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一事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说来,普通中国人对剑桥大学的认知和兴趣要归功于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了。90多年前,徐志摩或许做梦都不曾想到,他在剑桥的国王学院当了一年的旁听生后,面对美丽的剑河景色写下的那首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竟成了日后无数中国人对剑桥最早的启蒙。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康桥岁月,成了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享誉全球的剑桥大学位于英国的剑桥,这也是徐志摩纸墨中所描绘的“康桥”。剑桥大学并没有校园围墙,它所处的剑桥是一个拥有约10万居民的英国小镇,小镇即是大学,大学即是小镇,这里连空气都弥漫着知识的味道。这是一所没有大门的校园,它的31个学院,60多个学部,便分散在剑桥小镇的各个角落。一条河流穿过小镇,他便是“剑河”。

置身剑桥大学,最好的体验莫过于在剑河上摇曳一艘小船,吟一首《再别康桥》,绕着剑桥小镇欣赏两岸风景。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1920年,徐志摩违背父亲的意愿离开哥伦比亚大学来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当了特别进修生,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无忧无虑的时光。在这里,徐志摩接受了文学洗礼,真正开始写诗。也才开始步入文学殿堂。也是在这里,徐志摩遇见了林徽因。《林徽因传》里描写两人相会剑河的一段——当他们踩着泼洒下来的月光和雾,静静地在康河岸边漫步时,徽因耳边响起了波浪一样的话语:“徽因,在这样的时候,你最想干的一件事是什么?”她微笑不语,伸手摘下一片柳叶,轻轻地衔在嘴上。1922年, 徐志摩离开剑桥时写下了《康桥再会吧》,表达对康桥的眷恋。

康桥岁月成了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徐志摩后来在《猛虎集·序文》中自叙了康桥岁月对其一生的影响:“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徐志摩在另一篇文章《吸烟与文化》中还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最为传神之作。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没有人认识他。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11月6日,在回国的南中国海上,诗人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徐志摩为何写《再别康桥》,说法不一

早年在剑桥大学东方学系担任过教授,后来成为独立撰稿人的汉学家理查德花了5年时间,将他当年的研究论文写成了一本名为《徐志摩英伦趣事》的书。书中写道:在剑桥的日子里,徐志摩整天幻想着和林徽因的美丽生活。他在国王学院的拜伦桥上对林说,你我融化在了这康河里,所以这康桥才是美的。而在林回国后,徐竟一天都呆不下去了,据说这也是他在剑桥只旁听了一年的缘故。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徐志摩的康桥咏叹最终没有打动林徽因,却让毫不相干的中国文学青年自作多情了几十年。可以说至少有2/3的中国人是因为徐志摩的这首诗而认识英国剑桥的,而更多的人甚至觉得徐志摩的这首诗就是写给他们自己的。

不过关于徐志摩《再别康桥》,还有另一个版本。剑桥人都说,徐志摩的这首诗其实是写给林徽因的,是他想对林徽因说的心里话,当时徐志摩正在疯狂地追求着林徽因。据当年徐志摩的同学、后来在国王学院担任院士的英国人罗伯逊爵士回忆说,林徽因特别喜欢剑河上的一座桥,至于哪座桥,老人记不得了,但老人却记得徐志摩每天都陪林徽因在桥上或散步或伫立,后来学生们只要看到他们俩人在桥上,就宁可绕路也不忍心走过去,生怕打扰了他们。

后来林徽因回国了,徐志摩不久就写出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徐志摩再别的是哪座桥?

然而徐志摩却不知道,这首诗后来竟在剑桥引发了一场人文争论,剑河上有许多座桥,徐志摩再别的是哪座桥呢?寻找徐志摩的“康桥”就成了中国人游剑桥的一个项目。甚至还有人拿着徐志摩的诗,穿梭在剑河上那一座座充满灵性的桥间,煞有介事地带着游客们看看哪座桥边“垂着河畔的金柳”,又看看哪片水域里“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招摇”。

不仅游客们在寻找徐志摩的康桥,就连剑桥的中国留学生们,多少年来竟也在为到底剑河上的哪座桥是徐志摩的康桥而争执不休。

由于剑河蜿蜒穿过各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一座桥跨在剑河上,所以每个学院的中国学生们都认定徐志摩的康桥就是自己学院的那座桥。据说《人间四月天》摄制组在剑桥拍摄时,导演一时没了方向,哪座桥边都有金柳,哪座桥上似乎都留有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影子,最后摄制组选择了国王学院的拜伦桥,理由是徐志摩曾在国王学院读书,而林徽因就住在学院,拜伦桥他们每天都会走过。

在著名王后学院读博士的陈亚齐说,她考证下来她们学院的数学桥才是徐志摩的康桥,因为数学桥边那长满青苔的石屋以及在春天里悄悄开放的蔷薇花,正是徐志摩在诗中描述的场景,而徐志摩后来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里说“每当黄昏时分,便和徽因伫立桥边,听教堂钟声撞入心扉”的感觉,只有在数学桥上才能体会到。

而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圣约翰学院的那座著名的叹息桥,才是徐志摩心中的康桥。据说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新发现了徐志摩写给印度诗圣泰戈尔的一封信的底稿。在这封信中,徐志摩提起了他在剑桥的生活时说:他每天要从“国王”走到圣约翰,在叹息桥上叹息事态纷争,有时一个人去有时则陪别人去。

圣约翰学院的这座叹息桥又称“失意桥”,因在以往的很多年间,圣约翰许多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纷纷从桥上跳进剑河自尽而得名。平时那些失恋者亦喜欢来桥上叹息,想不通时就一头栽进河里,当年拜伦因失宠于勃伦特公爵夫人就曾从这座桥上跳进河里,幸亏一个船工路过将其救起。后来圣约翰学院专门请人将这座桥四周封起,就成了如今这样的廊桥样式。

种种推断论证,徐志摩的康桥最有可能的就是这座叹息桥,似乎只有在这座桥上,徐志摩才抒发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失意,以及由此而生的那份对自己的怅然的忧伤心结和对林徽因的无奈的不舍情缘。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徐志摩的诗,每年给剑桥大学“创收”几千万

诗人杨克讲了一个故事。2017年,他参加剑桥徐志摩诗歌会活动,“剑桥商学院名人辈出,出过牛顿、霍金,但参观商学院只要1英镑,而去国王学院却要9英镑。然而仍有无数人去国王学院,就因为徐志摩的诗写到国王学院里的康桥,这给剑桥大学每年带来几千万门票收入。

剑桥不是一座桥,而剑河上有着很多桥,其中以叹息之桥最美。建于1831年的“叹息桥”位于圣约翰学院,连接了该学院的老庭与新庭。分上、中、下三层。下层是半个椭圆形的桥孔,横跨在剑河上。桥的中间则是一条长廊。威尼斯的叹息之桥是因为“犯人经过看到美景而为自己失去自由而懊悔叹息”闻名。

去过剑桥,你才会懂徐志摩的伤别离

匆匆一眼的剑桥,已经让很多人如痴如醉,也感叹能留在此处学习工作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初遇总有一别,正如徐志摩所说: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也许去过康桥才会明白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伤别离↓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