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年代以後, 隨着帝國主義列強侵華力度的不斷增強, 西方傳教士也以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爲掩護, 大規模侵入中土, 到處網羅徒衆, 修建教堂, 部分傳教士藉機刺探情報、強佔田產、包攬訴訟, 胡作非爲, 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反洋教鬥爭此起彼伏。

1900年前後, 終於爆發了在民間祕密會社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反洋教爲主要內容的義和團運動, 他們在鬥爭中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1900年1月, 慈禧太后罔顧西方外交人員的反對, 發佈維護義和團的詔旨。6月, 義和團被正式允許進入京、津等地。團民所到之處, 常將一種“揭帖”廣泛張貼, 其中有一種圖像宣傳品。每幅畫的上方是畫題, 左右配以字聯, 五彩印刷, 美觀醒目, 類似於民間傳統年畫, 但大量使用誇張、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法, 比年畫有着更強烈的思想性、批判性、新聞性和幽默感, 頗類漫畫。這些揭帖漫畫很多源自湖南寧鄉人周漢之手。周漢 (1843—1911年) 早年在左宗棠湘軍中幫辦營務, 升任陝西候補道, “1884年, 他離營返湘, 在長沙蔘加經理寶善堂。中法戰爭後, 他和寶善堂的同事文武官紳們撰寫反洋教文件, 用各種不同的名義和形式刊印散發。[1]”憤於西方教會勢力的日益猖獗, 1891年春, 他刊刻朱墨套印的通俗圖畫《天豬教》, 號召人們聯合起來反抗外敵入侵。目前留存下來的約有四十餘種。這批揭帖漫畫後來爲義和團廣泛使用, 在反洋教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

一、《鬼拜豬精圖》 (圖1) 。

這是周漢刊印的通俗漫畫《天主教》中的一種。左右兩邊配對聯式文字:“這畜生乃洋鬼所皈皮毛未脫, 倘人類以天豬爲主顏面何存。”畫面上是兩個背上寫有“叫 (教) 徒”“叫司 (教士) ”字樣的西方人, 跪拜在一頭綠頭血舌、尾巴直起的大肥公豬面前, 頂禮膜拜。宗教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積存, 由於歷史和文化背景不同,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 其宗教信仰也五彩繽紛, 互有差異。伴隨着鴉片、商品和洋槍洋炮, 基督教傳入中國後, 以一種擁有全部真理或已窮盡真理的狂妄優越感, 排斥一切其他民族的偶像崇拜, 尤其是對中國人的祖先祭祀, 對中國人跪拜天地日月、星雷風雨, 以至於山川城社門行井溜等神像的行爲, 更是不能容忍。它千方百計地企圖在中國的每一個山頭和每一個山谷中都設立其光輝的十字架, 用基督教來代替中國人心目中的一切神祇。剛剛闖進中國國門的教士們, 更想繼續用征服中國軍隊的暴力手段來征服中國民衆精神。他們強迫中國人交出祠廟、寺院以及祖宗墳塋, 在此建立教堂, 以爲這樣就可以摧毀中國人的信仰, 樹立起基督教的權威。結果, 適得其反, 引起了中國人的普遍不滿。爲捍衛古聖、先賢、祖宗和神靈的威嚴與地位, 中國民衆紛紛奮起反對基督教。從1848年青浦教案開始, 到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止, 全國共發生教案400餘起[2]。在他們散發的反洋教的揭帖、公檄和呈文中, 幾乎每篇都把無父母、無祖宗、無神靈作爲基督教的第一罪狀來予以斥責。《鬼拜豬精圖》圖畫的上方配有如下一段釋文:“天豬精, 性極淫。凡德亞國大臣妻女, 無不被其淫者。後以遍淫國君嬪妃, 謀篡位, 大臣奏發其罪, 縛置十字架, 燒紅釘釘之。大叫數聲, 現豬形而死。常入臣民之家, 作怪行淫, 婦女一聞豬叫, 則衣裳自解, 聽其淫畢, 乃醒。豬徒因勸人禮拜, 藉以漁利漁色焉。惟於門臺階石上鑿十字架, 則豬精豬徒畏而不至。特此備告天下, 知之防之。”將天主教極力地妖魔化, 在今天看來或許頗爲可笑, 但在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下, 卻與一般民衆的知識和文化心理相符。這樣的揭帖漫畫, 無疑是激起公衆對基督教蔑視和仇恨的極爲有效的宣傳手段。

