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9日,据36氪获悉,知乎新一轮融资已经完成,融资额接近3亿美元,本轮估值接近25亿美元。领投方为一家新基金,多家老股东跟投。

以知识分享社区起步的知乎,从2016年起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基于知识付费的产品,并逐渐形成了知乎Live、知乎书店以及知乎三大支付付费领域的核心产品。但随着知识付费领域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平台对用户及流量的抢夺也日趋激烈,在此情形下,知乎究竟拿什么撑起25亿美元估值?

知乎的融资道路

距离知乎上一轮融资是在2017年1月,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为今日资本,包括腾讯、搜狗、赛富、启明、创新工场等,据创新工场披露,融资后知乎的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金。如果以25亿美元计算,知乎的估值在过去一年半里翻了一倍。

在知乎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前,知识付费正值风口。罗辑思维团队推出得到、果壳推出在行和分答、今日头条上线悟空问答、喜马拉雅FM则作为音频平台进军知识付费领域。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上涨了3倍,规模近5000万人;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可估算的总体经济规模为100亿-150亿元。

知乎在2011年正式上线,上线之初只是一个靠邀请码才能注册的小众社区,到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人人可以分享、普慧人人的知识内容平台。到目前为止,注册用户达到1.8亿,问答总数也在5月8日超过了1亿。短短几年时间内取得现在的成就真是没有几个企业可以做到的,用户能够快速增长,也说明了知乎确实为用户提供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发展到现在,知乎已经覆盖了问答社区、知乎大学、短内容分享等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建立了包括音频、视频在内的多元媒介形式。并在去年开始了商业化之路,建立了由商业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模式组成的商业模式,短时间内都得到了高速发展,2018年上半年营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40%,与此同时,知乎大学的付费人数也达到了600万。目前几大平台能做到这么大的恐怕也就只有知乎了。

商业化是知乎今年重点方向

据9月20日消息,知乎创始人、 CEO周源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截止2018年8月底,知乎注册用户数已破2亿。

根据知乎官方数据,相比2017年底的1.2亿用户,其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用户增长已突破8000万,基数扩大的同时保持了高速增长。

根据极光2月数据,知乎应用端的月均DAU(日活跃用户数)始终保持在800万以上,在4月份达到峰值后有小幅回落。在今年6月份,知乎应用端的月均DAU达到821.53万,悟空问答和百度知道分别为21.46万和13.21万。

今年6月6号,知乎正式对外宣布,将原有的“知识市场”业务升级为“知乎大学”,并组建新的知识市场事业部。此前,知乎书籍和知乎Live由不同的团队负责,新事业部组建后,原有的知识服务团队将放到一起运营。

与此同时,为留住优秀回答者, 知乎启动“创作服务平台”,目前正在内测。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平台将于本月月底正式推出,通过创作服务平台,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内容数据分析、问题推荐、内容自荐、回答赞赏、自定义推广、品牌任务等六大权益。

商业化是今年知乎的重点方向之一。在今年4月的知乎营销峰会上,广告界“洗脑广告”的代表人叶茂中、分众传媒江南春都为知乎站台,讨论广告营销话题。近日知乎在世界杯期间的央视广告投放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争议,广告操刀人叶茂中曾回应称,知乎要由小众走向大众,知乎总裁及今日资本徐新对于广告的投放效果也很满意。

据知乎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5月,整个知乎大学的付费知识服务产品已经超过15000个,整体付费人次超过600万,平台链接到的知识生产者超过5000人,每天有超过100万人次使用知乎大学。

知乎的三个智慧化板块

互联网在当代的根本价值在于“提升效率”,知乎的目标就是提高知识生产及消费效率。“海盐计划”就是知乎在注册用户量超过 1.8 亿、用户阶段层次全面覆盖的新阶段,赋予的全新系统化的解答。

在知乎CEO周源的邮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的知乎将拥有以下三个智慧化板块:

1、智能社区:AI 驱动的新型社区,让知识普惠每一个人。

知乎要实现的智能社区,既拥有社区中人际互动所带来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又具备AI 驱动的精准性和规模性。知乎充分认识并尊重不同的观点、意见,在保证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的同时,规模化、个性化地满足多元的内容消费需求。

