视的《正大综艺》节目「走出去」,去看,去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如今,同是央视,同是一档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却正在将全世界的目光「引进来」,让世界了解中国。短短三十年不到的时间,仅在综艺节目上就有了如此之大的一个变化,在我看来这背后正是因为祖国这几十年来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才让当年的「走出去」变成了如今的「引进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