義和團運動中的揭帖漫畫

圖1 周漢《鬼拜豬精圖》1891年 下載原圖

二、《射豬斬羊圖》 (圖2) 。

這是一則1900年前後義和團團民所散發的揭帖漫畫。針對當時外國入侵的現實, 藉助豐富的想象, 表現了對“洋人”的憤恨, 號召中國人團結起來奮起還擊。熟悉傳統戲曲的中國百姓對升堂斷案的場面並不陌生, 其中所滲透着的某種價值評判傾向自然也會爲他們所領會和接受, 所以這幅《射豬斬羊圖》以升堂問斬的畫面作爲構圖框架。畫面上, 隨着監斬官一聲令下, 弓箭手向被縛的豬身上射滿了箭, 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頭。作品利用漢語中的諧音藝術, “豬”者, “主”也, “羊”者, “洋”也。所謂的射“豬”斬“羊”, 每隻羊身上都寫着“西”字, 表示是西方之“羊”, 即表示要消滅以天主教爲開路先鋒的西洋侵略者。左右兩邊對聯寫的是:“萬箭射豬身, 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斬羊頭, 問畜生還想來麼?”讀起來琅琅上口, 氣魄非凡, 再看圖畫更是大快人心。作品圖文配合的形式, 便於理解和記憶, 從而有力地歌頌了義和團敢於同中華民族的一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其反帝愛國的政治傾向非常鮮明。在畫面中, 清朝的官員儼然是“射豬斬羊”的指揮者, 是主角。圖中體現了義和團在鬥爭過程中普遍使用的“扶清滅洋”的口號, 反映了當時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已經極其尖銳, 成爲威脅民族生存的首要矛盾, 而國內階級矛盾暫時處於次要和服從地位的社會現實。這則揭帖漫畫, 吸收了民間年畫的某些元素, 圖謠結合, 通俗易懂, 主題集中鮮明, 畫面趣味橫生, 無論是敘述模式, 還是畫面造型, 都具有濃郁的漫畫特點, 打通了當時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文盲率極高而導致的傳播隔閡, 吸引了衆多觀衆的閱讀。義和團雖然並非嚴密的組織, 但非常重視宣傳工作, 各種寫着反帝歌謠的揭帖新聞漫畫, 貼滿了民團所到的城鄉。“不僅在湖南各州縣、長江中下游各省, 甚至在遙遠的甘肅、新疆, 都爭相傳閱, 風行一時。[3]102”令當時的外國侵略者爲之膽寒。正是這些揭帖漫畫的廣爲流傳, 有力地推動了全國反洋教運動的迅速高漲。

義和團運動中的揭帖漫畫

圖2 佚名《射豬斬羊圖》1900年 下載原圖

三、《雷擊豬羊圖》 (圖3) 。

在這則漫畫的畫面上, 一雷公摸樣的天神擊鑼敲鼓, 爆發出電閃雷鳴, 打下一陣陣烈火濃煙, 擊向下面的豬羊。而下面的豬羊, 在雷擊電打之下躺死地上。被擊倒的羊身上, 標有“大西”字樣, 意爲來自西洋的侵略者, 即外國洋教。這則揭帖漫畫在構思和人物形象的刻畫上, 具有濃厚的中國民間民俗文化特色。中國民間的雷公信仰起源很古老。《山海經·海內東經》中描繪的雷神形象爲:“雷澤中有雷神, 龍身而人頭, 鼓其腹, 在吳西。”1其《大荒東經》則曰:“狀如牛, 蒼身而無角。”2自先秦兩漢起, 民衆就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意義, 認爲雷公能辨人間善惡, 代天執法, 擊殺有罪之人, 主持正義。據藝術史專家黃遠林先生考證, 畫面中的雷公形象如《三教搜神大全》中形容的“雞形”力士, “妖其頭, 喙其嘴, 翼其兩肩, 左尖右槌, 足踏五鼓而升。[4]”而畫面描繪的聲勢氣氛, 則如漢代王充《論衡·雷虛篇》中所述:“圖畫之工, 圖雷之狀, 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 若力士之容, 謂之雷公, 使之左手引連鼓, 右手推椎, 若擊之狀。其意以爲雷聲隆隆者, 連鼓相扣擊之 (意) [音]也;其魄然若敝裂者, 椎所擊之聲也;其殺人也, 引連鼓相椎, 並擊之矣。世又信之, 莫之謂不然。[5]”在畫面設計和藝術構圖上, 這幅揭帖漫畫有其特點, 以線造型, 色彩渲染, 運用的是傳統民間年畫裝飾性極強的表現手法。畫的上方署題“雷擊豬羊圖”, 兩邊配對聯式歌謠:“一聲怒氣發天庭, 二月蟄驚、三月運轉;羣醜遊魂收地獄, 雨時命盡, 四海妖除”。頗有民間謠諺氣息, 便於讀者理解, 具有營造和渲染、鼓舞氣氛的作用。這幅漫畫還帶有濃重的神靈和咒語色彩, 反映出義和團的某些民間祕密會社的原始屬性。義和團的主要參加者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勞苦大衆, 貧困和愚昧使他們的反抗鬥爭只能沿襲過去農民起義利用祕密結社的老辦法, 採取設立神壇的方式發展組織, 操練拳術, 吸引羣衆。在義和團的發展過程中, 帶有濃厚的神祕主義、矇昧主義色彩, 用畫符唸咒、請神附身等“術法”動員羣衆, 通過廣泛宣傳“持符唸咒、神靈附體”來鼓舞、激發戰鬥意志。他們散發各種傳單、揭帖, 以樸素的語言和歌謠形式, 進行驅逐侵略者、保衛國家的宣傳[6]。這些傳單和揭帖中自然不免帶有些迷信落後意識和盲目排外的情緒, 這從《雷擊豬羊圖》揭帖漫畫中也能看到端倪。

