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分析,不少企業收購醫院系出於轉型或增加業務單元考慮,戰略本身無可厚非,但醫療領域有其自身特點,投資回報週期長、重資產、醫院區域性強等特點,都讓資方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厚回報,難以達到資方投資預期。史立臣認爲,收購醫院之初,不少企業都是出於轉型考慮或增加業務單元的需求,從戰略層面來講,無可厚非,尤其是對於有轉型需求的企業,如房地產企業或資源型企業來說,醫療、醫藥是其向大健康領域轉型的方向之一,前幾年,鼓勵發展大健康行業利好政策頻出,這也讓收購醫院成爲一種熱潮,不少企業紛紛投身其中。

原標題:“買買買”變“拋拋拋” 上市藥企收購醫院不再“衝動莽撞”

最近幾年,不少企業對醫院的態度從“買買買”轉變爲“拋拋拋”,諸多上市公司對收購醫院的態度也開始變得冷靜客觀,究其原因,企業收購醫院固有國有企業醫院改革的背景,但對於上市企業來說,收購醫院後被拖累的業績、難言好看的財務數據,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濟民製藥、盈康生命等企業都曾中招。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分析,不少企業收購醫院系出於轉型或增加業務單元考慮,戰略本身無可厚非,但醫療領域有其自身特點,投資回報週期長、重資產、醫院區域性強等特點,都讓資方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厚回報,難以達到資方投資預期。

  紅榜

收購初衷多爲轉型或增加業務單元

藥企參與收購醫院,本身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投資行爲,在國有企業醫院改革的背景下,藥企收購醫院的行爲近幾年頻頻出現。在收購及參與醫院運營的背後,增加業務單元的戰略層面考量,是很多企業頻頻出手的原因。舉例來說,盈康生命在今年4月26日發佈公告,完成對謝祥先持有的重慶華健友方醫院有限公司51%股權的收購,總價值爲1.33億元。盈康生命表示,此舉爲公司持續拓展醫療健康產業的又一重要舉措。近年來,盈康生命不斷向醫療服務行業及醫院延伸,2017年以來,通過收購友誼醫院75%股權及杭州中衛醫院100%股權,在西南地區及長三角地區積極開拓醫療健康服務產業。此次在重慶地區收購重慶華健友方醫院有限公司51%股權,是公司在西南地區醫療健康服務產業佈局的又一重要舉措。

收購醫院,企業勢必會考量對業績的影響,曾有業內人士指出,藥企收購醫院,成功者並不多。弘和仁愛醫療此前曾收購建德和煦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權,2018年7月,弘和仁愛醫療發佈公告,根據買賣協議,賣方(即洪江鑫及洪楊)向買方(爲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擔保,建德中醫院及大佳醫藥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年度按彙總基準計算的經調整純利將不低於2800萬元。根據財務報表,該醫院及大佳醫藥的2017年純利超過2600萬元,賣方無須根據買賣協議向公司支付補償。

除了製藥企業對醫院的收購外,近年來,不少非醫藥行業公司也開始陸續進入其中,以房地產企業爲例,多家房地產企業紛紛進軍大健康領域,不乏收購醫院之舉,今年1月,融僑集團宣佈入股同道醫師集團,計劃投資超50億元進入醫療領域,發展醫療、康體、保健、養老、護理等大健康醫療體系。不僅如此,目前已有約20家房企以收購等方式,將產業延伸至醫院投資運營等領域。在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看來,對於有轉型需求的企業,如房地產企業或資源型企業來說,醫療、醫藥是其向大健康領域轉型的方向之一,收購醫院在近幾年成爲熱潮,也與政策層面鼓勵發展大健康行業的利好有關。

■ 專家分析

  1 出於戰略考慮無可厚非

史立臣認爲,收購醫院之初,不少企業都是出於轉型考慮或增加業務單元的需求,從戰略層面來講,無可厚非,尤其是對於有轉型需求的企業,如房地產企業或資源型企業來說,醫療、醫藥是其向大健康領域轉型的方向之一,前幾年,鼓勵發展大健康行業利好政策頻出,這也讓收購醫院成爲一種熱潮,不少企業紛紛投身其中。

醫療市場有其固有特點,企業大手筆投入,“在達不到預期的情況下,本來被寄予厚望的醫療板塊在營收、淨利潤方面的表現可能還遠不如這些企業原有板塊,財務報表難看是必然。另外,前幾年資本市場對醫療的投資也近乎瘋狂,難言理智,目前,在經過幾年的運營後,沒有得到期待的回報,投資者自然會用腳投票,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史立臣指出。

2 醫療投資週期長、地域性強

在史立臣看來,這種投資背後還涉及更深層次的問題。

北京市一家三甲醫院院長就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社會資本要運營醫院,十年之內可能都難以實現盈利。“短期內要賺錢或賺大錢,並不現實,而且醫療行業是重資產行業,醫院運行中的基建、大型醫療設備的投入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予以支撐,醫院的運行、內部管理、品牌營銷等,與不少進入該領域企業的原有業務單元完全不同”。

