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今天90後單身原因TOP3也上了熱搜,分別是圈子小、工作忙、對愛情幻想過於完美。單身的你們中招了嗎?

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就在上週六,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

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前段時間,日本老人租妻子組建共享家庭的話題在網上引發熱議。據報道,日本獨居老人以每次花費4萬日元(約2500元)的方式租老婆孩子來排解孤獨。

如果這樣的孤獨消費你未曾經歷過,那麼友唱KTV、陌陌APP、呷哺呷哺火鍋、膠囊酒店你一定不陌生。“獨樂”消費形式正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

01

中國單身成年人口超2億

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

今年2月份,智聯招聘聯合珍愛網調研併發布了《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簡稱《報告》)調研數據顯示:參與調研的職場人中,68.33%處於單身狀態。

其中,海口的單身率最高,87.5%職場人是單身;福州以單身率75.93%穩坐第三位;廈門以單身率67.07%排在第23位。

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如今,城市白領單身現象越來越普遍。今年3月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調研數據顯示:白領婚姻狀況中“未婚且單身”佔比最高,爲40.18%。其中,男生白領的單身比例略高於女性,爲43.04%;女性單身比例爲38.59%。

雖然互聯網滲透到各個角落,白領們認識異性的途徑卻有些傳統,主要是通過“工作認識”和“朋友介紹”,分別佔比28.58%與23.46%。還有14.67%的白領則表示“基本沒有接觸異性的途徑”。另外,極光大數據的調查也顯示,多數單身人士人認爲交際圈窄是單身的主要原因。

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圖片來源 / 極光大數據

數據也顯示,超四成白領認爲婚姻不能將就,並對30歲不結婚的現象表示理解,還有14%的白領認爲不結婚可以享受自由。

02

“十級孤獨”是怎樣的體驗

“單身經濟”引關注

“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去餐廳喫飯,一個人去咖啡廳,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喫火鍋,一個人去練歌房唱歌,一個人去看海,一個人去遊樂園,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去做手術”。這是網絡上流傳的一份“孤獨等級表”。“一個人去做手術”被視爲最高等級——十級孤獨。

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圖片來源 / 極光大數據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認爲,孤獨經濟是適應人口的變化而生的。“社會人口結構出現了一定的變化,需求層次就出現變化,比如,如果出生率特別高,那麼就有嬰兒經濟;如果老齡化嚴重,那麼就會出現老齡經濟;現在單身的人變多,就會形成孤獨經濟。”

03

孤獨經濟背後的商機

阿里巴巴2017年發佈的《中國空巢青年圖鑑》也顯示,中國的“空巢青年”羣體已經超過半億,且孤獨人口多分佈於高薪職業,其中金融、互聯網IT、教育位居前三,這說明大部分孤獨人羣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

寵物經濟作爲孤獨消費的代表,其所帶動的寵物主糧、零食、保健品、用品以及醫療產品市場都包含了巨大的消費潛力。狗民網發佈的《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寵物(貓狗)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白皮書還顯示,養寵省市的繁榮程度也和獨居人口分佈最多的城市成正比。家住北京朝陽區的獨居女生小劉稱:“即便養寵物又累又費錢,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在養,其實不是貓狗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離不開它們。”

迷你KTV也是單身一族排遣寂寞的“良藥”。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迷你KTV市場規模增至35.2億元,其中單身人羣佔比高達35.6%。在傳統KTV市場疲軟的背景下,迷你KTV正是抓住了孤單經濟和碎片化消費的需求。

除了寵物經濟和迷你KTV,孤獨經濟還出現在現代社會中的方方面面,一人食餐廳、膠囊酒店,一人旅行等喫住行的孤單消費都應運而生。

04

你享受“一個人”的消費嗎?

“一個人”能扛起多大的消費市場?