義和團運動中的揭帖漫畫

圖3 佚名《雷擊豬羊圖》1900年[p1] 下載原圖

四、《謹防鬼計圖》 (圖4) 。

義和團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 (今河北) 一帶的民間祕密會社, 在19世紀末, 逐漸發展爲一場聲勢浩大的以“扶清滅洋”爲口號, 針對西方在華人士及中國基督徒所進行的大規模羣衆暴力運動。義和團的初始組織義和拳原來利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方法祕密聚衆, 其中摻雜大量教授信衆“刀槍不入”的愚昧成分。19世紀初葉, 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開啓向東方侵略的歷程時, 傳教士也接踵而至, 傳教士的傳教活動與西方列強侵略的步伐相伴隨。某些傳教士來中國, 本是抱着虔誠的將基督的愛帶給中國人的傳教目的, 所以他們積極地傳福音、翻譯《聖經》、辦學校、開醫院, 從事社會服務等活動。19世紀末, 藉助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西方傳教士被准許在中國傳教和成立教會組織。在治外法權庇護之下, 不單教會的西方神職人員不受清政府管轄, 一般的中國信徒也常獲獲得教會的庇護。地方上, 基督教會每每因爲文化、風俗差異等各種原因, 與地方民衆發生衝突。部分不良教民欺壓當地民衆, 而地方政府往往因爲懼於教會勢力, 不欲與洋人作對而不能秉公處理, 釀成教案乃爲必然。清末華北地方經濟破產, 傳統社會綱紀解體。在社會大轉變的時代, 人心惶惶, 各種祕密會社紛起, 排外心理獲得了充分的滋養, 教會、教衆和洋人、洋貨成爲了被仇視的對象。於是, 社會上流傳着許多詆譭西方人的謠言, 如說洋人醫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藥、神父用特製器具吸男童陽精等[7], 而普通中國老百姓一向迷信這類傳言, 因而人人自危, 對西方人及中國教友恨之入骨, 對外國人所有活動都戴着一種有色眼鏡看待, 外國人及其活動遂成爲陰謀詭計的代名詞。《謹防鬼計圖》這則漫畫, 就充分反映了當時國人對外國人及其活動的一般認知。與義和團其它揭帖漫畫一樣, 這則漫畫在形式上類似於中國的傳統年畫, 又吸收了國畫的某些色塗手法, 原採用五彩印刷, 畫的上方列有畫題, 左右兩邊配有對聯:“豬精暗地伏黃巾, 勸官紳士庶齊心, 預備一刀橫枕畔。鬼黨滿船裝綠帽, 告城市鄉村協力, 快將十字鑿階前。”“黃巾”“綠帽”“城市鄉村”“官紳士庶”“齊心”“協力”, 在韻律和文字對仗上很工整, 漫畫新聞的內容和形式、引申和象徵的意義, 都爲民間所熟悉, 民族特色濃郁, 營造出一種全民動員的聲威氣勢, 具有強大的輿論凝聚功能。