史立臣表示,醫院還具有很強的區域性,“除了極少數名氣較大的公立醫院,絕大多數醫院,包括省、市級別的三甲醫院,基本都是服務於所在區域百姓,而且很多省級三甲醫院也以服務省會城市爲主。”因此,被收購的醫院在新“東家”的運營下,要想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醫院運營收入並不現實。

  3 投資專科醫院或是明智選擇

從企業收購醫院的過程中不難發現,企業所投資的醫院大多數爲綜合性醫院,在史立臣看來,綜合性醫院很難盈利,相較之下,投資專科醫院反而相對容易獲得更好看的財務數據。“當地患者長期以來已經對地方醫院科室有一定的認知,綜合醫院要重新打造品牌,投入必然不小,而專科醫院聚焦於某些科室,尤其是在品牌建設方面,更容易獲得品牌認知度。”

此類醫院面臨的另一個共同問題在於,優質醫療資源的缺乏。雖然近些年關於醫生多點執業、社會資本辦醫的利好政策不少,但絕大部分優質醫生資源仍在公立醫院,這類醫院獲取優質醫療資源的難度也就相應加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社會資本投資的醫院的進一步發展,史立臣告訴記者。

  黑 榜

收購過程一波三折

近期,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以下簡稱江漢總醫院)收購一事掀起風波,該醫院爲當地知名三甲醫院,目前正在進行二次改制,華潤醫療、新里程醫院集團等多家企業參與競爭,海王生物最終勝出。隨後,網絡上流傳出江漢總醫院院長雷正秀髮布的《給全院員工的一封信》(以下簡稱公開信),雷正秀在公開信中稱,因操作不透明、收購方財務狀況糟糕等堅決抵制海王生物收購。

對此,海王生物8月7日發佈公告,稱下屬子公司湖北海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海王)與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具有友好合作關係,孝感海王僅計劃與醫院進行戰略合作,目前對收購該醫院沒有實質性計劃。  

關於收購醫院的“波折”還在繼續,就海王生物是否會放棄該項目及報道中提及的收購該醫院後將由武漢協和醫院託管等細節,雙方各執一詞。8月12日,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產權改革領導小組在醫院內部公開發布相關情況通報,稱“油田總醫院確認孝感海王在本院戰略投資遴選中標的有效性;海王生物的公告沒有說要放棄該項目。”不僅如此,海王生物能夠獲勝的關鍵之舉,即收購江漢油田總醫院後,將由武漢協和醫院託管,也被武漢協和醫院院長公開否認。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通報內容,海王承諾爲此次合作繳納2000萬元保證金,但這一說法也被海王生物方面否認,海王生物證券事務代表謝德勝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海王生物目前對收購該醫院沒有實質性的計劃,並表示“對2000萬元的武漢協和醫院合作保證金”不知情。

事情並未因此“停息”。由於此前在收購過程中的各種波折,江漢油田總醫院內部職工也開始對產權小組產生懷疑,信任度降至冰點,還有醫院職工公開發表《請願書》,要求“希望院務公開,由出資人集體投票遴選戰略投資者”等等。甚至有員工直接呼籲解散董事會與監事會。

  業績未升反被拖累

作爲上市企業,財務表現勢必是決定出手收購的重要考量。不少製藥企業在收購醫院後,業績不但沒有得到提升,反而被“拖累”。

仍以涉及收購江漢總醫院一事而備受關注的海王生物爲例,江漢總醫院院長雷正秀在公開信中對海王生物提出的質疑之一便在於其財務數據:“海王生物的公開財報顯示,其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連續3年爲負值,債務償付風險非常高,並且海王生物的盈利能力也有問題,資金鍊非常緊張。”

2016年-2018年,海王生物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爲-14.97億元、-24.33億元和-11.35億元,同時期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64.72%、79.05%、82.69%,遠高於同期生物科技行業資產負債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將近三年的時間內,海王生物合計收購了78家公司、新設31家公司,以上投資合計超過60億元,形成高達39.18億元的商譽。但收購模式並未給海王生物帶來盈利能力的迅速提升,2018年度,海王生物資產減值損失高達3.35億元,同比增長1374.76%,主要系計提商譽減值所致。

拖累業績的,不僅僅是海王生物。2019年1月17日,仙琚製藥發佈公告,因口腔醫療服務業與公司長期發展戰略方向不一致,擬轉讓子公司持有的杭州哼哈口腔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哼哈口腔醫院)全部股權。哼哈口腔醫院系仙琚製藥控股子公司浙江仙琚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仙琚置業)下屬全資子公司,仙琚製藥持有仙琚置業90%股權。至於轉讓的原因,仙琚製藥稱口腔醫療服務業與公司長期發展戰略方向不一致,轉讓是出於優化資產結構,進一步整合資源,聚焦主業考慮。但從財務數據來看,哼哈口腔醫院並沒有給仙琚製藥帶來多少利潤,反而處於虧損狀態,截至2018年8月31日,哼哈口腔醫院資產總額869.75萬元,負債總額320.03萬元,淨資產549.72萬元。營業收入315.95萬元,營業利潤爲-130.05萬元,淨利潤爲-118.15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91.38萬元。

