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待钱的态度转变历程大概可以分为这么两个阶段,第一次从把钱藏在床底下变成把钱存到银行,第二次从把钱存到银行变成从银行贷款消费。

两次转变对应着两个书本上的故事。

两次转变主角都没赚钱,钱去哪了?

新中国早期,实行集体经济计划经济,大家手里其实是没钱的,再说也不需要钱,每个人每年需要消耗多少物质,上头都给计划好了,就是有钱想要更多也没地买去。

再后来分开单干,土地承包给个人,这时候贫下中农手里才开始有点钱了。

家庭理财缺席,影响了几代人的财富

课本上开始出现第一个故事,一老太太把钱藏在床下,一年后要用钱拿出来一看被老鼠咬了,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要保护好自己的钱财存到银行是最好的方式,还有利息可以拿,完美。

从这时起人们慢慢开始把钱存进银行,并且对银行的信任那是绝对信任。

再后来故事悄悄发生了变化,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代替了之前那个故事。

中国老太太辛苦一辈子,到老年才买得起一套房子自己住,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贷款买了一套房,到老住了一辈子,贷款也还清了。

人们群众从此走上了贷款消费的道路,特别是在买房买车上,因为房价只涨不跌(之前十几年,未来还真不好说)晚买房的都成了SB。

再后来消费贷兴起,各种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家庭理财缺席,影响了几代人的财富

以上这些大家应该都有共鸣,下面对上述做个总结。在我看来,希望大家把钱存银行,是为了给GY企业输送资金,后来希望大家贷款消费,是为了提升国民消费力度,只有消费才有发展,卖不出去产品怎么发展。

这都是不能细说的内容,大家好好寻思寻思。

先是全民存款,后是全民贷款消费,家庭理财缺失。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全民存钱到全民贷款消费,目的都是为了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还没富起来的人们怎么办,指望别人做慈善让自己跟着富起来吗?

我们把钱存银行的时候,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我们贷款消费的时候让这部分人更富了,那我们自己呢?

把钱存银行在一些人眼里是最没有风险的举措,但是在富人眼里把钱存银行却是最危险的事情。

钱存银行虽然可以拿利息,但是那个收益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钱会贬值,所以存银行是最危险的事情。

贷款消费的时候要付的利息可比存款的利息高,信用卡分期看似利率不高,其实年化利率都在15%左右,现金贷的利息更高,这在今年的3•15晚会上都曝光了。

家庭理财缺席,影响了几代人的财富

别人把钱存银行的时候,你也存银行,别人贷款消费,你也跟着贷款消费,那你和别人的差距不会太大。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把钱存银行和贷款消费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但也不是说意识到了就能变成富人。

脑袋是个好东西,要用来独立思考,别人说股市是个提款机,你就兴冲冲就进去,当血亏之后自己又说股市就是骗人的地方,这怎么能行呢。

赚小钱靠努力,赚大钱靠趋势。真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得能看到趋势,能抓住大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