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原生家庭毀掉的女孩,不止一個“蘇明玉”

在很多非獨生子女家庭裏,父母分給每個孩子的愛並不均等,甚至相差懸殊。數據顯示,在有“重男輕女”陋習傳統的中國,像蘇家這樣的原生家庭可能不在少數,有着明玉一樣童年隱痛和委屈的中國女孩也很多。

熱播電視劇《都挺好》剛剛迎來大結局,編劇直擊了中國家庭中重男輕女、多子女資源分配不均、生活觀差異等問題,抓住了很多人對原生家庭的痛點。

劇中蘇家三兄妹,因爲母親重男輕女,兩個哥哥幾乎佔去了家裏所有的資源,小女兒明玉在年少時喫得沒有哥哥們好還要包攬家務,母親爲了省錢更是苛刻地壓縮明玉的教育資源,原生家庭帶給明玉的傷害後來深深影響着她的生活。

在很多非獨生子女家庭裏,父母分給每個孩子的愛並不均等,甚至相差懸殊。數據就顯示,在有“重男輕女”陋習傳統的中國,像蘇家這樣的原生家庭可能不在少數,有着明玉一樣童年隱痛和委屈的中國女孩也很多。

  原生家庭的性別偏見從出生開始

性別比,是指每100名活產女嬰對應的活產男嬰數。國際上公認在沒有任何干預措施下,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區間通常爲103到107。

而中國從1970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並在1980年開始進一步嚴格生育調節提倡“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孩子”以後,出生人口性別比就開始偏高並持續上升從1982年的108.5上升到2005年前後的最高值118.6。

如果出生人口性別比還不能充分說明中國一些家庭存在的“男孩偏好”,那分胎次性別比的嚴重失衡則體現的更爲直觀。據統計,1982年至2015年間,全國分胎次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隨胎次增加而提高。

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出生人口性別比降至113.5,第一胎和第二胎的出生性別比開始向正常區間靠攏,但第三胎及以上胎次的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達到148.5。

一些家庭的“男孩偏好”直接或間接推高了出生人口性別比,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和某些省份。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全國31個省份僅有7個省份出生人口性別比處於正常範圍,而廣西、湖南、廣東等省區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119.0-122.9)。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隨着計劃生育政策逐步放開,近年來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開始下降,2017年已降至111.9,但中國仍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原生家庭這種出生前就有的性別偏見,不僅導致目前中國男多女少的“婚姻擠壓”狀況持續,還可能造成對女性生命權、生存權、發展權的破壞。

代際傳遞下來的性別觀念:“女孩就該多幹家務”

對於那些在“男孩偏好”家庭出生的女孩來說,受到的委屈可能從她們可以拿起掃帚就開始。有調查研究顯示,中國家庭中女孩的家務勞動時間明顯高於男孩,她們從小就會被分配更多的家務勞動。

在該研究調查的1903名10-15歲雙親家庭兒童中,女孩做家務的平均時間爲每週4.08小時,遠高於男孩的2.91小時。而在農村,子女每週做家務的時間還要比城市家庭平均多出半小時左右。

研究指出,一般雙職工家­­­庭比單職工家庭夫妻在家務分配上更均衡,因此能促進女孩家務勞動減負。但中國家庭調查的結果並不這樣,女孩的平均家務時間並沒有顯著變化。研究分析認爲這一方面是因爲中國雙職工家庭中父親並沒有多分擔外出工作母親的家務負擔,另一方面女孩更容易成爲母親因外出工作家務時間銳減時的替補。

爲什麼女孩更容易成爲父母工作繁忙時的家務替補?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的“模仿律”理論認爲,模仿是社會學習重要形式。孩子非常善於模仿父母的行爲,原生家庭中的性別意識會被子女們所接收,家中的女孩往往會模仿母親承擔更多家務。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天平均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女性爲126分鐘,男性爲45分鐘;居民家務勞動參與率男性爲40.4%,女性爲75.6%。

  那些年裏“消失”的幾十萬女大學生

《都挺好》電視劇中有一幕,母親爲了兒子出國、買房寧願賣老房,也不願意支持女兒讀清華,還對女兒說“你以後還要嫁人,我們只負責養你到十八歲”。數據顯示,有這樣觀念的原生家庭在過去的中國不在少數。

除了被繁重家務所束縛,“男孩偏好”原生家庭中的女孩還很有可能會喪失接受良好教育和享受童年的機會,即使有像“明玉”一樣衝出來的女孩,但更多人要過早出來工作自食其力。

我國法律規定的就業年齡爲16歲,根據數據顯示,2000年16-17歲女童勞動參與率42%,農村甚至達到56%,女性要高於男性。2000年以來16-17歲兒童勞動參與率持續下降,且男性和女性差異發生了逆轉,2015年全國16-17歲女童勞動參與率爲11%,這和此年齡段女性在校率相呼應。

如果16-17歲兒童勞動參與率還看不出受教育機會在性別之間的差異,追溯歷史數據會發現,從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普通高校中女大學生的佔比都偏低。

以1978年、1988年和1998年三個時間點計算,若以女大學生佔比50%爲均衡狀態,則這三個年份女大學生人數與均衡狀態的差額分別約爲22萬人、34萬人和40萬人,女大學生佔比分別爲24.1%、33.4%和38.3%。雖然這期間女大學生佔比不斷提升,但因爲高校擴招差額值也在擴大。

進入新世紀以後,普通高校女大學生佔比迅速提升,並在2009年前後首次超過男大學生。到2017年,所有學歷階段除了博士,男女生比均處於均衡狀態。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女孩因爲原生家庭曾經的種種糾葛而改變命運?

作者:湯子帥 實習生 王子薇 新媒體設計 許驍 校對 李世輝

參考資料:

1、女子高等教育——文化變遷的寒暑表中國女子高等教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J]。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1。

2、李春玲。 “男孩危機”“剩女現象”與“女大學生就業難”——教育領域性別比例逆轉帶來的社會性挑戰[J]。 婦女研究論叢, 2016(2):33-39。

3、教育部歷年教育統計公報

4、Hu, Yang。 Genderand Children‘s Housework Time in China: Examining Behavior Modeling inContext[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15, 77(5):1126-1143。

5、中國家庭追蹤調查。 爲什麼女孩要做更多家務?——家務分配模式的代際傳遞。http://www.isss.pku.edu.cn/cfps/xzyj/wxzsm/1296029.htm

6、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 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2017 年

7、馬樂娟。 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婚姻後果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

相關文章