“第二份半價”,是我們常見的這是商家促銷手法。而對於單人消費者來講,這似乎不太“友好”。如今,針對“單人經濟”的專屬服務來了。在浙江紹興市區某大型商場,一家火鍋店推出單人鍋底,和傳統火鍋動輒四五十元一份的鍋底不同,單人鍋鍋底十幾元一份,讓“一個人”喫火鍋變得更爲輕鬆便捷。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口碑發佈的《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單人的自我樂活模式”正引領一場全新生活方式的變革。近年來,迷你練歌房、一個人看電影等針對一個人的經濟也越來越多。

日前,國金消費研究中心發佈的2019年《單身經濟專題分析報告》指出,“花錢買方便”是單身消費的動向之一:靠近社區、高品控的便利店是更適合單身羣體的購物場景,同時,外賣是單身青年們的飲食首選,這甚至影響了95後男孩小陳在租房上的選擇。小陳說:“環境一定要好一點,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配送範圍一定要在裏面。”

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圖片來源 / 國金證券

在衆多消費者都要買上一筆的“雙十一”,“一個人”的影響力也已經脫穎而出。去年“雙十一”多家網絡銷售平臺數據顯示,“一人份”商品在銷售“爆款”中躥紅。阿里巴巴集團公衆與客戶溝通部曹頡介紹,功能細分的迷你家電新物種已經成爲單身人士“標配”。曹頡表示:“‘單身經濟’的走熱首先反應在一個‘小’字上,一個人生活需要的家電傢俱更迷你,但相應的功能性需求並沒有減少,因此,大到冰箱、烤箱、洗衣機,小到餐具、日常飲食,品牌商將注意力放在更小的包裝和更貼心的設計上,以求適應獨居消費者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比如專供女士用來冰鎮面膜、小規格的180公升以下迷你小冰箱賣得非常好。”

在線下,一家大型電器賣場的工作人員潘越也表示,這種適合獨居人士的單身小家電,銷量也在增長。潘越說:“它的容量比較小,這些小電飯煲、微波爐200多元就可以買到,上午小型掃地機器人已經賣好幾臺了。”

有媒體這樣給單身羣體“畫像”:

收入水平上,除了在一線城市新一代消費者月收入在1萬~2萬元區間內佔比較高之外,伴隨城市等級的降低,3000~6000元月收入的佔比越來越高,月入6000~8000元上下可能是1985~1995年單身年輕人更爲確切的收入情況;

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數據來源/國金證券

家庭環境上,屬於中國第一代和第二代獨生子女,父母基本爲上世紀60~70年代出生,目前基本上都處在在職狀態,無贍養老人的壓力。自己掙錢自己花,部分父母每月甚至還能提供資金支持;

消費觀念上,資產價格高企,“與其攢錢買房,不如及時行樂”成爲很多單身羣體“口頭禪”。

個人決策會體現出更多的情緒化與感性化,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也會降低,更注重產品品質和安全,追求舒適、便利的購物環境,敢消費甚至超前消費成爲羣體“標籤”。

除了商品和服務消費,國金消費研究中心2019年《單身經濟專題分析報告》還表明,“單人經濟”消費者爲了悅己而消費,“一個人”旅遊,追求更高體驗感;爲了“買寄託”而消費,“一個人”養寵物,尋求“親人”般的陪伴;爲了“未來”而消費,“一個人”購買非學歷教育充實、提升自我。

我國“單身經濟”盛行:單身成年人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

數據來源/國金證券

數以億計的單身人士背後是巨大的市場需求。“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之下,中國廣大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者,以小鎮青年爲代表的下沉市場消費者也展示出強大的全新需求。”

除了主打“一個人”,也有專家指出,“單人經濟”這類的“孤獨經濟”其亮點不在於孤獨經濟本身,而在於所向往的“團圓經濟”,因此,一些讓不認識的人能互相接觸的團體活動也可以說是一種“孤獨經濟”。

“單身羣體是拉動消費升級的主力大軍,這個趨勢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有觀點認爲,越來越多的新業態出現和快速發展也凸顯出單身人士作爲消費新勢力的崛起,未來單身羣體帶動的消費體量將會進一步增加,單身人羣也將越來越多地成爲商家發力的重點。

甚至在網絡上,有人調侃,各方都已經瞄準單身人士,除了愛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