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裏面有這樣一句話:“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回憶了故鄉,也看望了故鄉,可是人變了,事也變了。但前行的腳步卻不能停留在記憶與現實的區別中。而我們今天的生活的變化又是何其大,何其快,感情,工作,生活哪個能逃開記憶與現實的差距。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過去留在記憶中。

過去只適合留在記憶中

地上本沒有路,但是每個人走過的這條路卻又不是不同的路。最前邊的是一段腳印,往後是羊腸小道,只有後邊路過的纔是所謂的路。這就有了不同,走在前邊的有的感嘆的是探索的喜悅,但有的卻苦惱走時的痛苦。於感情而言,有的喜歡戀愛經歷少的,認爲共同的情感體驗纔是真正感情,哪怕懵懂,卻也是彼此的真摯。可有的人卻不喜這樣,認爲感情經歷少了,不懂得如何去戀愛或者維繫感情,感到這個過程會很艱辛。可這些都是過去,不論是得到的多或者少,過多的在乎或者沉浸都會導向不好的方向。感情會由擔憂產生誤解,也會由喜悅變的放縱。於工作來說,有些企業是行業最早的開拓者,可是最後生存下來的,他們會感謝這段經歷所培養他們對整個行業的把握。但是死去的,卻很可能說的是當初的不瞭解和開始艱難所導致的失敗。工作會因沉浸而缺乏創造,會因懊悔而難以開始新的歷程。所以過去真的只適合留在記憶中。

過去只適合留在記憶中

地上本沒有路,可是同一個人走過的這條路卻又不會是同一條路。因爲這條路會隨着每個人的路過而不同。就像感情,開始的灼熱,彷彿要燃燒一切。但又下降的如此的快,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回味已經被冰凍。於不同的人而言,人們總是會比較,忘了上一個人的不好,而總把這個人的好來和別人對比,自然就難免不平衡。工作又何嘗不是這樣,不同的單位,不同的領導,只會記着曾經的好來抱怨現在不足的地方,卻很難用現在的好來彌補這種差距,所以跳槽很自然的樣子。可這樣不穩定的情緒如何能有穩定的生活。所以,不把過去遺留在記憶中,其實也是對現在的不負責任。

過去只適合留在記憶中

人最美好的是記憶,最痛苦的也是記憶。美好是因爲時間忘了過去的艱辛,也是給現實找個逃避的理由。痛苦其實也是這種心理,把過去的失敗無限放大,現實就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了。可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不論咋樣,我們還是活在當前中,體味當前纔是生活。就讓過去留在記憶中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