義和團運動中的揭帖漫畫

圖4 佚名《謹防鬼計圖》1900年 下載原圖

五、《舟扇齊心圖》 (圖5) 。

義和團運動初爲各地反洋教民間團體的分散活動, 後彙集成大規模的社會政治運動, 在1900年5、6月間, 如春風野火一般燎原中國北方大部地區, 旬月之間就有四五十萬民衆參加, 但未過多久又風流雲散, 分崩離析。義和團運動的迅速失敗固然是外國列強殘酷鎮壓的直接結果, 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與其自身的組織、動員和鬥爭方式有着密切的關聯。在義和團運動的發展過程中, 各式各樣的宣傳媒體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促成了運動的發展壯大, 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運動的悲慘結局。義和團的宣傳媒體大體上包括口頭、器物、形體和文字四大類。揭帖漫畫可歸入其文字類宣傳媒體之中。“世道大亂, 只有入壇從善、齊心滅洋, 才能挽救劫運, 這是義和團在衆多文本中宣傳的另一個重要思想。[8]”羣衆運動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規模巨大、人數衆多, 各色人等的齊心協力就必然成爲推動運動不斷向前發展的一個集中訴求。《舟扇齊心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典型地體現了義和團運動宣傳的這一特徵。中國人很早的時候就對全體團結起來所具有的偉大力量有着深刻的體認。《周易》雲:“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9]”在羣衆運動中以此爲行動號召, 容易喚起人們的內心認同。而這種觀念號召與舟、扇等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澱的物象結合起來更容易產生神奇的動員效果。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飛舟”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 晉代《拾遺記》中就有過“巨槎”的生動故事記載, 現在有人考證此爲人類早期的宇宙飛船構想。而“鵝毛扇”在民間傳說中, 更是安邦治國超人智慧的象徵, 手搖鵝毛扇的諸葛亮及其故事家喻戶曉。《舟扇齊心圖》把“飛舟”、“鵝毛扇”的具體物象與齊心協力一致行動的號召關聯一處, 漫畫的畫面感非常生動逼真, 動作性很強, 在人們面前展示的彷彿是一場正在激烈進行的炮火連天的水上搏殺, 給人以強烈的現場感, 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圍觀和注目, 從而引發豐富的聯想和情感衝動。在民間信仰的加持下, 這則漫畫新聞無疑會產生巨大的民衆利益聚合效果和社會情緒動員能力。

義和團運動中的揭帖漫畫

圖5 佚名《舟扇齊心圖》1900年 下載原圖

任何羣衆性的運動往往都需要意識形態的鋪墊。清末的義和團運動以及現代史上的“五四”運動、“五卅”運動, 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三大羣衆性民族主義愛國運動, 其中“五四”運動主要爲反對帝國主義者的政治主權侵略, 而義和團運動和“五卅”運動則是反對帝國主義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侵略的運動, 持續時間更長, 影響更深遠。義和團運動標誌着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 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義和團的揭帖漫畫產生於激烈的鬥爭時期, 雖然隨着義和團運動的失敗, 這些揭帖漫畫大部散佚, 但它在推動羣衆運動方面曾經以其主題鮮明、通俗易懂而發揮過巨大的宣傳鼓動和組織作用, 則是不容否定的客觀歷史事實。以周漢爲代表作者的義和團揭帖漫畫不僅品種繁多、內容豐富多彩, 而且多配以對聯、詩歌、快板書、彈詞等民間藝術形式, 語言通俗, 文風詼諧, 筆鋒犀利辛辣, 讀之上口, 聽之入耳, 因此在社會上流傳頗廣, 影響深入。《鬼教該死》一種就印製了80萬張, 騰播衆口, 風行一時, 令各國傳教士爲之膽寒。德國駐北京公使就曾經親自手持周漢的宣傳品要挾清廷總理衙門, 要求他們懲處周漢, 但周漢被短暫逮捕後又被釋放。1897年冬, 德國強佔膠州灣, 周漢鑑於民族危機日深, 遂加大反洋教的鬥爭力度, 他在揭帖、歌謠中指出:“自從鬼子到中華, 富強害得成貧困;不獨通商傳教人, 假名遊歷數不盡;甲想奪我築路權, 乙想礦產齊吞併”, 他號召人民“悉將耶穌妖巢妖器焚燒”, “並宜多方設法, 嚴防妖灰再燃, 妖根再發”[3]102-103。毋庸諱言, 這些揭帖漫畫在今天看來, 或許具有立場觀點偏激、情緒態度過火之嫌, 甚至“包含着許多粗俗鄙陋、荒誕不經的內容”[10], 但這是時代所造成的認識侷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 這些漫畫宣傳品在各地廣爲流傳, 無疑有力地推動了全國反洋教運動的迅速開展。在藝術表達上, 揭帖漫畫在中國傳統年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基礎上, 輔以誇張、象徵、變形、暗示、影射的方法, 構成諷刺或幽默的畫面, 以實現諷刺、揭露和批判的宣傳效果, 其藝術表現手法對中國近代漫畫的發展具有某種先導的作用, 是中國漫畫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因此, 無論是在中國政治宣傳發展史上, 還是在中國漫畫藝術演變史上, 它都佔有一定的歷史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