  頻頻爆雷仍寄厚望

作爲國內一家有名的大輸液公司,濟民製藥主營產品的利潤在2016年出現明顯下滑趨勢。收購鄂州二醫院,是濟民製藥向醫療服務領域轉型的一次併購。

2016年12月,濟民製藥與鄂州二醫院原股東尼爾邁特、王建松和葉曉慶以及嘉禾醫療簽訂《股權轉讓及增資協議》,以3.44億元的總價收購併增資鄂州二醫院,獲得其80%股權。轉讓方承諾,鄂州二醫院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扣非淨利潤不低於2300萬元、2645萬元和2843萬元。

然而,在2017年完成業績承諾後,鄂州二醫院2018年扣非淨利潤只有1041.78萬元。按約定,尼爾邁特應向濟民製藥補償其持有的鄂州二醫院20%股權及現金4387.08萬元。由於尼爾邁特一直未履行業績承諾,濟民製藥於2019年7月31日將其告上了法庭。

8月6日,濟民製藥連續發佈兩個訴訟公告,均與收購鄂州二醫院有關。

公告顯示,鄂州二醫院共有3筆債務,本金總計1360萬元。一筆債務本金總額爲800萬元,利息暫計642萬元,債權人翁雄祥已將鄂州二醫院及其原股東浙江尼爾邁特針織製衣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另一起債務官司涉及的借款本金爲400萬元,暫計利息292萬元,龍游西聯超市、鄂州二醫院及尼爾邁特被債權人告上法庭;第三筆債務是約210萬元的藥品應付款。

鄂州二醫院原股東、尼爾邁特實控人王建松承諾將在2019年8月30日前解決其中一筆債務,其餘債務承諾在2019年12月30日之前逐步解決。濟民製藥表示,上述債務發生在公司收購鄂州二醫院之前,若因此導致公司有損失,將會根據協議約定向原股東索賠。

儘管頻頻“爆雷”,但濟民製藥仍對該醫院寄予厚望。7月6日發佈的公告顯示,濟民製藥2018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獲得證監會通過,募集不超過4.49億元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的淨額中,約3.19億元擬用於投向鄂州二醫院新建工程項目。

  “買買買”“拋拋拋”

如果收購來的醫院不僅不能提升業績,反而拖後腿,被拋售也就不足爲奇,包括景峯醫藥、益佰製藥、華潤三九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都曾轉讓旗下醫院資產。

2018年12月18日,益佰製藥公告稱,擬轉讓其所持有淮南朝陽醫院管理有限公司53%股權,轉讓價格不低於6.6億元。2017年,這家醫院的資產總額爲6.64億元,實現營收4.02億元,淨利潤6940.59萬元。2018年前三季度資產總額爲7.2億元,實現營收3.38億元,淨利潤5613.68萬元。

2018年12月24日,景峯醫藥發佈公告,擬以1.5億元的價格將公司全資子公司成都金沙醫院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德陽第五醫院。成都金沙醫院有限公司仍處於盈利狀態,2017年淨利潤931.42萬元,2018年1-9月淨利潤812.54萬元。2015年,景峯醫藥才完成對成都金沙醫院的全資控股,並設立貴州仁景醫院管理公司、上海華俞醫療投資管理公司。景峯醫藥曾表示,上海華俞作爲公司總體規劃醫療健康服務事業集羣的戰略主體及未來醫療健康服務領域投資拓展平臺,積極向醫療健康領域邁進。2016年,景峯醫藥又通過上海華俞併購了雲南葉安醫院管理有限公司55%股權。短短三年後,景峯醫藥就將該醫院全部股權轉出。

2018年10月8日,華潤三九掛牌出讓所持有深圳三九醫院股權,2019年1月2日,華潤三九擬確定深圳新深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爲本次交易受讓方,公司持有的82.89%股權相應成交額約爲9.26億元。本次出售預計將給華潤三九帶來約6.8億元(稅後)資產處置收益。華潤三九表示,醫療服務業務與公司長期發展方向不一致,且三九醫院已停工多年,轉讓股權出於優化公司資產配置考慮;同時,華潤醫藥投資亦掛牌轉讓其所持三九醫院17.11%股權,合計轉讓三九醫院100%股權。三九醫院100%股權的掛牌底價經國資管理部門授權單位備案的評估價值爲7.42億元,華潤三九所持82.89%股權對應的掛牌底價爲6.15億元。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