2、工具场景:让知乎成为人们轻松获得可信赖解答的工具入口。

有问题,上知乎。知乎要通过所积累的海量回答、各领域优秀回答者、活跃的社区机制,让内容走向结构化,让解答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成为消费者在诸多场景下获取知识、观点和专业服务的便携工具。

3、商业矩阵:健康的商业模式是公司持久增长的保障。

知乎从2017 年正式开展商业化,并陆续成立了商业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事业部。在围绕知乎的优质用户群体和消费意愿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收入模式。我们的知识服务完成了「知乎大学」战略升级,已提供超过15,000个知识服务产品。

问答领域,头条败阵

2016年底,今日头条的一次算法竞赛,披露了当时还叫头条问答的新产品细节。该产品的定义“今日头条最新推出的协同创作工具”让人摸不到头脑,头条也刻意避免人们联想到知乎。相比知乎的重运营,头条问答更关注算法在问题分发中的作用,通过AI给用户推送问题。

去年6月,悟空问答成为独立产品,不必再隐藏自己的野心。两个月后,有知乎答主爆出:“今日头条一口气签约了300多个知乎大V,而且还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还高。” 很快,悟空问答签约的“顶部答主”就超过2000人,每月补贴支出超千万。年底,悟空问答宣布在2018年要花10亿补贴答主和普通用户。

但对于问答这个细分领域来说,这种补贴力度已经在市场上没有对手可比。

今年初,悟空问答上线“分享有钱”,答主拉新用户答题后,双方均可拿钱;此外下载悟空问答独立App答题,比在头条客户端答题有高1.5倍的现金奖励。字节跳动打知乎最狠的时候,恰好也是知乎增长最快的时候。

在悟空问答投入巨资打仗的这一年,知乎用户数增长超过100%,完成了从小众社区向全民普及的转型。截止6月,知乎注册用户近2亿,回答总数突破1亿条。知乎2018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40%,知识服务业务“知乎大学”付费人次达到600万。

今年8月,知乎公布新一轮2.7亿美元E轮融资,投后估值24亿美元。腾讯自2015年11月投了C轮5500万美元之后,D、E两轮始终跟投。

QuestMobile 去年10月数据显示,知乎App和悟空问答App重合用户不到5万,表现出明显的独占特征。

知乎用户凸显出“年轻、高知、高收入”等特征,偏爱学习、旅游、跨境电商;悟空问答则表现出“年长、三四线、低收入”等特征,偏爱游戏、直播、娱乐。同一份数据显示,卸载悟空问答后的用户有8%跳到知乎,但卸载知乎后的用户,基本没有跳去悟空问答的。可以说,某个细分领域的领跑者,各有各的“护城河”,体现在产品调性等诸多方面。

对于知识付费领域今年的舆论方向似乎并不友好,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而排除扰乱市场的投机者,知识付费也痛点诸多。

在产品上,内容的量与质都面临挑战。知识产品属于非标准化产品,无法量产,考验产能。且头部讲师极端考虑投入性价比,此前生产知识的难度被大大低估,后续品控也是一大问题。

在用户上的获取与留存任重道远。一方面,流量日益昂贵,一些知识付费平台采用分销、拼团等方式触达用户。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不可考,用户没有退出机制。但巨大而灵活的市场就在那里,垂直领域的干货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知识付费的用户已经初步聚集,看热闹的人离开之后,真正有购买需求的人显现出来,他们依然数量众多,在各层面组成彼此差异的细分群体,为知识付费的现在和更长远的未来提供无限的机会。

对早已从轻运营转向重运营的知乎来说,要在知识付费上进一步突破,未来的运营将会更重——更加多样化、体系化的产品,更多更稳定的优质内容与服务,更长线的用户关系管理——社区自成良性生态系统。

知识付费不是用消费填补焦虑情绪,也不是教育培训机构或自主阅读学习的替代,更不是娱乐休闲消费的对立面。一时热捧过后,唱衰也大可不必。在知乎的领跑下,知识付费的未来仍然令人期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