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四年,機會終於來了?43只醫藥股獲重要股東增持,四大細分領域受青睞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收盤,今年共有43家醫藥生物類上市公司獲重要股東增持。

中證君梳理發現,研發創新產業鏈、健康、醫療器械以及新興細分等四大領域備受重要股東青睞。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醫藥行業還在延續政策出清階段,待政策逐步落地後,有望在年底利空出盡,屆時疊加估值切換,醫藥股料迎來新一輪漲勢。

多隻醫藥股獲重要股東增持逾10次

從增持頻率來看,量子生物、翰宇藥業、潤達醫療、貴州百靈分別獲重要股東增持10次以上。其中,一騎絕塵的當屬量子生物,目前共獲45次增持,增持市值3.79億元。從增持的重要股東人數最多的公司來看,長春高新一馬當先,一共涉及8位重要股東。

重要股東包括實控人、高管、持股比例較大的機構和個人,這些人往往一起被稱爲“內部知情者”,對公司及行業的發展情況最爲熟悉。他們在二級市場的一舉一動,在投資者眼裏通常被理解成“信號”。

重要股東增持次數TOP10 

涉及重要股東人數TOP10

從市值來看,量子生物成爲獲股東增持市值最高的公司,達3.79億元,淨買入股份數合計達2474.3萬股。

重要股東增持市值TOP10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手增持的重要股東行列中,對醫藥行業最爲青睞的是社保基金。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19日,社保基金新進或增持的個股中,醫藥行業個股有15只,分別爲:衆生藥業、東誠藥業、健友股份、凱萊英、邁克生物、通策醫療、艾德生物等。

社保基金上半年增持醫藥上市公司個股

社保基金上半年新進醫藥上市公司個股

年底有望利空出盡

回首醫藥行業二級市場行情的演繹,2015年6月底醫藥指數創下2843點的歷史最高峯值後一路下行,多隻醫藥股市值跌去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2019年8月19日,醫藥指數報1626點,較2015年6月高點跌去近一半。這其中,有二級市場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行業的發展邏輯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

2015年7月,新一輪藥政改革拉開大幕。註冊審評環節的核查風暴、仿製藥生物等效性一致性評價、兩票制、4+7藥品採購制度試點、財政部發起會計信息覈查……這些政策均對醫藥行業影響重大。毋庸置疑,改革對行業長期發展是利好,但短期必然有公司要被淘汰出局,在變革面前,更重要的是尋找結構調整中可能存在的機遇。

上述獲得重要股東增持的公司,看似散落在四面八方,其實有其內在主線邏輯。

首先是研發創新產業鏈。如獲得增持的恆瑞醫藥、復星醫藥、泰格醫藥,其邏輯在於,創新藥依然是行業內和證券界共識度最高的確定性領域,沒有新藥研發,藥品行業就沒有未來。這三年來,國家也從新藥審評到醫保支付多維度支持創新藥發展。目前國內的創新藥研發勢頭迅猛,生物醫藥園區、生物醫藥人才、生物醫藥VC/PE均已經具備數十年的積澱,在多個病種特別是癌症領域的生物醫藥技術已經具備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其次是健康需求升級。這一細分領域不受醫保控費影響,而且受益於老百姓消費能力的提升,如長春高新、東阿阿膠等。

第三是醫療器械領域,進口替代性強,國產企業開始嶄露頭角,如樂普醫療等。

第四是新興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如主營精準醫療的貝瑞基因、國內最大生化藥物生產商東誠藥業等。

東吳證券及多位醫藥基金經理預判,目前醫藥行業還在延續政策出清階段,待政策逐步落地後,有望在年底利空出盡,屆時疊加估值切換,醫藥股料迎來新一輪上漲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